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忏悔品 || 第十七讲 ⑤ 那才是修行

文摘   2024-09-06 06:27   湖北  

1997年5月1日
下面,六祖说他有一个《无相颂》。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大家不要放过这个字。就是落实,就是要在你的身口意三业方面持之以恒地去落实这个《无相颂》的要求,当然这就是修持。我们大家都在讲修持,但往往只强调了某一方面,说修行就是修这个心嘛。有很多人都这么说,说修行就是修心。对不对呢?当然,以心为主是对的,但是要全面地说来,在我们这个开始修行的阶段,应该要强调修身口意三业。在身口意方面全面地落实戒定慧,那才是修行。有人说:持戒不持戒,没关系,我修心嘛,以心为主。你没有到那个地步,没有到那个程度,不能够说那个话。在开始修的时候,一定要兢兢业业,在身口意三业方面全面地落实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若能诵持”——持,那你才能够消灭你历劫以来的愚迷的罪业。不要放过这些字,不要放过在修行当中要在身口意三业方面圆满具体地落实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光修心不够,光修口不够,要三业齐修。
下面是《无相颂》。六祖大师的《坛经》上面,所有的颂都叫做《无相颂》。过去也跟大家说了,什么叫无相呢,就是说,所有的这些颂都要用高度的智慧去理解,用高度的智慧指导你的身口意去落实。这就是无相。无相者,不住有相,不住无相,不住善相,不住恶相,无二之相名为无相。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这个《无相颂》所强调的是什么呢?它所强调的就是要我们把福和慧同时地去修,不能够只修福不修慧。福是什么?福是有为的事相,或者说是具体的行为。慧是什么?慧是一个方向。方向是什么呢?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佛法所指引的方向,那个无漏道、无漏的功德。你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你就不会漏失在三界,不会仅仅修人天的福报,就会修出世的大善。出世的善就是无漏善,世间的善就是有漏善;世间的善不究竟,出世间的无漏善才是究竟的。

上面讲了我们迷人,就是没有大智慧的人,他也做好事,但他是有相而求。求什么呢?我今天给他两毛钱吧,希望他说我一个好。这就是有相而求。应该说,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这是有相、著相的布施。啊?我给你这么多好处,你反而不念我一个好,你还老跟我作对。可能这样的事情很多。我对他付出很多,可是他对我一点儿回报都没有。我几乎天天遇到这样的事。遇到什么呢?遇到这些老板啦、当官的啦,他觉得我对部下、对同事都不错,结果他们呢,反目为仇。他就是怀着一种期盼的心情去做的,那么他做了以后,他这种期盼的回报得不到,他就有一种失落感;有了这种失落感,他就觉得做好事没有好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这些学佛的人,也很难透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到观音菩萨那里去拜,到佛殿那里去拜,希望我们家里的人得的病马上就好。你要知道,一个人生病,不要说他有多少业障,就单单说他这个病的成因、致病的原因,那不知道有多少!菩萨怎么会一下子就把你这个病抓掉丢掉了呢?没有那么容易。你不要有这种期盼的心理,你要一切无心去做,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你把你的起恶造业的心能够灭除了,再进行无相忏悔,你自自然然地罪灭福生。你只想到灭罪,没有想到要消除起恶造业的那个根源,那罪又怎么消得了呢?

有很多人事业不顺,也想去求菩萨。事业顺和不顺也是多种因素的。有些人想事业顺,在那里求菩萨,但是他天天又在制造使事业不顺的种种的障碍。一切的事情操之过急,一切的事情太勉强,那都是成功的障碍。因为瓜熟蒂才落,水到渠才能成。如果就开条沟,等着老天爷下雨,那没有那么容易,你不可能有那么一个呼风唤雨的本领。所以你想一切事情顺利,首先你就要天天想着种好因,种好因才有好报,种了好的种子才有好的结果。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我们时刻要记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天天想到收获不去耕耘,那你只有天天在痛苦当中受折磨。

所以我们修行,这里讲修福”“修道是什么?道是道路,道是方法,道是智慧,道是菩提,道是觉悟。既要修福,又要修道。在这里,道可以说是智慧,要福慧双修,因为要福慧二种资粮圆满无缺才能成佛。所以佛有另外一个名称叫福慧二严尊,福慧都圆满了、都庄严了,是这样尊贵的人。迷人则以为修福就是修道,修福就是修行。刚才讲了,修行要修戒定慧三学,修福仅仅是在持戒里面的某一个部分。持戒包括两种,一个是诸恶莫作,还有一个是众善奉行,只有把持戒从这两方面去落实才是全面的。有的人一方面在布施,一方面又去作恶。有很多人是那样的。一个星期以来,吃喝玩乐,什么都做够了。到了星期天,再到庙里去烧一枝香忏悔。忏悔完了,到了星期一,又照样去吃喝玩乐。这样的人有的是。有没有?有!旅馆里面、饭店里面供个菩萨在那里。供个菩萨做什么呢?希望保佑他那个恶事能够做得好!那不可能的,那叫南辕北辙。菩萨只保佑你做善事,不保佑你做恶事。但是有没有保佑做恶事的呢?也有,但那是恶神,不是善神。不是说有凶神恶煞吗,比如像阿修罗,还有天魔等等,这是属于魔道一类的东西。魔道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修福来的。他只有福,没有智慧,最后他就生到魔道里面去了。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言下若能见性,则与六祖大师常在一起。若没有见性,虽人在对面,而心隔千里。大家远道而来,要有受用而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大众闻法,欢喜奉行。(第十七讲完)


《坛经》讲记 但用此心
机缘品第七:
共六讲(第十八讲至第二十三讲),为期六周(9月16日至10月27日)

学习内容(根据实际,或有微调)

参与方式:

为期三十周,以“品”为单元邀请书友,根据各自情况,读一品或数品。

读书路径:
请添加小书童“耀茶”微信,接头语:机缘品

小书童“耀茶”的微信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

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净慧长老全集》电子文库

延展阅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的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

——净慧长老开示生活禅法

大众认同   大众参与   大众成就    大众分享

关注公众号,学习并分享禅的智慧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净慧长老全集》电子文库

赵州茶馆
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的赵州茶馆。 赵州一碗茶: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