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定分止争“枫”景独好——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民法院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纪实

政务   2024-11-04 18:06   青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要求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改革任务。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是“枫桥经验”的有效延伸,其效能在于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上级法院精准指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结合民和县域多为山大沟深、少数民族聚居等特点,因地制宜全力探索和实践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努力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推动形成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民和新实践,为促进县域社会大局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破镜重圆!特邀调解员倾力调解主打案结事了家和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家庭会遭遇风暴,而司法的温情常常能成为那束穿透阴霾的光。

     有一对夫妻,他们曾站在婚姻的悬崖边,一场官司似乎要将他们的家庭彻底击碎。生活的琐碎与矛盾让他们心生怨气、渐行渐远,直至对簿公堂。但幸运的是,在特邀调解员马兆俊用心用情倾力调解下,他们最终选择了重归于好,为自己,更为了他们正在上高中的孩子。

     马兆俊今年55岁,回族,自2010年起先后担任民和县川口镇清真中寺调解员,钟家清真寺、堡子清真寺管委会委员,民和县人民医院行风建设监督员,民和县人民检察院听证员,民和县人民法院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多年来,他的身影活跃在各种场合,以智慧和耐心化解着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累计参审各类刑事、民商事案件160余件,调解撤诉婚姻家庭类案件620余件。

     担任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后,他更是以高度的责任感,贴近百姓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困苦和矛盾,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用真诚的话语和行动,打动着每一个当事人的心,让他们放下偏见和固执,走向和解的道路。

     面对已经共同生活23年之久的夫妻离婚案件,他深知夫妻二人的感情其实并未真正破裂,妻子回娘家居住只是一时的愤怒与失望所致。于是深挖矛盾焦点,多次到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引导夫妻二人冷静下来,回想那些一起走过的欢笑、泪水、奋斗、甜蜜日子。儿女更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牵挂,特别是上高中的孩子正处于学业的关键时期,家庭的破裂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打击,影响孩子的未来。一想到这里,妻子便有了撤诉的念头。

     “我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来源有限,为了打这场官司,东拼西凑借了8000元请了律师,我可以撤诉,但他先要把这笔借款还上,还得保证以后再也不许打我!”女方有了撤诉意愿,也提出了前提条件。马兆俊便立即与丈夫沟通,希望他拿出这笔钱来偿还债务,并保证再也不使用暴力解决家庭问题。

     丈夫立即作了保证,但直言家庭条件困难,一时拿不出钱偿还债务,希望马兆俊帮忙卖掉家里的牛。案件有了突破口,马兆俊随即发动2名同事,3人按照市场价合买下一头牛,共计6200余元。随后马兆俊又多方联系亲朋好友,确定西宁市区有位朋友愿意再买下一头牛,立即宰牛分装好牛肉驱车送往西宁。

     一万多元崭新的现金交到妻子手中,丈夫也当着大家的面做了检讨和保证。他们仿佛卸下了心中沉重的包袱相视一笑,泪水也逐渐模糊了双眼。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官司的结束,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经历了这场风波,我们会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家,以后生活再苦再难,也要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真心感谢你们,保住了我们这个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一个多月以后,马兆俊和几名法官前往夫妻二人家中进行回访时,二人再次表达了感激之情。

    “今年截至目前,马兆俊诉前成功调解案件328件,为法庭诉前调解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川口法庭庭长卓玛吉介绍。2019年7月,院党组根据青海省高院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将川口法庭确定为家事法庭,专门审理川口镇、马场垣乡等10个乡镇的家事纠纷案件以来,遇到了很多困难,也积极探索出了具有民和特色的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新路子。在少数民族地区办理家事案件,犹如在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中穿行,既要尊重和理解民族宗教信仰,又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确保公正、妥善处理案件的关键。川口法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判后回访,力求案结事了家和,先后建成“客厅家庭式”调解室,挂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定期开展法治宣讲、“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收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高效办案!诉前调解中心坚守化解纠纷的前沿阵地

    “我们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对于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立案时积极向当事人释明诉前调解的优势和程序,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至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快速办理,避免了繁琐的诉讼程序和漫长的等待时间,不仅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也减轻了群众的诉累。前段时间,一起涉案标的额达195万余元的金融合同借款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我们还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诉前调解工作负责人王承福提起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总是侃侃而谈。

    诉前调解中心于2021年6月成立,2022年4月,在海东市六县法院中率先与中国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县域银行业和保险业共18家单位联合挂牌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2022年7月,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将民和法院诉前调解中心、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一体纳入民和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由法院派驻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两名特邀调解员长期在该中心工作,成为该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2023年7月,该中心更名为民和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请帮帮我们,今年受灾严重,我们都等着用这笔劳务工资重建家园呢!”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的6.2级地震,也造成了民和县多个乡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重建期间,民和县官亭镇、中川乡灾区群众李某某等14人因向范某某讨薪无果后焦急得跑到法院寻求帮助。

     考虑到李某某等人系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正处于困难时期,立案庭法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中心优先办理。

     经查,2021年4月,李某某等14人受雇到范某某承包的位于甘肃省兰州的某建筑工程务工,工程结束后经结算范某某尚欠李某某等14人劳务工资53480元。2022年2月22日,范某某向李某某等14人出具一份53480元的欠条并约定按期偿还,期限届满后李某某等14人多次索要,范某某一直未付。调解中心法官掌握基本案情后,立即通知范某某到场参与调解。

     经过法官和调解员一同释法说理耐心劝导,范某某也了解全县正处于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灾区群众更需要得到关心帮助,更明白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表示将尽快支付所欠款项。后经法官多次督促,范某某于2024年1月22日将所欠全部款项交至调解中心并发放到位。三年欠款如愿得偿,李某某等14人对调解中心的工作效率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党和政府、法官及调解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多点开花!联动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近年来,我院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政法各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及各行业协会等多部门多渠道建立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院各内设机构、人民法庭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在诉前诉中、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全业务、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推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努力让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对抓好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民和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生林有着十分清晰的目标和工作思路。

      一直以来,民和县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深化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其倾斜,收效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诉前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1413件,其中诉前调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668件,古鄯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成功调解案件155件,官亭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成功调解262件,川口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成功调解328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同比上升7.74%。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7.19%,各类案件上诉率3.99%,均在全市法院排名第一。

     此外,民和县人民法院将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向民政、教育、食品安全、经融等领域延伸,及时向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发出司法建议书、人生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从业禁止令等,进一步打好“法治疫苗”,筑牢法治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联动效应,诉前主动会同辖区各金融单位、乡镇府、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排查摸底,累计组织150人次先后到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海东市有关市、县(区)和本县辖区化解金融纠纷1330起,清收贷款2084余万元。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治理,坚持“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积极化解矛盾纠纷11起,开展法治宣讲8次,制作宣传栏5个,印制发放涉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务合同、反电信网络诈骗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宣传手册1000余份,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奋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入户走访时排查发现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因双方家庭对返还彩礼的数额争议较大,矛盾纠纷有进一步升级趋势。此前双方亲戚、阿訇、村干部等出面调解也无功而返,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不愿见面和解的局面。”

     为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民和县人民法院派驻李二堡镇前庞村第一书记李庆业连续3天上门5次,电话、微信反复沟通40余次,纠纷化解多次陷入僵局,又多次迎来转机。经驻村第一书记耐心细致工作,双方家庭一致同意返还现金65000元、黄金首饰60克。最终双方心服口服,并对驻村工作人员情、理、法相结合耐心化解矛盾纠纷表达了钦佩之意和感激之情。

     “持续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依然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曹生林坦言,“比如调解力量不足,随着诉前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各类案件新型化多样化,调解人员数量、专业能力、办公场所等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调解协议执行难,部分调解协议因缺乏强制执行力而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调解工作的实际效果;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部分群众对诉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缺乏了解,仍习惯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等。”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民和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大对诉前调解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调解工作规范、公正、高效;进一步健全诉前调解考核激励机制,激发调解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推广在线调解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调解,打破地域限制,提高调解效率;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进行风险评估,提前介入、妥善处置;深化司法公开和普法宣传,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开审判信息,提高司法透明度;加强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增强司法公信力,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理性诉讼;积极争取县委、人大、上级法院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主动汇报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进展和困难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法治保障、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大格局,切实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供稿:李庆业
编校:马志婕
审核:张   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展现民和法院形象,提供司法便民服务。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正气。凝聚法治力量,推动法治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