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秋燥” 的一首好方

文摘   2024-11-09 10:59   陕西  

香附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心烦、耳鸣、目赤、鼻干、龈肿咽痛等头面孔窍燥热证患者

一般都是自作主张,先买几袋黄连上清丸或三黄片之类成药服用,结果疗效不理想,有的患者还会因服药不当而出现腹泻;


即使找中医诊治,大部分也都是开黄连解毒汤一类药方,取效亦是不佳。实际上,治疗此证有一妙方,即翘荷汤,三五剂即可解除症状


先来分享二则临床医案。


医案一


张某,男,72岁。20088月初秋来诊。

刻诊1周来眼干涩,鼻干痛,耳鸣,咽干痛,不咳无痰,纳差,小便略热,大便正常;。眼结膜红丝疏布,右鼻孔外有一小疖子。

舌红苔薄黄,脉弦微数,寸关尤甚。


处方荷汤加减

连翘15g,薄荷10g,桔梗10g,生甘草6g,生栀子10g,玄参10g,射干10g,夏枯草15g,香附子10g,升麻10g,马勃10g,防风10g,黄芩6g。

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上述症状大部分减轻。

原方减黄芩、马勃、香附,又续服3剂,诸症消失,唯纳差未去。又处方益胃汤3剂,痊愈。

——古道瘦马医案


医案二


贾某,女,26岁,研究生。20096月来诊。
近1周因吃麻辣火锅过多,嘴唇干裂脱皮,越舐越严重,吃各种水果亦不能解除症状。
曾到某省级医院专家处就诊,口服维生素,外用派瑞松药膏,不效。因其母常在我处就诊,故带其来诊。

刻诊:舌微红,苔薄白,脉弦细,口略干,心烦焦急,大便略干,小便正常,月经略黑量少。


处方荷汤加减

连翘15g,薄荷10g,防风10g,生栀子10g,北沙参30g,生甘草6g,荆芥10g,苦参10g,苍术10g,黄芩10g,大黄6g。

3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3剂药吃完就基本治愈,嘴唇已不干裂

——古道瘦马医案

古道瘦马按:

综观以上两案可以看到,翘荷汤以轻清宣泄上焦郁火为特点,是治疗郁火上怫,头面孔窍火热证的专方


在运用中要注意掌握“火郁发之”的原则,但求轻,不求重。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重药大投,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翘荷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秋燥》第57条,组成为“薄荷1钱5分,连翘1钱5分,生甘草1钱,黑栀皮1钱5分,桔梗2钱,绿豆皮2钱。水2杯,煮取1杯,顿服之。日服2剂,甚者日3剂。


加减法: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吴瑭称此方为“辛凉法”。

其原条文谓:“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吴瑭自注云:“清窍不利,如耳鸣目赤,龈胀咽痛之类。”


翘荷汤用栀子皮不用栀子,取其轻清之性;薄荷用梗不用叶,防其过散伤津;

两药配合为变通栀子豉汤法,可轻清宣散上焦燥热郁火。


生甘草、桔梗为甘桔汤,清利咽喉。绿豆皮甘寒质轻,解热毒,散目翳,合连翘壳轻清以泄燥火。


全方以轻见长,且不用过辛、过寒与滋润药,是一首治疗燥热怫郁上焦头面孔窍的重要方剂;

由于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用栀子皮、绿豆皮,因此,这两味药可以用栀子、绿豆代替。


我在临床上常用翘荷汤治疗燥火上郁所致的耳鸣、目赤、龈肿、咽痛、鼻疖、流涕、头痛等病证


方剂常用量为:连翘15g,薄荷10g,桔梗10g,生甘草6g,生栀子10g。


还可以随症加减:咽喉不痛者,减桔梗、甘草;耳鸣者,加夏枯草、石菖蒲、蝉蜕等;

目干、目赤、目痒者,加菊花、密蒙花、夏枯草、香附、木贼等;咽痛者,加山豆根、蝉蜕、马勃、玄参、射干等;

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者,加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辛夷、荆芥等;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

牙龈肿痛,或口唇起疱疹者,加升麻、生石膏或大黄等。


THE END


声明: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古道瘦马王幸福
传统中医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