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又一年
当除夕的鞭炮声响彻云霄
辞旧迎新之时
当春节的万家灯火
点亮阖家团圆的喜悦之时
杭州的医务人员
坚守“医”线
为生命“守岁”
为健康护航
有了自己的专属“年味”
“团圆饭只能年后再补”
除夕当天最懂陪伴的男医生
春节假期的急诊室,往往比平时更忙碌。
“最常见的就是吃出来的问题,像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鱼刺卡喉等。”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陈良敏说。
“相比前几次,这次的值班时间相对较长。以往是在抢救室‘守夜’,上班前的‘固定动作’是在萧山老丈人家一起吃顿年夜饭。”
而今年,陈良敏要独自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值班24小时,“所以这顿团圆饭只能年后再补。”
由于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有的昏迷未醒,有的则是做了气管插管,没法预测什么时候能转科或出院,实时监护非常重要。
陈良敏已数不清当天自己到底在病房里转了多少圈。“所以,只能由我默默陪着辞旧迎新了。”陈良敏笑称自己是除夕当天最懂陪伴的男医生。
“爸妈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迎来留杭过年的第六个年头
“全院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同志春节期间都留守在岗位上。”
今年,是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生贺晓旭留杭过年的第六个年头。自2018年毕业至今,他也早已成长为能够把握急诊大小救治工作的主治医师了。
每次节假日期间,市红会医院都秉持“门诊照常、急诊加强”的原则,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会协同全院工作人员,24小时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由于老家离杭路途遥远,工作以来6个春节都没回去过,贺晓旭却习以为常,“爸妈在的地方就是故乡,去年我把爸妈接到杭州,故乡就在我身边了。”
“有我在,他们安心”
患者病情稳定才是“年味”
“今天除夕,正好您出院能够回家过年。”
“给您拜年,加油,咱们争取早点儿出院。”
……
早上八点,杭州市西溪医院重症肝病科傅晓晴主任就带着科里值班的医护人员到病房里查房,逐一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解释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安抚病患情绪,同时送上春节的祝福。
过年期间,还有二十多位病人留在重症肝病科,他们大多都是重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往往既急又重。这就需要医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全力关注患者的情况,有我在,他们安心。”
对于傅晓晴来说,“年味”不仅仅是家人团聚,更是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治疗顺利。
“这也是家”
她是NICU的“临时妈妈”
“喔乖乖,今天就是2岁的小王子啦!”
新春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暖箱,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主管护师蔡燕燕熟练地打开暖箱,一边细声安抚,一边以最轻柔的动作麻利地为24周的早产儿进行护理。
今年是她从医的第23年,也是她在医院陪孩子们度过的第16个春节。对于新生儿监护室来说,最常见收治的就是早产儿。
“每个生命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奇迹,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无论风雨、假期,我们随时守候。”蔡燕燕说。
心系百岁老人
一张合影定格新年坚守时光
正月初三一早,上城区笕桥东港团队的家庭医生姜成巧与护士庄玉妹换上工作服,匆匆忙忙前往社区百岁老人朱奶奶家。
春节前,她们曾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血压控制不佳后,为她调整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送去血压计,耐心指导家属如何正确测量。
此次随访,她们再次为朱奶奶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这让她们感到十分欣慰。
“新年来了,我们拍张照片吧!”老人见到医护人员如同见到亲人一般,紧紧拉着她们的手,提出了合影的请求。
镜头前,一张珍贵的合影定格,记录下新年里最美好的坚守时光。
新春的鞭炮声中
他有自己的“小团圆”
杭州市中医院淳安院区郎约良是一位在医院三甲创建道路上默默奉献的外科医生。
今年的春节正如往年,没有家人的团圆饭,没有热闹的春晚相伴,郎医生已连续五年选择在新春佳节留守值班。
成功完成一台手术,患者家属接到好消息后舒展的眉头和洋溢的笑容,都是对郎医生及团队最好的新年祝福。
当然,郎医生也有自己的“小团圆”。他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通过手机视频与家人“团圆”。
小女儿用稚嫩的声音说:“爸爸,新年快乐,你是最棒的超级英雄!”
急救人的春节
用“敬业福”换取“平安福”
在返乡人潮中,他们保障旅客们安全出行,守护万家“团圆路”;在万家灯火团圆之时,他们又或许奔跑在路上,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时刻挺身而出。
对急救人来说,有一种“年味”叫坚守。万家灯火阑珊的背后,总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身影。
春节期间,杭州市急救中心40余个急救站点将日夜坚守、随时待命,全力守护市民朋友节日生命健康安全,用最美“敬业福”换取祥和的“平安福”!
供稿:市一医院、市红会医院、市西溪医院、市妇产科医院、上城区卫健局、临平区卫健局、淳安县卫健局、市急救中心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健康杭州”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