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初修谱牒•(元)乡贡进士曹达中,记载了“吾祖自兴宗公聚族都昌”,其父从都昌龟山移居新建芦坑另辟基业,曹达中按照旧谱格式,另修新家谱。
到了明永乐六年(1408),曹达中的曾孙、湖广按察使曹崇,时隔六十年再次续修家谱,记述了“自都昌龟山移居新建之芦坑”曹氏三兄弟又分基迁徙三地,形成了“鲁江曹氏”以曹文宝为一世祖、“厚城曹氏”以曹文贵为一世祖、“上坂曹氏”以曹文敏为一世祖。
“尊所尊而亲所亲”,这次续谱,由翰林院五经博士王直撰序、翰林院侍讲经筵官周瓒序诗。现倾心译注相关传世文献,以嗜读者。
周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一带)。进士,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官。
再修谱序
【译文】苏洵所作家谱序言,说:“我之所以看自己的亲人像路人一样,是因为家族关系的疏远和缺乏联系这个原因,可我们最初是兄弟啊。兄弟最初是一个人啊。唉!为什么开始的一个人经过几代之后,竟像路人一样了呢?这就是我之所以忧虑担心、惊悟觉察要再修家谱的原因。”
【注释】(1)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涂人:普通人、路人或陌生人。(3)惕然:惶恐貌。忧虑貌。警觉省悟貌。出自《晏子春秋·杂上九》。(4)瞿然[jù rán]:惊视的样子。吃惊的样子。惊喜的样子;惊悟的样子。(5)于是乎:连词,于是、表承接。
【译文】我们曹氏家族从都昌龟山移居到新建县芦坑,先父焕章公与二伯父用章公、三伯父达章公,从芦坑分别迁居到鲁江、厚城、上坂三个地方形成三个支脉。家族子弟之间,虽然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幸好还不至于以族属关系相互称呼,何必害怕没有血缘关系的路人呢?然而,家族人口日益增多,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每年难以相聚一次,大概导致以族属关系相互称呼,这是人之常情!恐怕也导致相互以陌生人一样看待,这是形势所迫!
【注释】(6)先大夫:犹先父。(7)焕章公:曹文敏,字焕章,号环溪,别号竹逸道人。上坂支第一世。(8)仲:老二。(9)用章公:曹文宝,字用章,号滨湖。鲁江支第一世。(10)叔:老三。(11)达章公:曹文贵,字达章,号官溪。厚城支第一世。(12)子弟:指家族中的年轻一代或后辈。(13)不外期功近服:血缘关系虽然有亲疏之分,总体还在一个相对紧密的范围内。“期”和“功”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两种,分别代表一年和九个月的服丧期,用于不同亲疏关系的亲属;“近服”是指较近的血缘关系。 (14)生齿:人口。人数。(15)其:大概、恐怕。
时值永乐六年(1408)戊子年春季二月,上坂支刑科给事中升任湖广按察使裔孙崇谨撰序言。
【注释】(16)崇:曹崇,字子高,号云峰。上坂支第二世。由南康府学生员选补太学生,擢刑科给事中,授湖广按察使。(17)重:再次;重新。(18)昭:显示、彰明。(19)垂:流传、传下。(20)裕:给予、留给。(21)匪特:连词,不仅仅。(22)已尔:句末语气词。(23)窃[qiè]:私下;私自。(24)有味于:对……有深刻的体会或领悟。(25)一身:一生。(26)庶:希望、或许。(27)类:类似、相似。这里指保持优良传统。(28)惬[qiè]:满足、称心。(29)也夫:语气词,用于句末。(30)刑科给事中:明朝官职名,负责刑部监察工作。(31)按察使:明朝官职名,负责司法监察工作。
曹氏宗谱序
翰林院五经博士 王直
【译文】家庭都应当有族谱,这是因为族谱能够谨慎地记录家族的起源,从而培养起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宗族的崇敬之心。它用于记录世代的次序和辈分的亲疏关系,就如同水有源、树有根一样,尽管家族分支如千川万派般繁多,但都源自同一个祖先。如果家族没有族谱,就必然会导致对远祖的记忆遗忘,祖先的坟墓也会失传,辈分的尊卑亲疏都会混乱出错,这岂不是与水木失去了根源一样吗?作为后代子孙,怎能不谨慎对待呢?
【注释】(1)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2)千川万派:比喻家族分支众多。(3)苟:假如;如果。(4)讹[é]:差错。(5)欤[yú]: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
【译文】曹氏宗谱,是从元至治二年(1322)由大理寺评事曹大用开始编纂的。由于元末战乱灾祸,现在仅存图谱和序言一幅。根据序言记载,曹氏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历经汉、魏、晋、隋、唐等朝代。
【注释】(6)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元)置评事十二人。(7)大用:曹达中,初名曹大用,字维新,号洪冈。元延佑元年甲寅乡贡进士,由教职累升大理寺评事。《曹氏宗谱》初修谱序者。(8)兵燹[bīng xiǎn]: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9)图序:图谱和序言。
【译文】始祖荐公,字进之,以恩贡生担任杭州教授,从宣州鹿岭迁居到江西九江彭泽的悬鱼洞。再传至贺公,他又从九江彭泽悬鱼洞迁居到都昌清化乡的龟山。到了第十一世祖兴宗,字伯起,在宋绍兴年间因考中进士而被赠予光禄大夫。兴宗的儿子彦约,字简甫,号昌谷老人,在朱熹门下求学,由进士逐步升迁为兵部尚书。
【注释】(10)荐公:曹荐,字进之,号南陵。为“龟山曹”始祖。(11)贺公:曹芸,字余庆,号龟山。为“龟山曹”第二世。(12) 兴宗公:曹兴宗,字伯起,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仕至参军,赠金紫光禄大夫。“龟山曹”第十一世。(13)彦约: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龟山曹”第十二世。(14)受业:追随老师接受学业。
【译文】再传至第十世祖刚,字廷宾,迁居到新建县的芦坑徐塘里定居。长子曹大用,字维新,首次编纂宗谱以记录家族的源流。无论是近处的上游南昌、武阳,还是远处的丰城县长乐、竹港、社上、枣木坊等地,都是曹氏的分支。从元朝到现在,虽然经历了红巾军的战乱,但曹氏子孙仍然能够坚守祖业,不断振兴家族声望。
【注释】(15)刚:曹刚,字廷宾,号乐隐老人。(16)上河:上游地区。(17)迨[dài]:等到,达到。(18)红巾乱: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19)丕:大。
【译文】大用的次孙文宝,字用章,号滨湖,曾接受外祖父太蔚邬公名先在鲁江的产业。三孙文贵,字达章,号官溪,迁居厚城。幼孙文敏,字焕章,号竹逸,乡人称环溪先生,创业于海昏县即今天南城县的上坂。
【注释】(20) 文宝:字用章,号滨湖。鲁江支第一世。(21) 文贵:字达章,号官溪。厚城支第一世。(22) 文敏:字焕章,号环溪,别号竹逸道人。上坂支第一世。(23)拓迹:犹创业。(24)海昏:汉代设置的县,为汉豫章郡十八县之一。大致包括南昌市新建区北部、永修县、安义县、武宁县、靖安县、奉新县。(25)建昌:南城县的别称。
【译文】到了我们明朝,文敏的次子崇,字子高,在永乐七年(1409)己丑春天,以吏科都给事中随从皇帝出行,到北都巡视疆土,皇帝嘉奖他忠诚勤勉不懈,越级提拔他为湖广按察使。不久将前往南京,临行前同僚为他饯行时,他向我展示他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宗谱图谱和序言,表明家族的起源,以及他怀有尊敬祖先、崇敬宗祠的心意,这不就像水流和树木都要追溯到它们的本源一样吗?
【注释】(26)逮:到,及。(27)崇:曹崇,字子高,号云峰。上坂支第二世。由南康府学生员选补太学生,擢刑科给事中,授湖广按察使。(28)扈从:随从帝王出行。(29)廵狩:指帝王出行,视察各地。(30)上:皇上;皇帝。(31)超擢[chāo zhuó]:升迁;越级提升。出自《辞监察御史表》。(32)宪使: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按察使,负责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33)寻:不久、接着、随即。(34)诣[yì]:前往;去到。(35)饯馀:指饯别的宴席之后,即送别宴会结束后。饯别是古代一种风俗,亲朋好友在离别前聚在一起饮酒吃饭,以表达惜别之情。(36)穷:寻根究源。穷尽。
时大明永乐八年庚寅八月中浣(45)之吉,翰林院五经博士(46)王直(47)叙。
【译文】我愧为同朝情谊,应当协助他完成这项任务,使曹氏家谱得以编纂完成,记录世代的次序,明确分支派系,按照辈分和长幼有序地排列,明确家族成员之间的尊卑秩序。展开家谱,就像日月星辰般明亮,这样礼义之心就会油然而生,仁让之风尚也会形成。将来从家庭推广到国家,从国家推广到天下,那么圣明的天子教化百姓、形成良好风尚的意愿,这部家谱的完成,未必没有微小的贡献呢。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概述,放在谱首。
时值大明永乐八年(1410)庚寅八月中旬吉日,翰林院五经博士王直撰写。
【注释】(37)忝[tiǎn]:有愧于,常用作谦辞。(38)赞:协助。(39)就:促成、完成。(40)俾[bǐ]:使。(41)家乘:即家谱。(42)帙[zhì]:家谱。(43)炳:光明,照耀。(44)化民成俗: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45)中浣[zhōng huàn]:古时官吏中旬的休沐日。泛指每月中旬。(46)五经博士:学官名。古代朝廷设立的专门研究和传授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学官。(47)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祖籍金陵。明代初年政治家、学者。与金溪王英齐名,时人称之为“二王”,又按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
曹氏宗谱本末序诗
翰林院侍讲经筵官 周瓒
赞美那曹氏家族,家世绵延广传,官宦世家门第高贵,象乔松的枝叶青翠光亮。
赞美那曹氏家族,贤能德才兼备,先人后辈隔时空而相望,流传下来的美好声誉和名声绵延不绝。
赞美那曹氏家族,世代相传了美德、忠诚和贤良,既富裕而且尊贵,既快乐而且繁荣昌盛。
(致谢瑞士曹克俭 南昌曹孝清)
更多阅读:
我自故乡来 本是同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