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很苦恼,她所在的科室负责人提拔为副局长了,目前正在走考察程序。领导已经找她谈过话,让她接盘担任科室负责人。
她说,“我能力不行,担不起这个重担;孩子才一岁多,也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希望领导能够另谋高人担此重任。”
领导说,“还没做,怎么知道能力不行呢?而且能力这个东西是可以培养的。你只管大胆地做,有我们在背后为你撑腰,有啥事儿,我们会为你担着。”
找她谈话,并不是征求她的意见,而是告知和通知,“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为什么会出现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体制内人员大幅度减少,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最近几年,机构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裁、撤、并,一轮一轮地。最大的影响就是人员编制减少,为了能够快速自然消化多余的占编人员,老一辈人员退休一个,编制减少一个,同时,严格控制新招录人员数量。
以某县市监局为例,2019年机构改革,原工商、食药、质监合并,在岗人员达到300多人,编办核定编制数为228人。通过5年的自然消化、人员清理、分流、转隶,目前在岗人数只有220人。近五年内还有将近30人退休,而这五年招考人数不足10人。
管中窥豹,基层管理人员已经面临着严重青黄不接的局面。
为什么矮子不愿意当将军呢?
这里说的矮子,并不是真的能力不足,资质平平,不能胜任管理岗位的人,而是指那些主观上没有当“干部”意愿的人。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士兵们都不想当将军呢?
不是只有朋友被迫赶鸭子上架,我们单位内部也有好几个临时走马上任。
众所周知,在基层股长是没有级别的,也就是说根本不算个领导,只不过比普通大头兵稍微高级一点的打工仔,听着“科长”、“主任”地叫着,事实上可能就是个普通科员,甚至是个没有级别的事业编制人员。
这些岗位的设置和任免,单位领导内部可以自由安排,一直以来是被领导们拿来做胡萝卜,激励员工们争当拉磨驴的诱饵。
这些年,领导们发现驴们都变聪明了,宁愿饿得骨瘦如柴,也不愿意吃这个胡萝卜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股长没有级别,也就是说并不影响工资收入以外,股长也没法儿获得更大的好处,反而全是责任、义务和风险了,这么没有性价比的事情,是个人都能算明白。
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想要通过手中那丁点儿的权力获得较大利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追责问责的鼓声,一声高过一声,振聋发聩。关键是不仅犯了错误要被追责,而且发生天灾也要找人背锅。常洗碗的哪有不打碗的,洗的越多,打的越多。
股长说起来手下有几个人,可以调配和使用,但现在的队伍并不好带。那些00后整顿职场的消息屡见报端,可见一斑。
工作要完成,任务要交差,怎么办?那就自己干!有苦还说不出,说出来了也只是贻笑大方,被领导认为没有管理才能。
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的施行,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干部队伍躺平的风潮。
既然只需要混年限就能够获得职级的晋升、工资的增长,我还努力去给自己揽活儿干,纯属吃饱了撑得。
建议和对策
这些年真的明显感觉体制内积极向上的风气弱化了,好像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苦苦煎熬,才上班没多久,就盼望着快点退休。
鉴于此,在这里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是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流动性。年纪大的退休了,要各个渠道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进来,老的带新的,等新的成长起来,年纪大的也刚好到龄退休。
二是进一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虽然一直在提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只要有了人员伤亡,铁定是要有人充当炮灰。体制内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股长,只是被追责问责的达摩克利斯之利剑吓退。
三是制定更加有效和符合实际的奖励激励政策。比如说担任股长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职务职级并行政策,可以缩短年限、跨级晋升等。对做出突出成绩的股长们,除了在年底评先表优方面给与倾斜外,再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者政治奖励(比如说提拔为副科级、正科级实职)。体现多劳者多得、善劳者善得的思想。
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如果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