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神仙娃,温暖有趣但从小状况百出,姨妈戏称他“小神”,因为实在难以用普世标准理解他的种种行为。因为娃的“神”,在对国际教育体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单纯以给娃和自己找条“活路”的心态,迷迷瞪瞪进了国际学校。7年级没上完,种种原因,娃“被”走读,我被成为陪读妈妈。接着8年级寒假疫情来了,随后3年的口罩和青春期并行,我和娃的关系以及娃的学业,只能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幸运的是周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密友陪伴和支持,在闺蜜的推荐下,9年级和娃一起加入了西学千万里。在王博和西学宝库的加持下,小神18岁生日的时候顺利收到了大学offer,如今娃远在美国乐享他的大学生活,我也重返自己的工作。
这是一份拖欠了N年的家长自修室作业,那就以回忆的方式一一交代吧😝
【高中阶段:千金难买娃愿意】
无一例外,高中阶段每一次焦虑和冲突,都来自“妈以为”,所有的智商税也都交给了“妈愿意”。如果不是早早上了家长自修室,像我这种“爱学习”的操心型家长,遇上“神仙级佛系”的孩子,早已经崩盘了。是家长自修室小胖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家小神的可喜之处;是焦点访谈里的家长和学长们的肺腑之言,把我从一次次焦虑中解救出来,从“妈以为”转变为“娃愿意”。才能做到10年级时听从顾问建议的“物理隔离”方案,任由娃无所事事地“浪费”掉整个寒假和暑假。清楚地记得娃11年级下学期的春天,在一次下着小雨的独自户外散步时,我彻底跟自己和解,我家小神就是来弥补生物多样性空白的,大自然这么多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小神自然也有独属于他的活法。静下心来按照王博在家长自修室说过的:“总有一所大学是适合孩子的”这句话,仔细甄别真正适合娃的大学。
【申请季:没有不想成长的孩子】
转眼来到申请季,风暴式的3年过去,我和娃都还鲜活。参加过访校的娃,此时已经非常明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大学,想学什么专业,我们也在王博的访校视频里发现了适合的学校。
尽管对申请结果没有执念,也有目标清晰的选校清单,申请的过程依然让人焦虑。我的焦虑显而易见,全集中在看似躺平的小神各种未能按时提交申请资料上,不能问,也不能管,默默给自己定了个规则,只要顾问不投诉,只要学校不发邮件给家长,小神不请求支援,绝不主动直接过问申请事宜。
收到offer后,娃爸有一天突然感慨:小子毛怎么这么顺,跟他说什么都回答:好的。我和爸爸猛然意识到申请季里,娃的焦虑深深地藏在了他画地图、刷视频消磨逃避的哪些行为后面,藏在了脸上那些抠破了的青春痘后面。
没有不想成长的孩子,申请季里,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支持莫过于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本着“感动自己,不求回应”的亲妈思维,我选择学一门手工缓解焦虑,娃想去的大学都是天寒地冻的地方,秋裤都没有的深圳娃,大可以有一条亲妈牌围巾。被娃气急了的时候,用戳毛线代替戳娃,可真是治愈。很多个夜晚,娃和我各占一方桌子,他敲电脑键盘我戳棒针,我把自己想叨叨的千言万语都换做一针一线。
【上大学:在远远的背后默默支持】
为了让自己对娃的单方面思念有个具象的想像空间,征得娃同意后,开学时请小神捎上了我。和以往所有旅行不同,这一次我选择了远远地退后,娃则贴心地照顾了我一路。入校后娃撒了欢地热衷于各种迎新活动,预约也不一定被接见的我,一个人在学校所在城市探索了一个礼拜,跟娃爸分享了我的感悟:孤身在外求学实属不易,但凡娃主动求助,我们必须无条件理解,尽可能提供帮助。
幸运的我们,遇见了王博和西学,娃在西学访校视频里的文理学院,和友善的同学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借这份迟到的作业,跟西学的伙伴们分享我的一点体会和观察。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传承,只要不被各种机构人云亦云无底线贩卖焦虑左右,不被各种幸存者偏差PUA,一个孩子在家庭里成长到十八岁,最后呈现给招生官的一定就是个独一无二的申请者。
也请相信孩子都有自己的专属智慧,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他们其实都有着自己的哲理空间和生活智慧,家长看不到孩子的智慧时,恐慌之中最容易做出损伤亲子关系的行为。既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就和孩子一起享受选择和成长的机会吧。
第二十一期家长自修室报名开启
家长自修室系列好文链接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