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之星|在采矿技术上默默耕耘的带头人

文摘   2024-10-31 06:55   吉林  

编者按

公司2024年度“通钢之星”已经揭晓,他们分别是——


担当之星

汪海涛 董宏飞 张世成    


创新之星

赵玉迎 李星星 陆晓光    


争先之星

胡彬彬 张健 马晓磊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担当为盾,抵御困难与挑战;以创新为剑,开辟新的道路与可能;以争先为旗,引领前进的方向与步伐。他们是通钢的骄傲,也是所有通钢人学习的榜样。
为号召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公众号特开设《通钢之星》专栏,讲述通钢之星的奋战故事,希望全公司干部职工同向而动、同向发力、同心实干,努力开创公司经营发展向好、打赢攻坚战的崭新局面。

在采矿技术上默默耕耘的带头人

——记通钢之星

通钢矿业平台上青矿高级主管师汪海涛

“海涛,今天值班呀?”“不值班呀。”“大礼拜也不休息呀?”“有份设计图等着出。”

“海涛,下班了。”“你们先走,我还有几个指标数据没算完。”

……

在通钢矿业平台上青矿,你总会听到类似这种的对话,而对话的主角之一便是2024年度通钢之星、通钢矿业平台上青矿高级主管师汪海涛。

人们对汪海涛的印象是他那壮硕的身躯和腼腆的性格,以及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2008年毕业后来到上青矿的汪海涛,从事井下采矿技术。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在同批毕业生中显得极为普通,他话很少,笑起来也总是憨憨的,反应总是“慢半拍”,不过却是腿脚最勤快的一个。不管是老师傅还是领导安排的工作,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刚开始,由于工作经验少,干的活又多,犯的错误也就多,那时的他没少挨批评,甚至成了同事们的“笑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每次挨了批评却从不反驳,憨憨一笑,下次有什么活,照样第一个站出来,久而久之,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任劳任怨的他,而他也由一名技术员逐渐成长为担负上青矿采矿技术的负责人,成为在上青矿专业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技能人才。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服务一线。团结带领身边同志,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想一线之所想,急一线之所急,致力于技术创新。自上青矿接续工程建设投产以来,为适应生产变化,上青矿井下回采段高由原来的15米调整为20米,井下切割井高度也随之变化为20米,原工艺采用人工掘凿切割井的方式无法满足现有工艺要求,急需采用全新的切割井掘凿方式。面对这一技术难题,汪海涛主动请战,与身边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全身心地投入高分段大间距的采矿技术研究之中。

他们广泛查阅资料,外出学习提高,通过不断地讨论验证,最终从成熟的技术中选取了一次成井工艺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实验。他们充分结合上青矿井下岩石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实验验证,从415米水平施工6个深度为11米的空孔,到400米水平施工8个深度为8米的空孔,再到380米水平12个深度14米空孔和7个14米空孔。

他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连班加点蹲守现场,从施工空孔的角度和精度,一个误差也不放过。他们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实验论证,从中挑选最佳的施工方案和工艺,经过大量的实验,获取了上青矿一次成井施工的关键数据,并形成了一次成井施工方案,为该工艺在井下大范围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实验和应用中,汪海涛发现一次形成切割井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透孔现象,影响爆破装药和一次成井爆破效果,而角度的偏差和施工精度是产生透孔现象的根源。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他细化施工措施,制定专项方案,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精度上掌握不超过0.5度的偏差。经过实验论证,采取制作钢架模具,利用激光投射给定施工点确定孔位的方式,确定施工孔位,保证孔位准确无偏差。他带领大家利用电子数码雷管延期时间跨度大的特性,采用上下两个爆破区域,巧用延期时间进行分段爆破,提高一次成井的质量,最终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彻底掌握了一次成井关键技术,实现了平均井高16米,并且在今年6月28日创造一次成井22米的纪录,满足了上青矿井下生产工艺需求,填补了通钢板石矿业井下采矿的一项技术空白,同时也为上青矿实现长周期生产稳定创造了条件。

汪海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用积极的行动朝着目标前进,在采矿技术突破上默默耕耘,团结带领身边技术人员,让上青矿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以实际行动彰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身边职工竞相学习的榜样。





图文:于隋月铭 宋广峰

编辑:牟丽霞

通钢新闻中心出品

首钢通钢公司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走进新时代 建设新通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