Chunxuan,这是一个参加了两次网上访校的娃。2024年的暑假,她的身份是“沉默马戏团”的小助教,也是一个申请季的娃,来看看她第二次的网上访校总结,文末有去年暑假的总结,看看两篇文章有啥不同。
作为一个25fall,在申请季来临之际再一次听到或熟悉或陌生的学长学姐讲学校、做访校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如果说上一次是“扫盲”,那么这一次就是“相亲”。
我总觉得,申请和相亲找对象没有什么区别,是一个双方都要看对眼的过程,有一方觉得不好,这门婚事都成不了。既然是相亲,光看房、车(托福、GPA)这些“硬件”可不够,性格喜好这些“软件”是否合适也很重要。在提交申请这一过程当中,主动权首先会在我们手里,对方会不会接受我们的请求,就成为了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硬件”条件大家心里清楚,咨询师、中介也在把无数的信息输送给我们。而访校,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对方“软件”要求的过程。
作为一个申请季且第二次参与访校的学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问问题的方向和角度已经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原来总在想着,要不要去申请面试机会,文书写了什么,要不要尝试申请奖学金这样的问题。现在都在想着“这个学校会不会给我自己从零开始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下了暴雪会不会停课”,“开车多久能吃到火锅”这样细碎,但会真切影响到我将来生活质量的事情。
对我和许多已经进入申请季的朋友们来说,除了标化还一直在学一直在考以外,其他的活动、竞赛、GPA等等这种硬性条件大多已经定型,我们的努力方向转到了文书和选校。而这两次的访校都给我的选校带来了很大底气。在很多人提及“为什么申请这个学校”,“喜欢这个学校哪里”这样的问题只能回答“我咨询师建议我申请这个”的时候,我能回答的很具体,我知道我是在哪个瞬间喜欢上他的,尽管真的是很小的一个点。就好像我喜欢emory是因为他们会在每年秋天的某个周让他们的吉祥物随机推开某间教室的门,问教授一个关于学校历史的问题,答不出就要原地解散;喜欢rice除了学校本身,他们镇子里那个,会在雕塑小狗面前的食碗里放水给流浪狗喝的裁缝店老板,也让我感受到了善意与关怀。我会想着,这样的小瞬间才是能让我感受到幸福的根源。
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样重要的是,我不断的思考“我是谁”。
我曾认为,了解学校是为了迎合学校的喜好,把自己包装成他们喜欢的样子。一个学姐的话点醒了我:“一个招生官一年看过的文书和材料比我一辈子看过的都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筛选出真正适合他们的学生。就算能装一篇文书,如果不适合一个学校进去了也不会过的很幸福。”还是回到相亲的例子,相亲看上了后面也是要一起生活的,在相亲的时候装成一个样子,在后面生活的时候表现出另一个样子,最后难受的是夫妻双方。美本申请与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国内的学校是同质化的,不提倡差异化教育;而美国的大学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不同的人才。就好像哥大,名声好,排名好,可是人人都喜欢随时随地讨论各式各样的哲学问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有自己的骄傲。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氛围的。我喜欢 平时在一块轻松愉快,玩就是玩,学就是学,平常大家说说笑笑的朋友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可能都非常厉害 这样的氛围。那么哥大虽然好,但却不适合我。我不必迎合他的喜好,因为就算成为哥大的学生,我也会感到格格不入,无法产生归属感。
我在散伙会上说过,面对申请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管是申请的时候想要排名还是想要天气,又或是在ED的时候想直接下车跑路还是想冲一把。一个多礼拜过去,我现在依然会很坚定的说,我的申请季就是要冲一把。我的ED或许不会给Rice(他真的过于高了是我配不上他TT),但也会给一个出了结果会感动落泪的学校。
祝我申请季加油,也祝25fall的所有人申请顺利。
随此文附上去年此时第一次网上访校的总结,是为印迹!
爱法敬法不犯法队访校总结(二)| 后来,越来越多的因素被我放在了排名之前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系列: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威廉姆斯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九)|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鲍登学院
沉默马戏团访校总结(二)| 访校回放,我申请季的睡前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