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如何区分和屁
拉和放屁都是一个过程——排便反射。
那么我们的屁股如何区分与屁呢?
我们有三个关键的器官:直肠、肛门和结肠。
人体消化系统|Wikipedia
直肠,这条连接结肠和肛门的“管道”,负责暂时存放经过消化系统处理后的。
而肛门,则是和气体排出体外的必经之路。
结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作为大肠中最大的部分,结肠在调节排便频率和黏稠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1.升结肠 2.横结肠 3.降结肠 4.乙状结肠 5.直肠|Wikipedia
结肠的独特功能——集团运动[1],这一功能像是一股推动力,快速地将在排便过程中向前推进。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集团运动保持着适当的频率,每天只会发生几次。若这一频率显著减少,便秘便会悄然来袭;反之,则可能导致腹泻的发生。
当在结肠中经过集团运动后,它们会被推移到和结肠末端相连的直肠。此时,直肠仿佛一个被不断填充的气球,当其“不堪重负”而膨胀拉伸时,这种拉伸信号便如同按下警报按钮一般,通过神经迅速传递到大脑,引发排便反射。
图源:pexels
我们的屁股,主要由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坚固的骨盆组成,屁股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感知分辨和屁的能力。这一复杂的任务,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体内高度灵敏的神经系统。
接下来请跟着小编将视线转移到肛门及其周边的“精密守卫团队”。这一团队由四位关键成员构成: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内脏神经以及躯体神经[2]。
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作为肛管上下端的重要“守门员”,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的精细调控,确保肠道内容物在适当时机得以排出。
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则如同精密的传感器,与括约肌紧密协作,对肠道内的压力变化、触感差异乃至物质形状进行敏锐感知与分辨。
但是大脑也不是每次都能精准区分,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就比如你拉肚子的时候,大脑也会因为分不清而苦恼,所以有时候成年人的体面就在一瞬间“崩塌”了。
图源:pexels
大脑对和屁的甄别可是门学问,需要经验积累和学习!
小朋友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往往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精准区分,因此才会有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玩屎”尴尬瞬间。
不过,如果我们的大脑过分努力,常常刻意去“憋”和屁,你知道会“憋”到哪里去吗?
那些憋住的屎屁
都去哪儿了?
1
憋住的屁去哪儿了?
屁是人体内肠道细菌分解食物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以及甲烷、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放屁”。
图源:pexels
当我们需要憋屁时,身体就会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处理这些气体。一部分气体往往会原路返回,重新进入大肠内等待下一次的排放机会。一部分气体也可能通过肠道黏膜被身体吸收,进而进入血液循环,最终通过呼吸或打嗝的方式从嘴巴、鼻子排出体外。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憋屁会导致肠道内有害气体的重新吸收,可能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腹胀、腹痛等消化问题。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偶尔憋屁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但对于肠梗阻等特定疾病患者来说,憋屁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如肠破裂、腹腔感染等。
2
憋住的去哪儿了?
要把即将“夺门而出”的憋回去,需要依赖以耻骨直肠肌为代表的直肠肌肉[3]。这些肌肉会将推离直肠,送回结肠。直到另一次集团运动刺激排便反射的发生。
然而,拉屎这种自然的身体反应,若被人为地违背,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图源:pexels
当被“退货”回结肠时,其中的水分会被身体吸收,使其变得更加干硬,从而引发便秘。
看来,我们的屁股虽然不能直接区分与屁,但大脑可是个“熟手”了!不过,记得哦,拉肚子的时候,千万别轻易相信任何一个屁,否则,嘿嘿,后果自负!
小小彩蛋!
为什么憋的时候肚子疼的无法忍受,而憋尿的时候好很多呢?快在评论区好好寻找一下答案吧!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