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鼻子的构造
为了了解“鼻周期”,我们首先要了解鼻子的内部结构。在这个狭小而精密的空间内,隐藏着三块由骨与软骨构成的薄片状结构——鼻甲。
图源:Wikipedia
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呼吸通道。鼻甲不仅负责加湿、温暖吸入的冷空气,使其达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适应人体的生理需求;还承担着净化空气的重任,通过过滤、吸附等机制,将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有害物质拒之体外。
鼻甲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细腻的鼻黏膜,这层黏膜之下,是一张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正是这张血管网络,调控着一种神奇的生理现象——鼻周期,又称“生理性鼻甲周期”。
02
什么是鼻周期?
正常情况下,左鼻孔“工作”,右鼻孔休息;右鼻孔“工作”,左鼻孔休息。每2-7小时左鼻孔和右鼻孔会“交接”一次。以上交替工作的过程就是“鼻周期”。
那么鼻周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自主神经中枢的精心调控下,鼻腔内的血管如同精密的时钟,呈现出交替性、规律性的收缩与扩张。当一侧鼻腔的血管扩张时,该侧鼻腔的阻力增大,通气量自然减少;而另一侧鼻腔的血管则相应收缩,阻力减小,通气量随之增加。
图源:Wikipedia
不过,鼻周期并非固定不变,环境湿度、温度、气压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发鼻腔内血管舒缩状态的相应调整。同时,鼻周期也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看到这里,你没有切身体会到什么是鼻周期。我们不妨回想一个“极端”的场景:感冒导致鼻塞入睡困难的时刻。
感冒鼻塞时,你如果采取右侧卧的睡姿时,右侧的鼻孔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堵塞”,导致呼吸变得异常艰难。而当我们尝试转换至左侧卧时,右侧的鼻孔通了,但是左侧的鼻孔又堵得难受了。
为什么回想这个“极端”的场景呢?
因为躺下后人体更容易察觉鼻周期。而对于感冒、鼻炎的患者而言,鼻周期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03
为何躺下时
更易察觉鼻周期?
当我们直立时,鼻甲受到重力的作用,会自然下垂,与鼻中隔的距离相对较大,鼻腔的空间相对宽敞,因此呼吸畅通无阻。
而一旦躺下,鼻甲不再下垂,而是基本保持水平方向,与鼻中隔的距离拉近,鼻腔空间变小,气流量随之减小,我们便会感到鼻孔堵塞。
此外,躺下时头部血液回流心脏的速度会变慢,加之侧卧时下侧鼻腔血流速度会比上侧更慢,因此鼻粘膜充血更为严重,气流量变小也就更加明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躺下时更容易察觉到鼻周期的存在。
图源:Pixbay
对于感冒、鼻炎的患者而言,鼻周期的现象会更加明显。患有鼻炎时黏液腺分泌增多,躺下后黏液不能从鼻孔流出,流经鼻道时会进一步加重鼻塞的症状。而感冒时,鼻腔粘膜充血、水肿,也会使鼻周期的变化更加显著。
04
鼻周期的意义
对“鼻周期意义”的解释,主流说法有以下几种。
有研究团队认为,鼻周期可以促使人们在睡眠时翻身,避免长期保持同一种睡姿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身体更加放松与舒适。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我们在睡眠中会不自觉地翻身,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而引发的不适。
图源:Pexels
也有观点认为,鼻周期的存在可以使得两侧的鼻腔黏膜有机会轮流休息,保证在工作时更有活力,从而维持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鼻周期可以调节吸入的气流量,使总气流量基本稳定,保证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顺畅呼吸。这种说法强调了鼻周期在调节呼吸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呼吸状态。
图源:Pexels
如果你想知道你哪侧鼻孔正在“上班”,我们再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一只手指分别按住两边鼻孔,感受呼吸的难易程度。哪侧呼吸更简单,就是哪侧正在工作啦。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
参考资料
✦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57930&Type=bkzyb&SubID=211263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229/c21471-28159176.html
https://www.qduh.cn/jikangzixun/20-jiankangzixun/3894-2016-04-05-0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