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虫子已经够恶心了
长达2.73米、形似宽面的寄生虫
你看yue~了吗?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图片来源于SOOGIF
年轻小伙小吴(化名)是个“资深美食品鉴家”,2个月前去外地出差,几乎每周都会去尝尝当地风味——生鱼片 和 生牛肉。
万万没想到,一时的贪嘴竟然让他和绦虫不期而遇,来了场亲密接触。
腹部隐隐作痛
什么“小鬼”在捣乱?
半个月前回杭后,小吴开始感到脐周部隐隐作痛,一阵一阵的,就像肚子里有个调皮的“小鬼”在捣乱。
食欲也大不如前,大便变得软烂。更令人震惊的是,排便时竟然看到了几条白色的带状物,偶尔还会感到肛门瘙痒。这可把小吴吓坏了,辗转几家医院,均怀疑是寄生虫,但不能完全确诊。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他便网上自购了肠虫清。服用后,连续几天大便看不到白色虫子了,但腹痛依旧时断时续。
在朋友建议下,小吴来到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一科进行治疗。接诊的黄谦主任医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虫虫克星”,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与寄生虫的“拉锯战”。
体内排出2.73米“大虫”
粪中扭动的“面条”正是绦虫节片
检验科对小吴的粪便进行镜检,发现小吴的粪便中有一条白色的带状虫体正在蠕动,并且粪便内含有大量虫卵,将虫节片进行墨汁染色后,最终确认是牛带绦虫孕节。
显微镜下的虫卵
经治疗,小吴的腹痛逐渐消失,大便也恢复了正常,体内排出的虫体长度竟达到2.73米。看到弯弯曲曲如拉面样的虫体,小吴震惊不已。
动图来源于稿源单位
黄谦医生解释说,绦虫是一种狡猾的寄生虫,它们喜欢在未充分烹饪的食物中潜伏,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肠道内“安家落户”,引发各种不适。
检验科主任技师潘克女介绍,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寄生虫,其成虫身体扁平呈带状,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状,其长度可由数毫米至数米不等。虫体分成头节、颈节及体节,体节又分为幼节—成节—孕节,成熟的孕节片会自然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
大便中的孕节片
什么情况下会感染绦虫?
医生给出答案
潘克女介绍,我国最常见的是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它们通过未煮熟的猪、牛等食物进入人体,主要寄生在小肠,可引起腹部不适、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肛周瘙痒等症状。
黄谦提醒,我国某些地区居民有喜食生的或半生肉类食物的饮食习惯,因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牛肉或内脏而感染。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在并无吃生肉习惯的地区人群,多因未煮熟食物或用切过生肉的刀、砧板再切凉菜或熟食感染了囊尾蚴而引起感染。
谨防“病从口入”
把好两大关
预防绦虫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1
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肉类、鱼类和海鲜,尽量不吃生食,不吃生的或半熟的肉类;吃火锅、烧烤时,食物要涮熟,烤熟。
饮用安全水源:不喝生水,饮用水应煮沸或经过消毒处理。
生熟分开:切生、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分开,夹生、熟食物时要使用单独的餐具,避免交叉污染。
2
勤洗手: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土壤、动物或粪便后,要彻底洗手。
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等不良习惯。
勤剪指甲:指甲缝容易藏污纳垢,是寄生虫卵的藏身之处。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腹痛、腹泻、腹部不适,或者在粪便中发现白色条带状、蠕动的物体等疑似寄生虫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本期指导: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一科黄谦主任医师、检验科主任技师潘克女
供稿:杭州市西溪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健康杭州”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