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齐泽克,了解他越多,你就发现自己越不了解他

学术   2024-11-07 14:58   山西  

本书是“雄辩且复杂的哲学家”齐泽克的学术传记,作者是以色列作家、社会学博士埃利兰·巴莱尔,他对齐泽克的知识生产、学术传播和全球影响力进行了严谨的社会学分析。他为齐泽克建立了大的档案资料库,对他的亲密合作伙伴进行了访谈,还对80714人作了问卷调查,以近36万字的篇幅、每章超过100条注释的丰富与扎实,向世人描述了齐泽克的职业生涯、学术轨迹,对其思想观念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透彻剖析。译者则是阅读、研究齐泽克近25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广茂先生,他也是这位斯洛文尼亚哲学家在中国最早的译介者。

齐泽克以全球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享有盛名。他以第一手的“地方性知识”,用“西方的理论术语和学术舞台”向外界尤其是向西方解释东欧,他对南斯拉夫解体的独到分析,使其在美国大受欢迎,这成为齐泽克作为全球知识分子崛起的第一个迹象。20世纪80年代的斯洛文尼亚处于一种特殊的语境中,他以一个积极参与当地事务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并在斯洛文尼亚第一次总统选举时,竞选总统职位,结果是排名第五。

齐泽克在法国获得了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不过他在法国以法语出版的著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1990年之后产泽克的整体知识生产转向英语而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始。齐泽克创立了他独有的“拉黑体”,简言之就是把黑格尔的语言和拉康的语言编织成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在法语世界中被严厉拒绝,但在英语世界中被广泛接纳。

1982年至2018年期间,齐泽克的知识生产包括约100篇学术文章和400篇公共媒体文章(其中288篇以英语写成),平均每月至少发表一篇文章。除了这些数量惊人的学术著述,齐泽克对通俗文化——尤其是电影——的介入也是独一无二的。他出演过十几部电影,包括担任主角。他出演的《变态者电影指南》在烂番茄上获得了88%的支持度,与著名流行影片《银河系漫游指南》不相上下。

齐泽克能够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创造了一种思维方式,即跳出僵局,站在僵局之外思考问题。他既反对A观点,又反对A的对立观点B,提出第三种选择C,这也是有一些专业人士批评他没有立场的原因之一。

但齐泽克是有立场的,这种立场存在于他对于现实的深度洞察之中。“9·11”事件发生之后,全球顶尖知识分子纷纷撰文作出回应,齐泽克也不例外,通过一系列文本和公开露面表明他的态度和立场。他把“9·11”事件与数字全球化导致的新政治经济形势联系起来。齐泽克写道,“我们看到双子塔坍塌的景象和镜头,这令我们想起无数好莱坞灾难片中出现过的最惊人的场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直是幻想的对象。某种程度上,美国得到了它的幻想之物。(美国应)从'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这里’走向'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任何地方’。”这令遭受创伤的美国人(和所有人),深受震撼。

然而,如作者所言,大众并不把齐泽克视为“圣人”。批评齐泽克的人不仅来自学术知识分子,也来自公众。齐泽克对此心知肚明,他甚至说,“让我受欢迎,就不能让人们拿我当回事。”他躺在自家床上追问“何谓哲学?”他对可口可乐作精神分析,他在《变态者电影指南》中坐在马桶上讲述意识形态他非常清楚自己在数字化的“注意力经济”时代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严肃的专业学者身份,选择拥抱大众传媒。用作者的话说,获得“牺牲型全球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社会地位,仿佛观念的供应商和媒体的供应商进行浮士德式的交易。

齐泽克还擅长讲笑话,他认为笑话提供了一条捷径,使人们获得哲学洞见。他还真的出了一本《齐泽克的笑话》,封底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严肃的哲学著作完全可由笑话组成。他也有重磅著,长达1038页的《极度空无:黑格尔与辩证唯物主义的阴影》。

这就是齐泽克,如果你发现自己了解他越多就越不了解他,那就看看这本传记,走进这位“文化理论界的猫王”西方最危险的哲学家”现代最重要的跨学科思想家”的世界。

作者:穆爽

来源:天津日报

齐泽克是在怎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在怎样的文化语境中壮大,使用了哪些策略,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从寂寂无名到赫赫有名的?为何他醉心于剑走偏锋,且能屡屡出奇制胜?为

何他美名远扬,却又恶名昭彰,以至于有人称他为“文化巨星”“知识名人”,也有人说他是“宫廷小丑”“学术贱民”?他至少精通五种语言,对西方学术传统了如指掌,对全球政治现实洞若观火,为何放着严肃庄重的学者不做,偏要独出心裁,标新立异,讲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笑话,做些令人不以为然的糗事,像苏格拉底断送自家性命那样葬送自家的清誉?全球化使他如鱼得水,数字化使他如虎添翼,为何他又声

称自己只欠一死,宣布要当众自杀?个中蹊跷,且听作者细说端详。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齐泽克学术传记。它扎根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学理论,立足于方兴未艾的数字公共领域,借助对齐泽克及其同侪的深度访谈,参照学界内外褒贬不一的评议,对其学术轨迹做了精当的描述,对其职业生涯做了缜密的考察,对其思想观念做了透彻的剖析。
【作者简介】
[以] 埃利兰·巴莱尔(Eliran Bar-El),约克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国际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期刊的审稿人。他曾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并在那里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和教学兴趣包括社会理论、文化社会学和知识介入社会学。他翻译过特里·伊格尔顿、斯拉沃热·齐泽克和阿兰·巴迪欧等人的作品,著有《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等作品。

【目录】


引论
第1章 介于东西方之间的斯洛文尼亚:叠加定位的源起
开篇:铁托(对抗苏联)
结构主义超越了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对立
公民社会与另类文化:从朋克到NSK
南斯拉夫的政治解体与斯洛文尼亚的民主化
第2章 如果你首战失利,千万别泄气:拉黑体初试啼声
何以齐泽克在法国失利
为叠加定位做担保:拉克劳为齐泽克作序
表演型的全球介入
作为知识介入的叙事
第3章 走向全球:叙述(创伤性的)当下
对齐泽克的反应:介于接受和拒绝之间的再生产
全球性创伤的意义:“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推广齐泽克:在媒体与学术之间做非此即彼的取舍
介于风险与机遇之间的当下:金融危机与“阿拉伯之春”
第4章 齐泽克谢幕:扮演牺牲型知识分子
学术界之外的齐泽克:笑话、说笑话的人和教学法
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格雷、乔姆斯基和达巴什与齐泽克之争
对哲学和反哲学进行叠加定位
终末期的开始?齐泽克叠加定位之效果
结语
鸣谢


人文也学术
不学术,就淘汰(联系编辑:wearegoing20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