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王维总是深藏不露

2024-11-15 18:10   江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我们要介绍王维。他与孟浩然不同,王维是仕隐两得。但我所说的仕隐两得,只是他外表的生活,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很多矛盾和痛苦的,不过王维从来不把他的矛盾、痛苦很真诚地表现出来。人家孟浩然表现出来了:“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我失落迷惘就失落迷惘了。当然,王维不是不写感情,像大家都知道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难道写的不是感情?但是感情有很多种类型,有的感情是可以对人说的,比如怀念兄弟,这光明正大,有什么不可以说?可更深隐的一种感情呢?比如你内心的矛盾、痛苦,有些人是不肯说出来的。王维就是如此,至少在诗里边,他总是深藏不露,只表现那种可以言说的感情。王维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

王维,字摩诘,人称摩诘居士,太原祁人。中国古人除去有姓名外,往往还有字和号。比如孔子有一个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孔子常叫他回呀回呀什么的,可是他的同学却要说颜渊如何如何。回是他的名,他的字是子渊。父母和老师可以直呼其名,而一般的朋友要称呼他的字。有时候,一个人的字或号起得非常有意思,比如欧阳修号醉翁,我们不难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再比如王维,他的名与字合起来是维摩诘,这是梵文的音译,本来是指一个印度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佛在世时的居士。所谓居士者,就是相信佛法,但没有出家剃度而在家修行的人。出家就要离开家庭,离开人世间的一切关系和挂碍;而且出家的人就不能再要自己本来的姓氏,而以释迦牟尼佛的姓为姓,比如释法云、释皎然等等。释迦牟尼本来是净饭王的太子,他看到人间的生老病死,有这么多痛苦,于是离家去修行,结果成佛了。在他还活在世间的时候,有一个叫维摩诘的居士。我为什么要讲王维的名、字,而且特别介绍他的名与字之间的关系呢?因为我要提醒大家,王维是一个信佛的人,而王维之信佛有他家庭的因素。

我们知道,王维是太原人,而太原王氏是很有名望的家族。中国古代很讲究门第。我们讲魏晋诗歌时曾经说过,魏晋时代还没有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用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分成上、中、下三品,然后每品再继续划分出上、中、下三等,所以共有九个品级。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也就是说,凡是分到上品的人,没有一个贫苦人家的子弟;出身于名门贵族的人,也不会被分到下品中去。所以中国从魏晋时代开始,就很注重一个人的门第出身了。为什么研究李白的家世有那么多问题?因为李白的家族没有名望,所以他制造了很多传说,以提高他自己的身份。而王维生在一个有名望的家族,他家出自太原王氏,他母亲又出自博陵崔氏,都属于世家望族,而且他母亲笃信佛教,这是一种潜存的因素,对王维以后做人、作诗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王维有多方面的修养。他能诗、善画,书法写得好,而且懂音乐,可以说凡文人士大夫所有的修养他都具备了。据说他九岁时就可以写出很不错的诗文,前面我提到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他少年时的作品。诗人真的很奇怪,凡写诗写得好的,一般多是很小时就会作诗的。最近我收到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寄来的两本集子,是他的亡妻沈祖棻所写的,一本是《涉江诗稿》,另一本是《涉江词稿》,其中所收录的作品最早是她二十岁左右时写的。另外,上海有一位叫陈小翠的女诗人,在她的集子前面有她哥哥作的一篇序,序中说她四岁时说话还说不清楚,她母亲就叫她背诵司空图的《诗品》。陈小翠的诗集叫“翠吟楼诗草”,我发现她十几岁时的诗就写得很好了。那时她父亲不在家,她给父亲写信时常常要在后边附上几首诗。开始,她父亲以为是她母亲写的,或者是她写后由她母亲改的,其实,那就是陈小翠本人的作品。当然,有早慧者也有晚成者,像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三字经》上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是很晚才读书的。还有唐朝的另外一位诗人高适,少年时狂放不羁,中年以后才折节读书,也成为一位很不错的诗人。所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这里我只是要说,有些人感觉非常敏锐,他们在很小时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公众号

“春雨书院”旨在阅读分享,如有侵权,敬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更多书籍





春雨书院
传承书香文脉,赓续探索精神,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