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比赛每回合就3分钟,为什么拳击运动员会累瘫在椅子上?

教育   2025-01-03 19:02   重庆  


Q:为什么拳击比赛每回合只有3分钟,拳击运动员就会累得瘫倒在椅子上?反观足球或者篮球比赛,运动员一口气跑十几分钟完全不在话下,顶级运动员能坚持几十分钟甚至更久。

A:因为拳击运动是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脑力运动和体力运动结合的高强度运动。以职业拳击比赛为例,虽然每一回合只有3分钟,拳击运动员要把自己的身体推向极限,每回合留给运动员的休息时间却只有1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身体能量供给完全无法跟上,拳击运动员很难不累瘫。


相比之下,像足球、篮球这样的团队运动虽然也需要良好的体能基础,但是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通过轮换、调整节奏等方式来分配自己的体力,从而避免长时间处于极限状态下。



01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累瘫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耗远超供给。先看人体供能情况,生理学上人体主要有三大供能系统:


图源:freepik


1

磷酸原供能系统


这是运动开始时最早启动的能量供应途径,与运动速度和爆发力有关,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约6-8秒。


1

糖酵解供能系统


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后,如果继续进行高强度活动,则会激活糖酵解过程,肌肉中的糖原被分解以生成ATP(三磷酸腺苷),通常能支持30秒到2分钟内的高强度运动


1

氧代谢供能系统


氧代谢供能系统需要氧气参与。输出功率小,持续时间长,是中低强度、耐力型运动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


在拳击比赛中,由于每回合的时间限制以及高强度的对抗性质,拳击运动员更多地依赖前两种供能系统,这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体能极限。



02


基础代谢率和代谢当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拳击手为何如此容易感到疲劳,我们需要了解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完全静止状态下,为了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体温调节等功能所必需的能量消耗量。


关于基础代谢率的计算,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公式为:Mifflin-St Jeor方程





Mifflin-St Jeor方程


男性:BMR=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y)+5

女性:BMR=10×体重(kg)+6.25×身高(cm)−5×年龄(y)−161





知道了一个人的基础代谢率,就可以计算出每分钟身体产生的能量了


假设拳击运动员A是一名体重70kg、身高175㎝、年龄30岁的男性:

根据计算得出A的基础代谢率大约为1648.75 千卡/天。一天有1440分钟,所以A每分钟身体可以产生1648.75÷1440=1.14千卡。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值是一个估算值,实际的基础代谢率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外,如果A拥有较高的肌肉质量或较低的体脂率,他的真实基础代谢率可能会比这个估算值更高。


   拳击训练场景|视频来源:Pexels


如果是运动状态下,计算一个人的供能水平,可以用“代谢当量(MET值)”来评估。根据运动科学,拳击运动的MET值约为10-12,意味着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是静息时的10-12倍。


所以拳击运动员A,每回合3分钟的能量消耗约为1.14×12×3=41.04千卡。这只是粗略估计!


拳击运动属于高强度对抗,过程中躲闪,冲刺,出拳,都是耗能极大的,关键还要挨揍,这也是和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最大的区别之一。人挨揍后,机体会以消耗能量的方式加速康复,所以实际耗能可能会更高。



03


乳酸堆积的影响


此外,每回合休息时间只有1分钟,乳酸来不及排出体外,乳酸堆积会造成肌肉疲劳和酸痛


“我也想抬起胳膊击倒对方,但身体不允许啊!”


人体是有生理意义上的极限的,当机体的供能水平远远跟不上拳击比赛的消耗时,机体就会呈现“累瘫”,更别提乳酸等代谢废物还留在体内。


图源:Pexels


把人体想象成一座水池,进水口为人体供能速度,出水口为消耗速度。拳击运动让出水口的水流加速流出,进水口水流速度虽然也有增加,但它是有上限的,可以增加的幅度远低于出水口水流加速的幅度。再加上,乳酸等代谢废物堵住了进水口,水池自然会枯竭。



04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时间


严格来讲,拳击比赛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时间的。


从踏入比赛场那一刻开始,甚至从拳击比赛开始前的互相试探,运动员的脑细胞就开始了全速转动。拳击比赛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对抗,还包括大量的战术思考和技术运用,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的能量消耗部分。


图源:Wikipedia


此外,比赛前后的情绪紧张、准备活动及恢复过程也会额外消耗能量。因此,虽然我们在上文估算出了每回合的能量消耗数据,但具体到每一个拳手身上,情况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拳击手在每回合短短3分钟的比赛后显得极度疲惫,甚至瘫倒在椅子上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有点反常识的是,真正厉害的拳击运动员,往往没有特别“大块儿”肱三头肌(胳膊上的肌肉)和胸肌,但他们的拳头却能爆发出巨大的威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欢迎评论区交流。



参考资料

  • https://dxy.com/article/78000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4782146_zhongguojiankangchengnianrenshentihuodongnengliangxiaohaocankaozhi

  • 龙国东. 冬训初期摔跤、拳击、跆拳道运动员血指标变化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DOI:10.7666/d.d004694.

  • 郑洁.拳击运动损伤的特点和预防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4,(14):105-107.

  • https://mp.weixin.qq.com/s/LdNl1Y6DP6u-sqH8YQmheg


好奇号
《好奇号》官方公众号——少儿科普,就是好奇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