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反诈 你我“童”行——雨城一幼防电信诈骗知识宣传

教育   2024-12-04 18:44   四川  


防诈反诈

 你我“童”行


谨防诈骗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各种新型电信诈骗犯罪形式层出不穷,校园师生、家长已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侵害群体,幼儿园防诈骗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为了大家的财产安全,雨城一幼温馨提醒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防诈骗小知识,提高“防诈反诈”的安全意识,时刻拉响警钟,谨防电信诈骗,有效遏制犯罪。

01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02


电信诈骗套路多

1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

2

案例二:冒充老师诈骗

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等渠道以书本费、培训、采购班服等名义让家长转账缴费。

3

案例三:网络刷单诈骗

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4

案例四:AI换脸诈骗

新型高科技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先利用AI技术模拟受骗人好友的面容及声音,通过视频电话的形式让受骗人相信视频面前的这个能说会动的就是“好友本人”,受骗人极容易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遭受诈骗。

5

案例五:冒充亲友诈骗

6

案例六: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7

案例七:游戏诈骗

游戏类诈骗是学生上当受骗的重灾区。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社交平台上贩卖游戏装备、买卖游戏账号,利用学生好玩、涉世未深的特点,引诱当事人在虚假交易平台或者私下交易,盗刷父母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余额。

还有部分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设计钓鱼网站,伪装成游戏运营商,发布“送金币”、“充值”等优惠活动,引诱当事人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以此来获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甚至盗刷绑定的资金账号。


如何防诈防骗

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8个凡是”和“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

03


下载国家反诈APP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为进一步增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识骗防骗能力,助力“反诈人民战争”,达到“本人不受骗、家人不受骗、更多身边人也不受骗”的反诈目的,积极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氛围,特致全体学生家长一封信。

1. 增强防骗能力,勿贪“蝇头小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底线思维,多学习反诈防骗知识,遇事多向老师和家长请教,多向有关部门求助,绝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2. 加强自我保护,不做“电诈帮凶”。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前程,避免触犯“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要做到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微信、支付宝。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银行卡、手机卡丢失要立即挂失;不参与诈骗犯罪“推广”“吸粉”“引流”等非法兼职;废弃不用的银行卡、手机卡应及时办理注销;QQ号、微信号等账户被盗要立即申请账号冻结。

3. 要主动宣传引导,当好“反诈先锋”。在加强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身边同学、亲友宣传反诈防骗常识和内容,引导更多人了解“电诈”,远离“电诈”,共同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自觉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长城,将“电诈”隔绝在校园之外。

 家长须知

1、自查并卸载境外聊天软件:Whats App、连信、事密达、飞机加速器、蝙蝠、海鸥、纸飞机、Telegram等。警惕涉嫌“黑灰产”犯罪,不做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2、普及“两卡”犯罪:诈骗分子声称只要将手机卡、银行卡“提供”给他人,“躺平”也能赚钱,诱骗同学们利用自己的身份证购买手机卡、开通个人银行卡、设置u盾密码和银行卡密码后,再按照要求邮寄上述物品至指定地点供他人使用。在此过程中,所办手机卡、银行卡等被他人用于违法犯罪,沦为犯罪工具人。




编辑:小涵、小娜

初审:园园、倪倪

终审:一幼简讯组


此文章转载于网络


雅安市雨城区第一幼儿园1929
记录幼儿在园健康快乐成长的精彩瞬间;为幸福而又快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有效促进家园联系 ;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