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泡仔姜能治口臭口气重
文摘
2024-10-27 08:58
陕西
看病间隙,师父说:我前几天吃肉、喝酒有点频繁,感觉口气有点重,口腔里粘腻不舒服;昨天连着吃了一天的泡仔姜,今天嘴里不粘了,口气没那么重了。听到这儿,我很好奇,忙请教师父:您怎么想到吃泡仔姜治口气呢?师父说:这几天重读伤寒论,读到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这两条,启发很大。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四两,切)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 干姜(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注意,原文有四个字“干噫食臭”,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就是说嘴里有异味,且时不时往上泛?大家都知道,生姜泻心汤针对的病机是中焦湿热,湿热熏蒸于上,故口腔有异味上泛;湿热下注,再加上脾虚,故下利不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热下寒。我们看伤寒论中大部分有生姜的方子里,生姜都是3两,而这个方里生姜用到四两,是全方用量最大的;生姜是止呕的,本条症状描述里没有呕吐,所以我认为此处生姜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干噫食臭”;如果这个说服力还不够,我们可以参考旋覆代赭汤条文,对比学习。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注意,这一条里“噫气不除者”五个字,是不是和生姜泻心汤条文中“干噫食臭”意思差不多?
查古汉语词典,这个“噫”字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ai”,此处的意思是饱食或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我理解是一种不好闻的气味,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馊味儿”;旋覆代赭汤里生姜用到5两,是全方最大量,应该说在伤寒论的方子里,用量也是比较大的;
这一条和生姜泻心汤对比学习,是不是可以说明:生姜除了有止呕作用,还有消除口中异味的作用?单吃生姜不好吃,太辣,正好家里有泡的仔姜,我就拿来连续吃了几顿,吃了一天后,果然感觉口腔里清爽了许多,不粘腻了;今天早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异味了!以后我们临床遇到口臭的患者,在专方甘露饮的基础上,可以加上生姜,而且要重用,3片5片不顶事,最少用到20-30克,疗效必定会更好。师父接着说:学医重在思考,如果只知道死记硬背,就把知识学死了,条文背的再熟,不经过思考、总结,拿到临床还是不会用;我常给你们说,学一味药,一定要把这味药吃透,不仅要掌握其与同类药的相同之处,重点还要掌握其独特的作用,这样才能把这味药用好!听完师父的讲述,我重新参看《神农本草经》生姜一味的注解,《神农本草经》谓︰“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避,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文中“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说明生姜确有除臭、消除口腔异味的作用;
只是人们往往只注重其“止呕”之用,而忽略了“除臭气”这个作用。本文节选自幸福中医丛书系列之《临证实录:侍诊三年,胜读万卷书》,目前已上市,如需可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至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THE END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