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按钮▶,沉浸式体验过年氛围)
条件反射
一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关于这首歌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关联性学习,它的前提是非条件反射。它俩的区别在于: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不需要经过学习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的、需要经过学习的。
条件反射的最典型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简化如下:
实验 步骤 1 | 食物 → 唾液分泌 | |
原理 | 非条件反射刺激 → 非条件反射反应 | |
实验 步骤 2 | 食物 + 铃声 → 唾液分泌 | |
原理 | 非条件反射刺激 + 中性刺激 → 非条件反射反应 | |
实验 步骤 3 | 铃声 → 唾液分泌 | |
原理 | 条件反射刺激(=中性刺激) → 条件反射反应(=非条件反射反应) |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 Wikipedia
如果把刘德华的《恭喜发财》代入上述步骤,我们得到:
(1)逛超市买年货→ 感受到年味
(2)逛超市买年货+听到刘德华的《恭喜发财》→ 感受到年味
(3)听到刘德华的《恭喜发财》→ 感受到年味
图源:刘德华《恭喜发财》2005年MV
也就是说:刘德华的《恭喜发财》本身是一个中性刺激,不会引发我们和过年有关的感受,但当这首歌频繁地出现在和过年有关的情境中时,它就自然地和年味相结合,给我们带来关于春节的强烈情绪体验。
久而久之,《恭喜发财》和年味之间建立起强关联性,我们即使是在平时听到这首歌,也会一下子就联想到过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与条件反射相关的例子。比如,在学校里,你一听到下课铃声,就从全神贯注的上课状态中抽离,开始闭目养神、放松身心。又比如,你一听到《运动进行曲》,就想起自己在操场上晨跑和做操的情形。
图源:Wikipedia
音乐特性
另一方面,《恭喜发财》之所以能成为“过年神曲”,还与它自身的音乐特性相关。
下面是刘德华《恭喜发财》的简谱,在这张简谱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些信息:
图源:中国曲谱网
1.这首歌采用的是A大调(一个简单的识别标志是简谱中有3个升降符号♯和♭),这种调式通常被认为是明朗的,适合表达欢乐的情绪。
2.这首歌的速度为144,意味着在一分钟内有144个节拍,能产生一种活力四射的节奏感。
3.这首歌里有一些大三度音程,大三度音程属于大音程,通常会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差,大三度音程就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差为2个全音或4个半音,体现在简谱上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从1(Do)到3(Mi),因为从1 (Do) 到 2 (Re) 是一个全音,从2 (Re) 到 3 (Mi) 也是一个全音。| 中国曲谱网
点击播放按钮▶,听听《恭喜发财》的前奏和前几句,你是不是听到了很多种声音,比如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合唱声……
鞭炮声劈里啪啦,唢呐和锣鼓音色响亮、富有穿透力,合唱声均齐划一、情绪饱满……所有声音汇聚在一起,共同把我们带入到过年时欢聚一堂的喜庆氛围之中。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大原因,《恭喜发财》能在一众流行音乐中杀出重围,霸占过年期间的大街小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寓意是真好啊!
撇开通篇反复出现的“恭喜发财”字眼不说,歌词中还包括了对不同人群的针对性祝福:祝适婚青年步入婚姻、祝小孩聪敏机灵、祝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祝做生意的人财运亨通……
图源:QQ音乐
这么多祝福垒一块儿了,过年期间多听几次,不说来年必定好运爆棚,也总能图个好彩头嘛!
除了《恭喜发财》,
你在过年期间还听到过哪些“洗脑神曲”,
快把你的【 珍藏小曲库 】分享在评论区吧~
参考资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ssical_conditioning
[2]陈楠,刘靖. 精通乐理不是梦,超简单的乐理学习图解版.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