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忏悔品 || 第十七讲 ① 你就和自性沟通了

文摘   2024-09-02 06:27   湖北  

1997年5月1日

今天继续讲《忏悔品》,也许今天能够讲完这一品。前面着重讲了法身佛,这里是讲报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我们通过对一般佛学知识的了解,知道佛具足三身,实际上三身就是一身,叫一体三身,是从不同的内容和作用来划分的。用《起信论》的观点来说,三身中的法身即体大,报身即相大,化身即用大,一体三身正好对应于体相用三大。从体上来讲,人人本具、个个不无,所以称为体大,是法身。从相上来讲,每一尊佛,乃至我们的自性佛,都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智慧和法财,这些无量的功德既是本具的,同时也是多劫修行成就的,这就是报身,报身就是相大。再说用大,从体起用,既然法身是圆满无缺、无处不遍的,那么法身所体现出来的用也是千百亿化身,无类不度、无类不化,所以叫千百亿化身。

这里讲圆满报身。所谓“圆”,就是没有缺陷;所谓“满”,就是没有一点点不足的地方、不具备的地方。所以,德无不备名曰圆,智无不备名曰满。什么是报身呢?就是福德智慧之身。我们百劫千生修什么呢?就是修报身,积聚福德智慧资粮修报身。法身是本具的,化身也是自自然然的。你有了福德智慧,自然就会从体起用。六祖在此处讲报身,他特别强调的是般若智慧。他把智慧比作一盏灯。首先,他说了个比喻,“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千年的暗室,只要有一盏灯点着了,黑暗顿除。智慧也是一样,我们长劫以来生活在愚痴当中,愚痴的烦恼把我们的智慧盖覆了。我们今天通过学佛,开发了智慧,这个智慧就能把我们的愚痴照破、灭除。千年”“万年”不是一个定数,而是一个概数,可以说它是千劫、万劫,也可以说是无量劫。六祖主要是把智慧看作报身,因为在我们修行的三件事中,智慧最重要。戒定慧三学,我们修行就是修这三件事——持戒、修定、证慧,其目的就是为了要证得大智慧。有了大智慧,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那么,我们在因地中修行用功夫的时候,怎么样来运用智慧呢?六祖在这里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叫我们“莫思向前”,即不去想过去的事,因为“已过不可得”。我们平常讲不思前,不引后,照顾当下一念,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过去的事情,不管你怎么样去叹息它、怎么样去思考它、怎么样去留恋它,都无济于事。不管你怎样去留恋,都不过是在你心头留下无限的懊悔。懊悔有什么用呢?留下无限的失落感,那都是烦恼的体现。失落感也好,懊悔也好,都是烦恼。不但无补于实际,反而会增加你的苦闷。

“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这个“后”就是未来。为什么他不说当下呢?因为当下这一念,是念念不住的。“常思于后”,既包括当下,也包括未来——这个后是指未来。从当下这一念开始,你念念能够不愚痴、不迷惑,那就是念念圆明了。你有一点愚痴,有一点迷惑,那就不圆也不明。所谓“圆明”,不是只有一点点明,是像那盏灯点着了一样,没有任何的障碍,周围都能照到。照什么呢?总的来讲,就是照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不要起贪嗔痴三毒烦恼。你能念念照顾身口意三业,不起贪嗔痴三毒烦恼,那你就是念念圆明。念念圆明,就能自见本性。念念圆明就是本性的体现。你能念念圆明,你就和自性沟通了,中间没有障碍,所以叫“自见本性”有障碍不能沟通,就见不到自己的本性。(未完,待续)

《坛经》讲记 但用此心
忏悔品第六:
共三讲(第十五讲至第十七讲),为期三周(8月19日至9月8日)

本周内容(根据实际学习或有微调)

参与方式:

为期三十周,以“品”为单元邀请书友,根据各自情况,读一品或数品。

读书路径:
请添加小书童“耀茶”微信,接头语:忏悔品

小书童“耀茶”的微信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

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净慧长老全集》电子文库

延展阅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的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

——净慧长老开示生活禅法

大众认同   大众参与   大众成就    大众分享

关注公众号,学习并分享禅的智慧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净慧长老全集》电子文库

赵州茶馆
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的赵州茶馆。 赵州一碗茶: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