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学术写作教学“百宝箱”:来自北美藤校的50个教学案例

文摘   2024-09-24 18:32   中国香港  


Editor's Note


学术写作是学生和学者安身立命的基石,但其精髓常常需要个人在实践中领悟,这使得写作教学成为难上加难的挑战。Pocket Instructor: Writing 一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写作中心的主任编纂,旨在打破学术写作教学中的信息壁垒,降低传递写作经验的难度。

本书汇集了来自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顶尖写作中心和大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其中包括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的课堂素材。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实践和指南不仅展示了作者们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致力于消除大众对学术写作的种种误解,将抽象的思考与写作过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案例,为教师设计自己的课程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书中内容涵盖了学术写作的方方面面,作者们为每个写作和发表的环节提供了详尽的课堂设计思路。每一章节还针对不同写作问题及其适用的学科(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做出了详细安排,并给出了写作教学的时间分配建议。因此,这本书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还适用于教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支持多学科、跨学科乃至多元学术议题的写作教学。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京东旗舰店】正式上线,前沿新书,开放全球同步预定!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全部可售书目。
学术写作并非易事,写作教学也是如此。从学生到学者,人们往往在独自摸索中,探究学术写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而这无疑加深了沟通的壁垒、也不利于教育学生思考和写作。尽管现在各高校都逐渐开设了学术写作的课程,但老师在设计这些课程时、以及在实际教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普遍的困难:比如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而思之、思而作之成为一种习惯;如何增加写作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924-1010日期间,本书享有优惠183元(原204元)

应对这些教学挑战,Pocket Instructor: Writing 就是一本为学术写作老师设计写作课堂而量身定制的一本指南。本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写作中心的两位资深教师 Keith Shaw 和 Amanda Irwin Wilkins 领头编著,汇集了近50位来自美国内外顶尖中学和大学老师的一线写作教学经验。Dr. Wilkins 和 Dr. Shaw 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写作中心的现主任和前主任,并各自取得普林斯顿大学对比文学、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本书中的案例不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所采用的课堂文本,旨在节省教师的备课精力。

这本学术写作教学指南包含了50个小游戏般的练习,这些练习也囊括了从思考、写作到发表的各个环节,同时,每一章节都有作者们对于这些环节的思考和反思。此外,作者们在每个环节中都提供了翔实的课堂设计思路,并附上了他们精心设计的讲义。阅读这本书的老师,可以直接使用书中的讲义和参考文献,用来设计自己的学术写作课堂。作者还对每一章节所涉及的写作问题、以及其可能适用的学科对象(比如人文、社科、科学等)做出了具体的安排,还给出了写作教学课堂中的具体时间安排。因此,这本书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也可以被用于教授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被用于多学科、跨学科乃至多元的学术议题。

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之外,在每一章节之后,作者们还真切地记录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过的突发情况,以及其对一线教学的反思。本书还提供了不少授课理念和思路,能启发学生和老师的思考。比如好的写作并非是闭门苦读的结果,也鲜少能够一蹴而就。优秀的作品是无数学术层层迭代、在不断地讨论中得出的精华。设定好的学术写作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未来优秀学者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本书虽然以写作为核心,但其落脚点却是在“思考”本身。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反馈,精进自己的学术写作,同时加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一、以学术写作为基的术语讨论

Pocket Instructor: Writing 可谓是学术写作教学的一个百宝箱,其中内容几乎包含了学术写作的方方面面。而支撑起本书讨论的基础,就是本书作者们在行文伊始提出的一套关于思考学术写作的术语。这其中也映射了作者的一个关键教学理念,即写作教学可以从理解关键概念开始。本书提出的关键写作概念由下述的一个表单组成:
  • 动机 (Motive):驱动学术调研的问题(puzzle)。而行文(thesis)则是回应动机的产物。强烈的动机才让说服读者课题的重要性。

  • 课题 (Thesis):中心论点(argument或者理论。一个成功的课题要有说服力,同时完善并结合课题的动机(motive)

  • 分析 (Analysis):分析证据、数据和材料。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方法论,以及如何运用收集的证据。

  • 证据 (Evidence):所有收集到能帮助建立课题的的材料。

  • 资源/来源 (Sources):证据来自于资源,资源是分析环节最主要的客体。

  • 方法 (Method):用来分析、理解证据以此达成课题的途径就是方法。

  • 风格 (Style):作者独有的声音,包括措辞和组织论点过程中的部件选择都是风格。

  • 价值观 (Ethos):言语之中透露出的作者的可信度以及性格,包括其文风、资料选择、证据采用等等。

这个“写作词汇表”是本书行文的基石。在每一章节之前,作者都会写明本章内容可以指涉到词汇表的哪些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和老师搭建自己的写作和教学工具库。而厘清了学术写作相关的词语概念后,作者按照写作的自然顺序分成了六个章节。前三个章节为“起始、初稿、修改”;而后三个章节涉及写作行为以外的综合技巧:延展性技巧的应用,防止不慎抄袭、获得写作灵感。而在每个章节内部,作者都有进一步的细分和阐述。在这些写作环节之上,作者们精心设计了50个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并附带讲义和参考文献,可以让阅读本书的老师参考使用进自己的课堂设计之中。

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除了“写作词汇表”,贯穿整个册子的第二个亮点是汇聚了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学设计。本书推崇的工作坊授课方式打破了学生在“ddl”前给老师发文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强调写作者应该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听取来自多个读者的反馈,在课堂中讨论修改方法,然后在写作截止日期中重新思考他们的论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从广泛的的反馈中获益,还可以在给他人反馈时更加谨慎且有关怀。

这些教学设计体现在精心设计的50个案例之中。这些案例都来自于本书作者们的教学经验,可以成为老师们在设计学术写作课堂时直接参考的指南。每个课堂设计都有极高的针对性,能够提高学生对写作环节的认知,并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在这种互动式的启发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可以教学相长,在借鉴优秀写作经验的同时,打磨自己的写作技艺,并增进自己对于学术写作和发表的认知。

在下文中,我们精选了本书中的两个教学案例。第一个案例讲述了“动机”(motivation)在写书写作以及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不管是来自于扎根于个人生命经历的个人动机、还是根植于学术脉络的学术动机,对于增强写作行为的势能、甚至于是帮助作者提升自我认知都十分重要。而这也是学术写作教学中经常会被忽略的一环。第二个案例有关于如何把学术作品变成一篇意见专栏文章。通过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本书所涉及的写作技巧也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在每一个案例中,作者都会翔实地写出案例的适用人群,以及需要准备的工作量和时间,以供教师参考。

三、教学案例

案例一 确立个人动机 vs 学术动机(Mapping Personal and Scholarly Motive)

课程目的:该课堂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他们对研究自己感兴趣主题的个人动机,并从动机出发,了解自己可能的学术受众,同时培养与知识背景相关联的能力。

相关的写作词汇:动机、风格、规范 

教师准备工作量:低 

学生准备工作量:无 

预计授课时间:50分钟 

适用学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准备工作:准备两份文稿 ,一份是Gordon Harvey 对动机的定义包含在书里,见下图;一份写作摘录,长度可以从几段到几页不等。

第一步:(5分钟) 全班仔细阅读 Gordon Harvey 对动机的定义(讲义1)。需要特别注意区分定义中的关键词(知识背景、受众、动机、个人动机、私人性、独特性),并关注 Harvey 对一些更小的概念提出的区分,例如“你的学术动机应该是最打动且能说服读者的原因,它不一定就等同于你最初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原因或个人动机。”
第二步:(15分钟) 深入讨论,让学生浏览一段包含个人动机和学术动机的专业写作摘录。目标是分析作者在将自传内容融入学术作品时的行为动机。让学生在一张在纸上记录自己在文本中看到的作者的学术动机以及个人动机,将其分成两类。并抛给学生一系列问题:作者如何或隐晦或明确地将个人动机与学术动机联系起来?个人动机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有多常见?作者加入个人动机的理由是什么?不提及个人动机的理由又是什么?在这个环节中,不存在一刀切的答案。对于个人动机和学术动机的写作取舍,取决于学科、体裁,以及作者的偏好。

第三步:(15分钟) 带领学生从“读者”过渡为“作者”。请学生拿出一张新纸,在页面中间画一条线,在左边写出来自己进行自己学术课题的学术动机——即个体的知识背景。在线的右边则可以写自己进行这项研究的个人动机——包含人生经历或者灵感。大约四五分钟后,请一位学生分享他们写的内容。随后,老师引导讨论个人和学术动机在具体课题中的联系:如何将纯粹的个人动机转化为更普遍、同侪可理解的学术问题?对于这个题目,展现多少个人动机/学术动机更合适?

第四步:(15分钟) 让学生两两合作,按照全班讨论的模式,互相给出反馈。

课堂总结

作为作家和教师,“动机”这一概念是最具变革性的,笔者首先从 Gordon Harvey 的定义为练习的基础区分个人动机和为受众设定的动机,引发学生和读者进一步去思考一些重要问题:不同动机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写作中,不同动机应该占多少比例?……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从而更好地绘制自己的学术版图。

案例二:如何把学术作品变成一篇意见专栏文章 (Into the Public Square)

作者:Neil J. Young 洛杉矶的独立学者,也是乔治梅森大学沙尔政策与政府学院(the Schar School of Policy and Government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副研究员。

课程目的:教学生将他们的学术写作转化为专栏文章形式,以便在公共领域中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

相关的写作词汇:惯例 (conventions) 、价值观 (ethos) 、动机 (motive) 、论点 (thesis)、证据 (evidence) 

教师准备工作量:低 

学生准备工作量:中等 

预计授课时间:50分钟 

适用学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方法:通过对比同一作者的学术文章和评论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学术写作与公共写作的不同。

准备工作:选择一位同时撰写学术文章和公共文章的作者。选择该作者的一篇学术文章和一篇评论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注释这两篇文章,重点关注“词汇表”组件:动机、论点和证据。

第一步(25分钟):

讨论设置: 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网格,列出每篇文章和“词汇表”术语的列。

分析论点: 比较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句以及段落,注意论点的展开、以及篇幅的长短有何不同。

检查证据: 识别和比较每篇文章使用的证据类型,讨论每篇文章如何将证据与其论点结合起来。

探讨来源和引用: 讨论每篇文章如何引用来源,注意学术写作中的正式引用规范与评论文章中更为整合的引用方式。

探讨动机: 识别每篇文章背后的不同动机,注意评论文章对时效性问题和公共辩论的关注,与学术文章对学术文献的贡献进行比较。

第二步(25分钟):

寻找新闻切入点: 学生们头脑风暴,确定一个可以将他们的研究主题与公共观众联系起来的热点事件。

制定评论文章的论点:找到新闻的切入点;从他们的研究论文中选择适合评论文章的证据;将研究论文的论点重新表述为评论文章的说服性论点;比较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的动机,考虑不同的受众如何塑造这些动机。

课堂总结

该练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学术知识在公共话语中的相关性,强调将学术论点转化为可读的、及时的公共写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在评论文章中引用来源的细微差别,以及平衡证据、可读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性。

924-1010日期间,本书享有优惠183元(原204元)
尽管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学术写作和教学的指南,但 Pocket Instructor: Writing 一书,仍凭借着其凝结了教学经验的课堂设计在一众写作指南中脱颖而出。而其专门针对教学痛点和难点的写作方式,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塑造写作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思考和写作。这本学术百宝箱适合各学科的教育从业者。除了讲义和课堂设计以外,《袖珍指南》言传身教地推广了众人参与、课堂互动式的教育理念。指南的字里行间也不乏幽默和生动的金句和例子。希望阅读这本小册子能为您的课堂和教育生涯贡献一臂之力。

PUP作者简介

Amanda Irwin Wilkins

普林斯顿大学写作中心主任,1988年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

Keith Shaw

前普林斯顿大学写作中心主任,现负责转学生和非传统学生的承接项目。斯坦福政治学博士。


- END -

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关注+星标 “普林斯顿读书汇”

方能不错过更多优质内容与学术信息


点击下图关注“普林斯顿读书汇”

获取更多优质内容与学术信息


版权说明

本文为“普林斯顿读书汇”公众号原创文章

未获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普林斯顿读书汇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旗下官方公众号。自1905年起,PUP已成为全球前沿学术成果与思想的传播者。关注我们,获取英文新书书摘,领军学者访谈,作者讲座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