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气温已经开始入秋,但从中医角度来看,现在仍然是一个气候混乱的时节。
一方面“暑湿”未清,部分地区气温还会反常升高,出现“秋老虎”;另一方面,日照变短,冷空气活动渐渐频繁,昼夜温差大,人体调节不当则易感染“风寒”。
中医认为,暑、湿、风、燥、寒五种外邪会交互为患,此时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脾胃,最容易遭殃的则是四类人。
中医的“脾胃”
不只是脾和胃
先了解一个基础概念:中医的“脾胃”,可不只是脾和胃。
西医的脾和胃,指的是两个具有不同的解剖形态以及各自不同功能的脏器。
而中医的“脾胃”,包括了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腺等多个器官,某种程度上可以通俗理解为整个消化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升清和降浊。
饮食由胃到肠,通畅下行,这是胃主降浊;饮食的营养物质和水液通过脾向上输送到心肺,进而输布全身,这是脾主升清。
在这一升一降之中,完成人体的消化吸收,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才能化生气血,供应其他脏腑和肢体。
反之,若脾胃气机紊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百病丛生。
四类人容易脾胃不适
1
肝郁人群:急性子、常发脾气
肝参与调畅人体气机,与胃彼此影响。
性子急、常发脾气、容易生闷气的人,常会出现肝郁气滞的症状,肝气不畅也会影响胃的功能,导致浊气不能下降,产生反胃、恶心等症状。
推荐:陈皮茶、玫瑰花茶
建议平时多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食物或遵医嘱服用药物;还可以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以放松心情。
2
伤食人群:吃的时间、方法不对
吃太饱、太快或太甜、太油腻,在中医里都属于饮食不节,会给脾胃带来严重负担,容易造成饮食停积,影响脾升清和胃降浊的功能。
伤食人群的常见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脾胃气虚),从而引起腹胀、消化不良、反胃、恶心等症状。
推荐:山楂、麦芽、鸡内金
可服用上述消食导滞的食物或药物,化解积聚在胃里的食物。
平时尽量选择好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细嚼慢咽、饭后慢走,睡前 2 小时不可进食。如果正有脾胃不适的症状,要避免咖啡、茶等刺激性食物。
3
湿热人群:压力大、易疲倦
脾喜燥恶湿,身体内的湿排不出去,会阻碍脾胃运转,引起腹胀、恶心、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气不能向下,反而向上逆冲,会出现反胃、嗳气、反胃等症状,以及胃食管反流病。
推荐:扁豆、冬瓜、苦瓜
建议多吃这些除胃湿、清胃热的食物,也可以遵医嘱用一些相关药物,或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补养脾胃,强化脾胃功能,排除身体多余湿邪。
4
脾虚人群:体力差、容易累
脾虚多见于肥胖患者、久病人群,或长期坐着缺少运动的人。人体气力不足,脏腑功能较弱。
平日里体力较差、容易累,讲话声弱无力,也容易流汗。
推荐:山药、黄芪
可补脾益气的药材很多,除了山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效果也不错,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这类人平时也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以锻炼身体。
本文部分引用自《顾护脾胃,季节更替不受邪》。原文刊登于《祝您健康》杂志2024年8月,原作者为刘丽娟。
↑↑点击卡片订阅↑↑
↑↑点击卡片开始学习↑↑
点击关注
公众号
点击关注
头条号
点击了解
福利群
点击访问
健康学苑
点击访问
健淘汇
长按二维码
加入福利群
推荐阅读
4-14 特稿
11-7 特稿
3-10 特稿
快把我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吧!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顾欣雨
编辑:姚宇澄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