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胸闷心慌!”蛇年首场寒潮来袭,不少人直奔这个门诊

政务   2025-02-08 12:55   浙江  

“医生,我胸闷得很!”

“我这胸口感觉喘不过气啊!”

“我心慌慌的,医生你看看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


心内科部分门诊截图


春节过后,在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胸闷”“心悸”“心慌”属实成了热词,每天因此前来就诊的患者不下10个。


据统计,超过半数的胸闷心慌患者都属于“节后心脏综合征”


过年一激动

突发“心梗”紧急入院



70岁的厉大叔(化名)患有多年高血压,平日里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饮食和作息。然而春节期间,他因一时的兴奋和放松,竟险些酿成大祸。


那一天,厉大叔忙前忙后,不仅精心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还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相聚。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大家欢声笑语,互相劝酒夹菜。厉大叔一高兴,也多喝了几杯,多吃了许多。


年初四这天,他开始出现胸闷,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只是累了。可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愈发严重,夜里出现了肩背部疼痛,甚至整个人开始出汗。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到临平一院急诊。


经检查,他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所幸,抢救及时救回一条命,今天顺利出院!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蛇年首次“冻”真格

警惕心血管疾病



心内科副主任於华敏解释,春节期间,很多人暴饮暴食、烟酒过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从而引发“三高”,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导致心脑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同时,频繁的聚餐和会友也让很多人作息紊乱,睡眠不足,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易诱发心梗、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蛇年首场寒潮已至。这次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不是小打小闹了,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6-8度。


图片来源于SOOGIF


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更易脱落,加大血管堵塞风险。


血管畅通,心脏才会好

“衣食住行”医生来支招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1

出行需防寒保暖


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出门时注意御寒保暖,尤其要给裸露的颈部血管保暖。


2

合理饮食有节制


均衡饮食,多饮热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阻塞发生。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多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同时,多摄入粗粮和膳食纤维,防止便秘,规避脑血管意外。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

规律作息熬夜少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

适当运动不能少


天冷后,人们的活动量相应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流减少,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


应适量运动,晨练时间以上午9-10点后或者午后为宜,运动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不空腹运动、不激烈运动,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进行散步、体操、八段锦等舒缓、柔和的有氧运动。


5

情绪稳定非常好


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加重。因此,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

擅自停药要不得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有的患者过年为了图个“好兆头”,不遵医嘱擅自停药,在本是心脏病高发的冬季,这种行为极其危险,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7

日常护理必须要


除了定时定量服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平常要警惕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注意防范心梗的发作。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促,以及容易让人忽视的牙疼、胃痛等不适症状,及时拨打120就医。


8

常备药物可以有


如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男性、高龄、运动少、冠心病家族史等)的人员,应常备心血管疾病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但不可过量服用),以便及时自救以缓解症状。



  • 本期指导: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於华敏

  • 供稿:临平区卫健局
  •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健康杭州”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图片



怀了却总留不住?这项检查揪出“元凶”,女子瞬间流泪

醒醒!上班啦!疲惫困倦?这几招让你满血复活

晨起「口干」的人,排查一下这5种病

“年味”这一块,被杭州医护狠狠拿捏了

图片

图片

健康杭州
发布杭州卫生行业动态,提供健康信息服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