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马戏团访校总结(一)| 我发现了我的“理想型”

文摘   2024-09-04 07:04   西班牙  


hazel不是hazelnut


一个月的线上访校结束了,而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是之前无法想象的。可以说,这次线上访校带给我的不只是对美国大学的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它带领我进行了一次对自己的探索和了解,从择校方面切入,让我更加清晰了我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以及我到底适合什么。其实很多思考和转变都被我记在了一篇篇的访校日记中,但是在这里再整理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我之前一直坚信,我“想要去的”学校就一定是最适合我的,但是通过这次访校我才发现,“我想去的”不一定是最合适我的,但是最合适我的都是我会想去的。在开始访校之前,我有一个一定要去几万人的大学校的梦,且这个梦想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原因很简单:我从小在小学校长大,呆过的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也不过350人,还是K12制的,所以真正能够一起交流一起玩儿的人不多。我总觉得自己的社交生活因此受到了限制,好的资源也因为环境太小而十分稀少,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一所人数上万的大学,狠狠交朋友、狠狠利用他们的资源。现在想来挺傻的,毕竟两三千人的学校和我就读的高中比起来就已经算很大了,上万人就可以算是人数太多了,但是当时的自己并没有这么想过。


八月初听完第一次分享,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特喜欢规模小一些的学校。虽然心里那个一定要去大学校的梦还拽着我不要向现实屈服,这一发现还是拉着我开始思考我本人的学习习惯,以及到底怎样的学校才是真正适合我的,。


回顾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我发现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勤奋的懒人”,即当我工作的时候我可以work very hard,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ddl以及老师不断的询问,我很可能会把一个project拖到最后一周才开始做,把自己整得手忙脚乱。并且我也喜欢真正被自己的老师看到的感觉——他们不会只是讲台上的一个影子,而是常常出现在我身边,和我有实打实的交流,还可以稍稍监督我一下。这些都是那些巨型的学校无法提供的。找资源方面,我其实算是一个很害羞的人。让我下课之后和一群人一起跟在教授屁股后面使劲儿问问题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我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让教授很烦、ta会不会因此而不好好回答我的问题,以及担心自己抢不过其他人等等,总之都是一些愚蠢且无用的担心,但是我知道对我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可能会因为这些纠结而倒地而亡。相反,在规模相对较小的学校,例如文理学院等等,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朋友是常事。教授们也会像高中老师一样,对学生们的关注度很高,可以很好地医治我这样“勤奋的懒人”。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我放下了对大学校的执念(当然uc大礼包还是要申的,毕竟是我最爱的加州)。如果去了一所没有教授盯着的大学校,我很可能就一落不起了,想想就挺恐怖。


前面的这一个点帮助我缩小了选校的范围,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我自己——之前可能潜意识里也知道,但是一直没有真正思考过。通过回看我的一些生活习惯,又可以更进一步发现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学校。首先,我是一个喜欢阳光的人。之前我的要求更复杂些,自认为是一个喜欢阳光且只喜欢热天的人,但是想了想发现,只要有阳光and四季分明,例如像北京这样,我就会过得很快乐。我生活过的两所城市都是这样子的。要是阴天时间太长,我就会有点郁郁寡欢,所以呀,英国的大学就不太想考虑了。其次,我是一个喜欢呆在户外以及户外运动的人。阳光、草坪和微风总能瞬间治愈我。所以我希望我的大学有很好的户外空间,要是附近有绝佳的徒步和露营路线,可以在周末或小长假和朋友一起去放松身心,那就最好了。像埃默里那样校园内有国家保护公园的学校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与此同时,偶尔的城市生活对我来说也十分重要。我好像在之前的日记里写过,要是不是每周或每两周享受一次城市生活我就会死掉,但是现在我感觉并不是这样的。要是每个月有机会能开车去一次附近的大城市对我来说就很完美了,两个小时的车程对我来说也能够handle。平时的话,其实在学校周围的小城镇走一走也能缓解我那种生活中除了学校的人就啥都没有了的痛苦,并且大部分的镇子也不村儿,反而有很多我超级喜欢的大型超市,可以满足购物欲哈哈哈。最后,我很喜欢一些有历史、有自己传统的学校,会让我更快地“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感觉很有归属感、很幸福。例如Rice 11个colleges之间的竞争,想想就很有趣。那种一群本来不太熟悉的人为了一个目标而团结起来的感觉很美好,并且非常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往往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的。如果这所大学刚好有一所“对手”学校,像ucla和usc、ucb和stanford那样,也是让我特开心的一件事情,因为那种全校团结起来的感觉真的很好。我曾经在我上一所学校和LA当地另外一所高中的篮球赛中体验过那种感觉。几年来两所学校在比赛中总是不相上下,所以每次比赛都会有许多学生围观,赢了比赛之后一起庆祝的感觉也超级好。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我会倾向于去一所中国人比较少的学校,因为根据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学长学姐们的分享,一大群中国人聚在一起是特别容易出现大批抓马的,最后闹得人仰马翻、好不愉快。反而是中国人人数少些,大家会比较团结,彼此也很关照,是个好事儿。


总而言之,这次访校我发现了自己的“理想型”:规模不大、阳光普照且四季分明、户外环境优良、附近有城市、有自己的历史和习俗的学校,最好中国人占比不要太高。这次访校期间的思考也非常非常多,并且我相信这些思考不会因为访校的结束而停止,而是会一直留在我脑海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可以期待一下明年暑假的实地访校了!耶!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系列: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一)|威廉玛丽学院 & 莱斯大学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二)|哥伦比亚大学 & 波莫纳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三)|维克森林大学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四)|纽约大学 & 埃默里大学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五)|波士顿大学 & 波士顿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威廉姆斯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七)|北卡教堂山分校 & 康奈尔大学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八)|东北大学 & 哈弗福德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九)|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鲍登学院

沉默马戏团节目单(十)|范德堡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



西学千万里
这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享留学这条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成长的足迹和珍贵瞬间。 联系王颖博士:w_y_wangy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