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曹氏宗谱中一篇撰于元•至正年间《大用公为次子希颜遗记》,在时隔360年后的清•康熙年间,引得曹裘两家展开激烈辩论。
一边是裘家新晋举人,四修《裘氏家乘》主修裘君宏,他撰写《辨妄记》投书曹家,引发辩论。
另一边是曹家资深增广生,六修《曹氏宗谱》主修曹楷,他撰写《辨〈辨妄记〉》回应裘氏,沉着应战。
两人唇枪舌战,互不相让。裘氏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曹氏文风老辣,绵里藏针。你来我往,精彩纷呈。
如今,此番论辩又过去了316年,正如《大用公为次子希颜遗记》所言,让希颜“自知有本”,让曹氏“亦知颜有传”,是为根本。
现分别发表《辨妄记》、《辨〈辨妄记〉》两文,以嗜读者。
▲民国二十年《曹氏宗谱》
辨〈辨妄记〉
康熙戊子春三月,裘君宏寓书(1)于仆(2),并《辨妄记》一册(3),仆受而读之,反复考订,迟之又久,不禁冁然(4)发笑也。【译文】康熙戊子年(1708)春天三月,裘君宏给我写信,并寄来《辨妄记》一册,我收到后阅读此文,反复地考察订正,时间拖延了很久,最后禁不住高兴地笑了。【注释】(1)寓书:寄信;传递书信。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铁围山丛谈》。(2)仆[pú]:旧时男子谦称。指自己(多用于书信)。(3)册:装订好的书本、纸本。(4)冁然[chǎn rán]:高兴的笑。开怀大笑的样子。
先(5)十世祖廷宾公由都昌迁居新建芦坑,原生子三:长大用、次大盛、次大赉。女一赘(6)裘克昭,后改名遐龄,字商叟。大用公生子二:长希孟,小字青斯;次希颜,小字浊斯。浊斯襁褓(7)时出嗣妹夫裘克昭,后改名兴仁,字尧臣,号西峰,娶牛角坑万氏,生子四:义高、义大、义中、义正。具载《大用公记(8)》中。
【译文】已故十世祖廷宾公从都昌迁居到新建芦坑,原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大用、次子大盛、三子大赉。还有一个女儿招了裘克昭为婿,(裘克昭)后来改名遐龄,字商叟。大用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希孟,小名青斯;次子希颜,小名浊斯。浊斯还是婴儿时过继给了妹夫裘克昭,随后改名兴仁,字尧臣,号西峰,娶牛角坑万氏为妻,生了四个儿子:义高、义大、义中、义正。这些都详细记载于《大用公为次子希颜遗记》中。【注释】(5)先:已故的,先前的。对已经去世祖先的尊称。(6)赘[zhuì]:入赘,招女婿。(7)襁褓[qiǎng bǎo]: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8)大用公记:特指《大用公为次子希颜遗记》。
吾族修辑谱帙(9)者凡五次。康熙乙丑,仆从诸父后编次(10)付刻,信以传信,非敢少有增损也。且裘氏为曹氏苗裔(11),乡里知之,裘氏亦自知之。往者,君宏胞兄君弼、从兄君奭亦自言之。仆族虽微(12),置诸不议不论久矣,“辨妄之记”胡(13)为乎来哉。
【译文】我们家族修订族谱已经五次。康熙乙丑年(1685),我追随各位先祖父辈之后,主持(六修族谱)编辑刻板印刷,真实地传承信息,不敢随意增加或减少内容。而且裘氏是曹氏后裔,乡里都知道,裘氏自己也清楚。过去,君宏的胞兄君弼、堂兄君奭也自己说起过。我们家族虽然卑微,搁置这事很久不再议论也不争论了,为什么要写这篇《辨妄记》呢?【注释】(9)谱帙[pǔ zhì] :作示范或供寻检用的书籍。(10)编次:编辑整理。(11)苗裔:后代子孙,即后裔。(12)微:谦词,卑贱。(13)胡:为什么。怎么。
据称,裘万顷为其祖,与廷宾公远祖文简公先后进士,同朝相契(14),互有荐章(15),载在国史,班班(16)可据,又云文简公至廷宾公已七世。湻熙进士万顷,子由庚宝庆进士,由庚子遐龄仅三世,不应有翁壻(17)之亲,似已(18)。按《宋史》《宏道录》《宏简录》(19),备载(20)先文简公政绩,至万顷姓氏不挂(21)简(22)端,何谕荐举?吾试闻(23)君宏,所谓国史者为谁作也?
【译文】(《辨妄记》)据称,裘万顷是他的祖先,与廷宾公的远祖文简公先后都是进士,同朝为官相交深厚,相互推荐,记载于国史中,有确凿证据可查,又说文简公到廷宾公已经七代。淳熙年间进士万顷,儿子由庚是宝庆年间进士,由庚的儿子是遐龄,这中间仅仅过了三代,他们之间不应该有翁婿关系,似乎如此。根据《宋史》以及《宏道录》《宏简录》,详细记载着已故文简公的政绩,而万顷姓氏的内容却没有列名简书上,这该如何解释所说的举荐?我就试着询问君宏一下,你所说的“国史”是为谁而作的呢?【注释】(14)相契:相交深厚,相互默契。(15)荐章:指推荐人材的奏章。举荐文书。(16)班班:明显貌,显著貌。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17)壻:古同“婿”。(18)似已:似乎已经;似乎如此。(19)《宏道录》《宏简录》:明朝邵经邦的两部著作。邵经邦,字仲德,明代仁和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宏道录》主要围绕儒家道德伦理进行阐述,《宏简录》则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两部作品都体现了明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积累。(20)备载:详细记载。(21)挂:登记。列名。(22)简:“简”在古文中指书写材料,如竹简、木简等,是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23)闻:询问,了解。
《新建志》万顷死后端平(24)间,用吴潜(25)言,录其子乡举(26),从嶐为泰和尉。查裘君弼乡会履历,始祖邦光,宋绍兴壬子举人,官承节郎;远祖稚卿,丙戌进士;支祖义高,历任副使;六世祖奉翔,诰赠(27)工部郎中;高伯叔祖万顷,丁未进士,大理寺丞;安礼历任副使云云。是以万顷为远伯叔祖,并无由庚名字。
【译文】《新建县志》记载,万顷死后的(南宋)端平年间,采纳吴潜的建议,点录他的儿子乡试中举,后来跟随嶐担任泰和县尉。查看裘君弼的乡试和会试履历,始祖为邦光,宋绍兴壬子年(1132)举人,官至承节郎;远祖是稚卿,丙戌年(1226)进士;支祖是义高,历任副使;六世祖是奉翔,封赠工部郎中;高伯叔祖是万顷,丁未年(1247)进士,任大理寺丞;安礼历任副使。以上内容显示,是以“万顷”为远伯叔祖,并没有“由庚”这个名字。【注释】(24)端平(1234-1236):宋理宗赵昀的第三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三年。(25)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嘉定十年(1217)进士,南宋中晚期名臣。(26)乡举:乡贡、乡试中式。(27)诰赠: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
今见君弢乡墨(28)履历,始祖邦光;十六世祖继祖,郡庠生;十五世祖万顷;十四世祖由庚,宝庆丙戌进士,官从仕郎;十三世祖遐龄,邑庠生;十二世祖尧臣,衡州总管;十一世祖义高,官尚书省宣副使;十世祖安礼,官江州帅府总督税粮副使;九世祖彦辉,邑庠生;八世祖景进,庠生;七世祖宪刚,邑庠生;六世祖奉翔,邑庠生。
【译文】现在看到君弢的乡试履历,始祖为邦光;十六世祖为继祖,是郡庠生;十五世祖为万顷;十四世祖为由庚,是宝庆丙戌年(1226)进士,官至从仕郎;十三世祖为遐龄,是邑庠生;十二世祖为尧臣,任衡州总管;第十一世祖为义高,官至尚书省宣副使;十世祖为安礼,官至江州帅府总督税粮副使;九世祖为彦辉,是邑庠生;八世祖为景进,是庠生;七世祖为宪刚,是邑庠生;六世祖为奉翔,是邑庠生。【注释】(28)乡墨:科举考试中,被主考和房官选中刊印出来给考生示范的八股文文集。借指乡试。
十年之间齿录(29)互异,忽而祖万顷、祖由庚,则是自灭其祖(30)。曲就(31)一万顷为支祖,并欲灭人之嗣,而强移一由庚为万顷之嫡嗣,遂不难(32)削去数世,以接其统绪(33)耳。幸而裘之为姓甚奇甚孤,向使(34)由庚先后另有闻人(35)见于通志,几何(36)不并遐龄兴仁而尽削之哉。
【译文】在短短十年间,家族世系收录的各不相同,存在很大差异,一会儿说万顷是祖先,一会儿又说由庚是祖先,这样做是自己损害祖先的名誉。为了迁就将“万顷”作为支系的祖先,并且想要灭掉别人的后代,强行移动将“由庚”作为万顷的嫡系后代,于是轻易削去数代人的记录,以接续他们的血统世系。幸运的是,裘这个姓氏非常独特且稀少,假如由庚的前世后辈中还有名人记载于《通志》,岂不是一并要将遐龄和兴仁全部删削掉?!【注释】(29)齿录:收录或录用。科举时代,齿录特指将同登一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父系三代)等基本信息汇编成书,这种书也被称为“同年录”。(30)自灭其祖:自己损害或玷污了祖先的名誉或传统。(31)曲就:迁就、屈就。(32)不难:不困难;容易做到。(33)统绪:泛指宗族系统。(34)向使:假使;假令。出自《史记·李斯列传》。(35)闻人: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人。著名的人物。(36)几何:犹若干,多少。
据称,吾大用公生元成宗丙申年,兴仁生宋理宗宝佑癸丑年,不应子长其父四十四之理。又取两姓三代子孙生年校之,决(37)言兴仁为大用公先辈,不应有甥舅之呼。曹太夫人为别是一曹,不应为大用公之姊妹。
【译文】(《辨妄记》)据称,我族大用公出生于元成宗丙申年(1296),兴仁出生于宋理宗宝佑癸丑年(1253),不应该有儿子比父亲年长四十四岁的道理。又通过两个家族三代子孙的出生年份比较,断定兴仁是大用公的先辈,他们之间不应有甥舅的称呼。曹太夫人也属于另一个曹姓家族,也不应误认为是大用公的姊妹。又云,家有吴草芦(38)墓志“由庚公生遐龄,郴守曹一茏妻以弟之女。”细查曹氏族谱,总无所谓一茏名字,亦并无为郴州守者。续考《通志》知一茏为新建人,曹太夫人确是另出一族,决其非吾廷宾公之女,因以曹壻(39)为另有一裘克昭也。嗟呼(40)忍哉,人之无良谓他人父哉。
【译文】(《辨妄记》)又说,家中有吴草芦撰写的墓志铭,上面记载“由庚公生了遐龄,郴州太守曹一茏将弟弟的女儿(侄女)嫁给了遐龄。”仔细查阅曹氏族谱,并没有发现名为曹一茏的人,也没有谁是郴州太守的记录。继续查阅《江西通志》得知曹一茏是新建人,曹太夫人确实来自另一个曹姓家族,断定她不是我廷宾公的女儿,因此认为曹家女婿是另有一个叫“裘克昭”的。唉,真是令人难以忍受,无良之人竟然将他人认作自己的父亲。【注释】(38) 吴草庐:吴澄(1249—1333),字幼清,临川郡崇仁县(今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元朝大儒,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人称“草庐先生”,谥号“文正”。(39)壻:古同“婿”。(40)嗟乎[jiē hū]:叹词。表示感叹。
仆尝得观康熙丁亥岁君宏所订家谱,万顷本支已绝,第三子出继万全,名稚卿,生子遐龄,字商叟,一字彭孙,娶曹氏,生殁岁月失考。一子尧臣,字兴仁,号西峰,生宝佑癸丑年月日,娶牛角坑万氏,生子四:义高、义大、义中、义正。尧臣幼从母舅(41)都昌曹盛用学云云。
【译文】我曾经有幸看到康熙丁亥年(1707)君宏主修的家谱,万顷这一支脉已经断绝,万顷的第三个儿子过继给万全,名稚卿,生了遐龄,字商叟,另一字叫彭孙,他娶了曹氏为妻,但生卒年月无从考证。遐龄有一个儿子叫尧臣,字兴仁,号西峰,出生于宝佑癸丑年(1253)某月某日,娶牛角坑万氏为妻,生有四个儿子:义高、义大、义中、义正。尧臣年幼时跟随他的舅舅都昌人曹盛用学习。【注释】(41)母舅: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
今且就君宏族谱与记(42)言之,谱云万顷生稚卿,稚卿生遐龄,而记云万顷生由庚,由庚生遐龄也。谱云从母舅都昌曹盛用学,大用即讹(43)。盛用言都昌者,初徙新建仍称祖居无疑。而记云郴守一茏妻以弟之女,详草芦志铭。考草芦集不载志铭,一茏为郴守不见志传(44)。既曰一茏新建人,又曰都昌,母舅何也?
【译文】现在暂且根据君宏主修的族谱和“记”来看,谱上说万顷生了稚卿,稚卿生了遐龄,但“记”里却说万顷生了由庚,由庚生了遐龄。谱上说跟随舅舅都昌人曹盛用学习,说跟着曹大用学习是谣言。说曹盛用是都昌人,是因为刚刚迁徙到新建仍然称祖居地没有疑义。而“记”里说郴州太守曹一茏将弟弟的女儿(侄女)嫁给了遐龄,详见吴草芦撰写的墓志铭。考证吴草芦的文集里没有发现这个墓志铭,曹一茏为郴州太守也没有记录。既说曹一茏是新建人,又说他是都昌人,母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注释】(42)记:指前面的科举履历等历史记载。(43)讹[é]:谣言。(44)志传[zhì chuán]:撰述传记一类文字。
仆等不肯视一茏为嫡派,而君宏日守《通志》一部。顾(45)因其举进士,伪造志铭冒为可昭婣娅(46)。谱云遐龄以上生殁岁月失考,独兴仁行注“宝佑癸丑年生”云云,此盖勾引寒族不肖,骇(47)见谱帙记载详明,思欲自外(48),积日累月,恣意改造世次、名讳、生死先后,急付剞劂(49)以灭其迹。不觉矛盾遗漏,天日莫掩。
【译文】我们不认可将曹一茏视为曹氏家族的嫡系分支,然而裘君宏却每日守护着《江西通志》这部书。因为曹一茏考取了进士,就伪造墓志铭冒称曹一茏与裘可昭是姻缘关系。谱上说遐龄以上的先人,生卒年月都无法考证,只有兴仁这一行注明着“宝佑癸丑年(1253)生”,这就诱惑着这些寒门不肖子孙,不想看到族谱记载太过详细明确,就把自己视同不相干外人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操作,随意篡改世系、姓名、生死时间,又急于付梓印刷以销毁这些删改的痕迹。不料出现矛盾和遗漏,这些错误在天日之下无法掩盖。【注释】(45)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46)婣娅[yīn yà]:泛指姻亲关系。有婚姻关系的亲戚。(47)骇:吃惊;惊讶。(48)自外:自视为外人。置身于事物之外。(49)剞劂[Jī Jué]:刻镂的刀具。指代古代的雕版印刷术。
仆闻诸裘人君宏私修谱帙既成,尽取先世族谱聚而焚之,始撰此记以告族人,意可知矣。且仆尤有所怪者,孟子乐正(50)裘牧仲,牧仲(51)即(52)牧皮(53)非裘姓,而君宏祖之。裘本为仇,而君宏昧(54)之。古今籍传浙东裘甫、新建裘万顷外,不名一人。即天下甚大,裘姓不过一二处。细揣两家先世,一从都昌来徙,一从浙东来徙,同居芦坑,族少人亲,聊为婚嫁而已。而云另有一裘克昭,是不独(55)自灭其祖,而且忍令先世之祖妣(56)别认一父别归一夫也,岂不哀哉?
【译文】我听说裘家这些人和君宏私自修订家谱完成后,竟然将先世所有族谱聚集起来焚烧掉了,然后撰写这篇记文告知族人,他们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我更加奇怪的是,孟子时代的乐正裘牧仲,实际上牧仲以及牧皮并非姓裘,但君宏却当作祖先。裘姓原本姓仇,君宏也一无所知。古今文献记载除了浙东的裘甫和新建的裘万顷之外,没有一个出名的人。即使天下如此之大,裘姓人也只分布在一两处。仔细推测这两家的先世,一家是从都昌迁徙而来,一家是从浙东迁徙而来,他们同住在芦坑,因为家族人丁稀少彼此亲近,姑且有通婚的情况。但说还另有一个裘克昭,这不仅是自己玷污祖先的名誉,更是残忍地让先世的祖先们另认一个父亲、另嫁一个丈夫,这难道不令人悲哀吗?【注释】(50)乐正[yuè zhèng]:官名。周代乐官之长。(51)牧仲: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与乐正裘等五人并为鲁大夫孟献子友。(52)即:以及。(53)牧皮: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见《孟子·尽心下》。(54)昧:糊涂;不明白。(55)不独:不但,不仅。(56)祖妣[zǔ bǐ]:男女祖先。
仆族诚(57)不堪(58),然以论于天下,古今非小姓也。裘氏当元、明之世,所谓公卿大夫亦未尝(59)以一、二见,足为寒族回春。而君宏记,一则曰后人妄相(60)附会(61)、增窜(62)之词,未必当日即有此一语。再则曰曹谱荒唐悖谬(63),好事者罔(64)明义理,谬相(65)引重(66),又从而穿凿(67)其说,窃予谱系中娶氏子姓以实之。果若所言,裘谱既无“克昭”名氏,仆家先世记中何不于“遐龄”之上添一蛇足?娶氏子姓既可窃取,何不于“浊斯”行下改注“宝佑癸丑”生年月日乎?
【译文】我家族虽然不算显赫,但在天下范围内,从古至今也不是小姓。裘氏在元朝、明朝时代,所谓公卿大夫也不曾有一二人出现,即使有也是寒门焕发新生。然而君宏的记载,一方面声称曹氏后人妄自附会、增删篡改的内容,可能并非当日就有这些。另一方面又说曹氏族谱荒唐悖谬,有好事的人无视义理,对荒谬篡改的内容加以推崇,又进而牵强附会地解释其说辞,甚至盗用他们家族谱系中的娶妻姓氏和子女名字来证实。如果真像君宏所说,裘氏族谱既然没有“克昭”名氏,那么我家先祖《大用公为次子希颜遗记》中为何不在“遐龄”上添加一个多余的名字呢?既然可以窃取娶妻姓氏和子女名字,为何不在“浊斯”行下注明“宝佑癸丑年”某月某日呢?【注释】(57)诚:的确;确实。(58)堪:高。高大。(59)未尝:不曾。(60)妄相:没有根据、不合理的想法。(61)附会:把不相关的事说成有关的。(62)窜[cuàn]:修改;删改;窜改。(63)悖缪[bèi miù]:背理荒缪,不合常理。出自《荀子·强国》。(64)罔[wǎng]:表示否定,相当于“不”。(65) 谬相:不真实的体相。(66)引重[zhòng]:标榜;推重。(67)穿凿[chuān záo]:犹牵强附会。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仆家谱凡六修,万历癸卯秋回禄(68)谱系俱焚,第(69)指上坂而言,如吾鲁江尚存一帙(70),具载族祖。以豹(71)谱序中历世增辑,惟生齿(72)名氏诸事,先人笔墨,未敢易庸(73),有所谓讹妄(74)烦改正者耶?仆闻诸先人芦坑有神曰曹公,裘氏相呼为太公,又有曹公井,改呼裘公井则臭不可饮。又言有明弘正前,两家无为婚婣(75)者,近乃稍稍有之。嗟乎(76),既为婚婣,仆族亦以莫须有(77)事置之矣。
【译文】我家族谱已经六次修订,万历癸卯年(1603)秋天,遭遇火灾族谱都被烧毁的,仅仅指上坂支族谱而言。幸运的是我鲁江支还保存有一套族谱,详细记载着家族的祖先世系。曹以豹在“(五修)谱序”中提到历代有增补编辑的情况,但唯独家族成员人数、名字等事项,是先人笔墨手书,不敢轻易改动,难道有人认为其中有错误虚假之处还需要麻烦我们去改正的吗?我听到过先人们说芦坑有个神灵叫曹公,裘氏家族称呼为太公,还有一口曹公井,改称裘公井后井水就变得发臭不能饮用。又说在明朝弘治、正德年之前,两家没有通婚的,近年来才开始渐渐出现。唉,既然已经通婚,我家族也当作模糊不确定的事放在一边了。【注释】(57)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名,多借指火灾。(69)第:仅;只;只是。(70)帙[zhì]:一帙(一册书;一套书)。(71)以豹:字文生,上坂曹氏第十一世裔孙。清顺治丁亥年(1647)五修《曹氏宗谱》主修。(72)生齿:古时把已经长出乳齿的男女登入户籍,后来借指人口、家口。(73)庸:轻易;随便。(74)讹妄:错误荒谬。(75)婚婣[hūn yīn]:即'婚姻',结婚的事;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76)嗟乎[jiē hū]:叹词。表示感叹。(77)莫须有:也许有。此文中表达了一种对婚姻背后原因或理由的模糊、不确定之感。
今君宏曰显正(78)其非,又曰不必广播,只传诵于曹裘两姓。巧语(79)微词(80),夜郎自大(81),使裘氏而果非曹裔也则可,若其果实,君宏其能永乎?虽然君宏每好为狂言,讣状而书曾孙,为大功(82)入场(83)而诧(84),《孝经(85)》为性理。如仆闻见所及,窃(86)加捧腹。此亦妄人也已矣,于妄人有何难焉。
【译文】现在君宏说要显扬其正更改错误,又说不必广泛传播,只在曹裘两姓之间传诵。这是巧言微词,夜郎自大。如果裘氏家族确实不是曹姓后代那还可以理解,如果事实并非如此,君宏的说法能长久吗?虽然君宏常常喜欢说些狂妄的话,比如他在讣告上书写曾孙的名字,对穿着大功丧服的人进入丧事场合感到诧异,还把《孝经》当作性理之书来讨论。对于我这样听闻和见识过的人来说,听到这些不由得暗中捧腹大笑。这已经是一个狂妄的人了,对于狂妄之人,又何必为难他呢。【注释】(78)显正:显扬纯正。(79)巧语: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80)微词:微辞。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词。(81)夜郎自大:成语。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82)大功:古代丧服制度中五服之一,服期九月。(83)大功入场: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一种特定现象,指的是在特定的丧事场合中,按照规定穿着大功丧服的人进入该场合。这既是一种对逝者的哀悼方式,也是古代社会礼仪和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84)诧[chà]:惊讶,觉得奇怪。(85)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阐述孝道与孝治的儒家书经。(86)窃:偷偷地,暗中。
时康熙四十七年冬十月 鲁江二十四孙(87)楷谨记。
【译文】时康熙四十七年冬十月,鲁江二十四孙 楷谨记。
【注释】(87)二十四孙:系从兴宗算起的第二十四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