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设计史是一部涵盖了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而我们似乎更容易去关那些西方的设计大师们,当然这与国内的设计教育体系不无关系。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设计”的话语权也在逐步加重,对于我们自己设计历史的研究和溯源也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当然,诸多设计类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近代设计先驱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们出现在了试卷当中。
陈之佛、梁思成、雷圭元、万氏兄弟、张光宇......等等等等,这些人对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中国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所以,我们整理出了中国现代设计史中的28位设计先驱,以帮助大家在丰富专业积累的同时应对可能出现在卷面当中的设计概念。
当然,这不过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百年的缩影,这背后是数不清的先驱和奠基者的默默奉献,他们的工作与选择也最终形成了中国现代设计的走向与面貌。
以下人物,按出生年月排序:
01·沈寿(1874-1921)
人物简介:
沈寿(1874-1921),中国近代刺绣艺术家、刺绣教育家。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天香阁女士,晚号雪宧。其对刺绣发展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对技法的改进和完善上,她借鉴油画和摄影的光影表现,以丝理的走向来表现物象的转折起伏,使刺绣丝光回动的效果成为展现刺绣之美的最佳因素之一。另外,她还开创了一些新的针法、绣法,使苏绣达至技与艺完美结合的境地。在教育方面,她把传统的作坊模式改为现代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可以说形成了近代工艺职业教育的雏形。沈寿之后,中国高档刺绣基本均沿袭仿真、绣画之路,装饰意趣日渐衰减,这或许是沈寿始料未及之事。
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终于写成《雪宧绣谱》一书。
02·张景祜(1891-1967)
人物简介:
张景祜(1891-1967),现代工艺家、雕塑家,泥人张第三代传人。他自幼随同祖父张长林、父亲张继荣、伯父张玉亭学做彩塑。建国后,张景祜为把泥人张这一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形式带到学院殿堂,提高艺术品位、培养大量人才并扩大社会影响而做了大量工作。
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泥塑工作室,培养大批雕塑和工艺美术人才,如郑于鹤,对泥塑进行新的探索。创作多以神话故事、古典名著、风俗人情等为题材,作品万余件,造型完整、严谨,色彩鲜明淳朴,形成肯定确切、生动传神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惜看作画》、《将相和》等。
03·吕彦直(1894-1929)
人物简介: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又字古愚,山东东平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不少归国的建筑师努力探索着西洋和传统之间的平衡,吕彦直就是其中一位。
04·陈之佛(1896-1962)
人物简介:
陈之佛(1896-1962),男,生于浙江余姚,原名绍本,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教育家、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重要先驱者之一,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从他尚留存的百余幅丝绸图案手稿来看,风格新颖、手法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在30年代为“天马”、“开明”等书店所作的书籍装帧和为《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杂志所作的封面设计,曾独步当时。在从事图案教学、图案创作设计的同时,他先后出版了《图案构成》、《表号图案》、《色彩学》、《艺用人体解剖学》等十余种著作,许多著述均为中国美术界出版史上的首创,在工艺美术界有很大影响。
陈之佛先生对于图案理论和图案教学都有重要的建树,是我国新兴工艺美术及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05·杭稚英(1900-1947)
人物简介:
杭稚英(1900-1947),名冠群,字稚英,别名杭坦。18岁时,杭稚英就已出版单幅月份牌广告画,声名渐噪。1921 年,在商务印书局服务期满后,杭稚英自立门户,设立画室,从事商品包装、商标设计和广告业务,而设计随商品赠送的“月份牌”年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从20世纪20 年代初到40 年代末,人们总是会把杭稚英和上海月份牌年画联系在一起。以他署名的月份牌年画在社会上流传的就有1600 种之多。20 世纪30年代,杭稚英的画风及完善的商业运作机制也影响了当时众多的月份牌画家。
06·万籁鸣(1900-1997)
人物简介:
万籁鸣(1900-1997),原名万嘉综,江苏南京人。曾几何时,中国动画也曾精彩一时,创造了黄金年代。使中国动画从无到有,渐入辉煌的人正是中国动画片创作的先驱万籁鸣和他的兄弟们。他和兄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经过反复研究,利用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以及活动西洋镜的投影原理,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从此开始了他长达70多年的动画创作生涯。
在动画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万氏兄弟并不就此满足,他们的目标是摆脱动画创作模仿当时流行的美式动画的做法, 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动画作品。1941年,万氏兄弟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创作出了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07·张光宇(1900-1965)
人物简介:
张光宇(1900-1965) ,原名张登瀛。张光宇是杰出的文化艺术家、中国现代“大美术”事业的开创者,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他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中国现代绘画的开拓者之一,杰出的画家、漫画家、设计家、出版家、艺术教育家,在广告设计、标识设计、插画、封面设计、电影美术、工艺美术、家具设计、壁画、摄影、舞台美术、邮票设计、装饰设计等领域亦成就斐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早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画月份牌画,后与他人创办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等。他长于政治时事和社会讽刺画,其装饰画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美术史中的优秀成分,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时代感。其艺术所涉及的领域极广,以融合古今中外的装饰手法和语言,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民族现代艺术新风尚,光宇万象,引领了一个时代的美术潮流。代表作有《民间情歌》《伊索新语》等。
1950年初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65年逝世,终年65岁。
08·梁思成(1901-1972)
人物简介:
梁思成(1901-1972)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带领学生对两千多处古迹遗存和文物进行实地调查、勘测和研究,发现独乐寺观音阁、大佛光寺等重要古代建筑。同时,深入研究《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等文献资料。1944年,在营造学社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该书是中国第一部建筑史专著。
09·杨廷宝(1901-1982)
人物简介:
杨廷宝(1901-1982),河南南阳人,建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毕生从事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教学研究工作。杨廷宝强调“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投身建筑教育,在学科层面开展设计实践,带领师生参与工程项目,以带动或配合课堂教学,从机制上打通理论研学和设计实践之关系。结合教学,指导师生共同完成工程项目。一生完成了100多项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设计。
10·沈从文(1902-1988)
人物简介:
沈从文(1902-1988) ,曾被鲁迅认为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作家之一。他的《边城》和“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除文学成就外,沈从文也是文物专家,从事中国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研究数十年, 为这一领域做出他人难以企及的贡献。
沈从文没有受过现代教育,也不是出身名门望族或古玩铺,但特殊的经历、艰苦的实物学习及海量的文献披览, 让沈从文以“由物证史”的方法进行物质文化史和工艺图案史的认真研究。
11·常书鸿(1904-1994)
人物简介:
常书鸿(1904-1994), 中国著名画家、敦煌学学者, 被人们誉为“敦煌守护神”。他在战火纷飞、极端困苦的年代里来到敦煌,投身到保护和拯救民族艺术的伟大事业当中去,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神秘而而充满魅力的热土。
作为中国敦煌石窟艺术保护与研究的先驱,常书鸿亲自吸收和培养了一大批敦煌保护和研究的艺术家和专家学者,造就和总结了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和临摹方针,奠定了今天成果显赫并占领先地位的敦煌研究院及美术研究所敦煌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临摹的基础。
人物简介:
沈福文(1906-2000) ,福建诏安人,中国漆艺美术大师,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福文把在中国早已失传的《髹饰录》手抄本从日本带回国, 研究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他的漆艺作品在用色、构图、描摹对象等方面与中国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他还借鉴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的造型、图案、色彩,丰富了漆艺的创作语言,并将敦煌藻井和壁画图案融入漆艺创作,逐渐建立了以“研磨彩绘法”、“新堆漆法”为主的现代漆艺技法体系。
人物简介:
雷圭元(1906-1989年) ,字悦轩,江苏松江人,我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雷圭元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完整的图案学体系的框架,从此图案从单一的课程和专业名称,扩展为内涵完整、结构清晰、意义和方法明确的学科。
雷圭元图案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图案内在本质的思考与总结。他明确提出了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提出图案发展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六字方针。
(2)雷圭元图案学的核心是:创造新图案。强调建立新图案学的目的与意义。他提倡活泼、光明、健康而有用的新图案,这种以朴素、纯正、大方为基本原则的图案观,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
(3)雷圭元总结出完整的图案教育方法。他强调“师古人”和“师造化”是学习图案的必由之路,创造性地提出源与流的问题,认为“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
人物简介:
郑可(1906-1987) ,广东新会县人。我国杰出的工艺美术教育家、艺术设计家、雕塑家,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开拓者,西方“包豪斯”在中国早期的重要传播者,新中国金属工艺专业的创建者。主要擅长雕塑和雕刻工艺, 对室内装饰、建筑装饰、金属工艺、陶瓷工艺以及货币铸造等均有研究。其开创了在工艺美术专业从事工业造型方面的教学研究,可谓是中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
在教学中提出“以陶瓷雕塑为主,兼学一定比例的玻璃、塑料、金属工艺等近代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立体造型与装饰设计的能力,了解有关的生产知识,能够独立进行陶瓷雕塑的创作和玻璃、塑料、金属工艺等日用工艺产品的设计,可到专业的生产单位或研究单位担任设计工作,亦可到有关学校担任教学研究工作”的宗旨,充分体现出他为适应社会实际工作,拓展专业教学面,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教育思想。
15·庞薰琹(1906-1985)
人物简介:
庞薰琹(1906-198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开拓者。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主将之一,庞薰琹是“决澜社”的创始者和主要负责人,被后人誉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
庞薰的工艺美术观是广义的工艺美术观,他明确指出,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的概念, 强调实用美术是工艺美术的核心,敏锐地认识到发展实用美术即艺术设计对于民生日用的意义。
庞薰琹立足本民族传统,不断吸收、融合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及白描,尤精图案和装饰艺术设计。其工艺美术观是广义的工艺美术观,他认为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的概念,强调实用美术是工艺美术的核心,敏锐地认识到发展实用美术即艺术设计对于民生日用的意义。
16·钱君匋 (1907-1998)
人物简介:
钱君匋 (1907-1998) ,原名钱锦堂,字豫堂。他是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大师、音乐家、编辑出版家、诗人、散文家、文物收藏家,对于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而言,他是当之无愧的元老级人物。
钱君专门从事美术编辑和书籍装帧工作,其产量也比其他人多得多,70余年来共有一千八百余种。当时中国书籍正由线装书向西式开本转变,装帧还处于探索阶段,钱君匋的书籍装帧注重与内容的契合,常用象征比喻等方式表现,也强调从中国传统中汲取资源,借用其构成形式、元素和神韵。他设计的《结婚的幸福》封面以双栖在树枝上的一对小鸟的图案,用简约的三色浓笔写意,表达了书籍的内容;1927年他为译著《文艺与性》设计的封面以文雅的叶与花为象征,淡雅朴素,又恰到好处地与书的内容遥相呼应;1928年他为自己的散文集《春日》所做的封面很明显是从中国古代石刻画中吸取了浑厚、稚拙的线条和块面处理手法, 通过三棵蒲公英的变形图案,表现出盎然的春色。
17·张乐平(1910-1992)
人物简介:
张乐平(1910-1992),中国当代漫画家,漫画“三毛”形象的创作者。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关注现实。在抗战时期率漫画宣传队辗转各地宣传,到解放初期在上海筹备新中国第一本漫画刊物《漫画》,再到晚年出任当时上海惟一一本漫画刊物《漫画世界》的主编,他为中国漫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创作单幅漫画外,张乐平的系列漫画还有《二娃子》、《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小萝卜头》等。三毛系列的漫画则有《三毛翻身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
18·冯秋萍(1911-2001)
人物简介:
冯秋萍(1911-2001) ,女,原名董升平,浙江上虞县人,我国绒线编结艺术家、教育家。绒线和绒线编织传入我国当在鸦片战争之后。1934-1949年间, 她先后受聘于中国毛纺厂、裕民厂、恒源祥等绒线厂商为编结顾问,坐堂指导绒线编织技艺,此外还开办了“秋萍编结学校”与“良友编结社”,学生逾千人。
冯秋萍在这一时期的涌现,正是时代的需要。冯秋萍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她创造出的2000多种绒线编织花样,更重要的是,她一生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绒线编织技法, 促进其在整个社会上的广泛传播, 形成了一股风格独特的绒线服饰时尚。
19·杨士惠(1911-1987)
人物简介:
杨士惠(1911-1987),字润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牙雕刻艺术家。杨士惠把牙雕立体人物试加风带,并着半彩,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他于1942年创作出传世杰作《蝈蝈白菜》,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后经不断仿制,成为北京象牙雕刻的名牌产品。杨士惠创作于1947年的《风带仕女》轰动整个牙雕行业,作品通过强调人物的动态幅度,形成了“吴带当风”的韵律与动感,推动了牙雕技艺的创新。
20·陈叔亮(1901-1991)
人物简介:
陈叔亮(1901-1991) ,原名寿颐,工艺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浙江黄岩人。陈叔亮有大量关于工艺美术的论述,尤其是在大跃进时期,他在1959年全国漆器交流会议上的发言,针对当时追求繁琐堆砌、单纯模仿自然、以大为美、忽视日用品设计等现象提出了相当中肯的意见,他认为工艺美术要遵循严格的美学原则, 创作上也要合乎实际尺度和材料性能,他所提倡的装饰美在当时“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下属于敏感话题未引起重视。
21·王世襄(1914-2009)
人物简介:
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生于北京,祖籍福州。中国当代难以“定性”的著名学者,其成就概而言之,包括文物/玩、游艺、画论、书画、文学、音乐史、美食等多种,其研究填补了多方面的空白, 在文物领域,尤以家具、髹漆、竹刻堪称绝学。
其对西晋陆机《平复帖》进行著录方面的整理工作,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建档提供了规范。
作为研究漆器的开拓性巨著,王世襄《髹饰录解说》充分体现了其以文献和实物资料为依据,辅以匠师的口传经验及示范操作的治学风格,也使此书成为漆器研究者、制作者的案头必备。
其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 亦为学界公认的填补该学术领域空白的奠基之作,系统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
此外,对竹刻艺术的源流及演变考证,先后撰成《竹刻艺术》等三部专著,并编成《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一书,研究成果比之前人均有创获。
22·祝大年(1915-1995)
人物简介:
祝大年(1915-1995),我国当代著名陶艺家、壁画家、工笔重彩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轻工业部任高级工程师,以后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致力于全国陶瓷科学与艺术的研究。在教学中强调重彩写生, 并对拓展陶瓷材料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大量尝试, 是釉上彩陶瓷壁画的开创者,在陶瓷工艺上形成了历史的突破。
1952年在景德镇主持“建国瓷”设计与生产工作,设计制作各种传统日用餐具和陈设瓷,参加国内外展览,对恢复景德镇传统瓷器工艺做出了贡献。作品曾被国务院选为国宴用具。
23·顾景舟(1915-1996)
人物简介:
顾景舟(1915-1996),原名顾景洲,紫砂陶艺大师。他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紫砂陶艺,在长达60载的创作生涯中,以其精湛的技术与深厚的修养,在中国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顾景舟的贡献在于他一方面坚定地传承了紫砂壶工艺里面所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方面又使紫砂陶这一传统的中国特色走上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大众化的道路。
24·吴劳(1916-2009)
人物简介:
吴劳(1916-2009),浙江义乌县人。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画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展览设计家,开办了新中国首届展览设计专修班,从编写教材到授课,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展览艺术设计人才。
在长期从事美术工作中吴劳先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与理论著述,美术作品有《戚继光平寇图》、《打回老家去》、《送军鞋》、《王秀窍》、《学文化》和《双虎图》等,美术论文有《漫谈壁画》、《谈封面设计》、《一次不平凡的展览艺术设计》、《活动展览架的设计》等。
25·丁聪(1916-2009)
人物简介:
丁聪(1916-2009),生于上海,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
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丁聪与他的前辈和同辈漫画家一样,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
26·张仃(1917-2010)
人物简介:
张仃(1917-2010),号它山,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张仃作为新中国艺术设计的领军人物,参与和承担了许多重大的国家设计任务。这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开国大典美术设计、中南海怀仁堂和勤政殿改造、新中国系列邮票设计、“建国瓷”的开发,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等。
1957年和1979年,张仃出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为这所学院的建设倾注了心力。张仃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的大家,在七十多年的从艺历程中,他的艺术实践涉及装饰绘画、壁画、展示设计、装饰设计、漫画、插图、平面设计、书法和焦墨山水等诸多领域。
27·奚小彭(1924-1995)
人物简介:
奚小彭(1924-1995) ,我国当代著名室内设计家、装饰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我国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设计教育的主要奠基人。
197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室内设计主持人并参与设计。1980年任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接待厅设计主持人并参与设计。1982和1986年参加首都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16号楼室内设计,担任设计指导。此外还参与了北京首都机场、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饭店新楼、国贸中心等代表国家形象的重点工程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
28·田自秉(1924-2015)
人物简介:
田自秉(1924-2015),湖南石门人,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是新中国工艺美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编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大纲,该书在1982年由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工艺美术史工具书。田自秉指出工艺史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它既“反映着时代的思想,又直接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他试图在“形式-审美-观念”的链式结构中,把工艺美术品当作有意味的形式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来考量,书中对每一个时代、每一类工艺的形式都有精到的概括,力求提炼出其间的审美心理的变化及观念、意识的走向。
提出了建立“工艺美术学”的构想, 认为工艺美术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从创造到被人使用的过程中,涉及艺术创作规律、材料的制约、科技的影响、流行效应的冲击等,是美学、科学、经济相关联的交叉学科。
他们中有思想家,其独树一帜的观点和高度的理性认识,对设计界、美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和时代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有理论家,他们是设计界的权威与领航人,为设计的发展寻找方位,或者,追根溯源,为设计的历史勾勒脉络。
再有,是实践家,他们将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融入作品,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为宗旨,而在日常实用的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影响人的审美判断,甚至改变人看待事物、理解生活的方式。
艺术设计史与论
设计史论述&论文写作精批精讲课程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