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改造“主动仗” 跑好降本“新赛道”

文摘   2024-11-05 06:55   吉林  


今年以来,公司各单位聚焦“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深挖内部潜力,加强设备改造,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01
实施冷床分隔板升级改造

轧钢事业部精棒线冷床区域设备是轧钢工序收集主体设备,冷床区域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将直接影响轧钢生产节奏及产品质量。特别是生产直径28毫米圆钢、管坯等产品时,冷床入口分隔板需要从原来的平板式更换为滚轮式。16块冷床分隔板更换需要4名检修人员配合拆卸、天车逐一吊运,再逐个安装到冷床入口,最后由专人调整分隔板位置,以防止轧件撞头,避免跑钢事故的发生,耗时约1个小时完成。

为提高冷床分隔板更换工作效率,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轧钢事业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10余天的现场观察、理论研讨、绘图设计等举措,制定了详细的改进方案。通过在冷床入口分隔板对面增设16块倒用板,在更换规格时无需进行拆卸和安装,只需通过抬起和放下倒用板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历时2个月的生产跟踪检验,目前每次更换分隔板只需2名职工用时15分钟即可完成。



02
实施气动阀门自营修复

在炼钢生产维护中,气动阀门的自营修复一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传统修复流程包括将阀门解体、检测每个部件、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最后组装和性能测试。这一过程费时费力,特别是在使用常规工具拆解阀芯时,操作难度大,需要2人配合,而在性能测试阶段,更是需要2人扶持阀门,1人连接气源,3人紧密协作才能完成。

针对这一现状,炼钢事业部刘金库创新工作室历时4个月研究制作了一套专用的气动阀门修复装置。该设备通过专用夹持装置,可以牢固地固定阀门,使阀芯拆解变得简便快捷,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同时,在性能调试环节,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阀门,并通过设计的观察窗口,让操作人员清晰地观察到阀门的动作情况,从而进行精准调试。经过一阶段的使用,对比改造前后数据,修复效率明显提升。原本修复一台气动阀门需要3名职工合作1小时;现在利用新开发的修复装置,只需1人操作半小时即可完成,每年节约工时约125小时。


图文:于隋月铭 逄丽娜 李海凤

编辑:牟丽霞

通钢新闻中心出品

首钢通钢公司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走进新时代 建设新通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