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与有限》活动回顾 | 荞麦×栗鹿×雨白:当女人看清自己的生活

文化   2024-11-04 20:03   上海  

编按


十月下旬,《无尽与有限:36岁当妈妈》新书分享会上海站顺利展开,本书作者荞麦与作家栗鹿,“知行小酒馆”主播雨白一起,与读者们分享了她们对女性生活、生育困境等现实境况的切身感受。


从生育与养育中的趣事、困难与自我的心态变化、代际矛盾、育儿焦虑……女性生活中真实又避无可避的问题被一一谈起。生育到底意味着什么?荞麦在书中坦诚自己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可以告诉大家“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也许,当有更多的信息和经验提供时,女性可以更具体地为每个选择做好准备。


本期推送为对谈精选,阅读约需要10分钟。




1

生育的经验易于分享,生育的观念难以讨论

荞麦奇妙的是,我们跟生活中认识的妈妈们,只有一些经验与技术上的交流,比如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但在现实生活中妈妈们可能不会那么具体和真切地自我剖析那么多。


雨白也不会提到母职惩罚这一概念。


荞麦因为有时你所谈论的部分观点是其他妈妈不想听到的,我们可以谈论技术,谈论如何养育小孩……但论及我们对生育本身的看法,或者是一个家庭里面发生的内部事件,反而是不太好交流的。谈论这些话题可能会给另外一个妈妈造成压力。


雨白这就是一种好妈妈焦虑,担心自己永远做得不够好。


   

2

生育价值,面向妈妈们的陷阱

荞麦现在还有一个妈妈们都会遇到的陷阱,这也是我们跟未婚未育的女性很容易产生分歧的原因——当我们付出很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认为它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对于你所做的事情,你必须要认为它是有价值的,不然你的行为好像就没有意义。而这个价值如今并不是普遍能被大众接受的。


多年前,大家都承认母爱是一个世界通用的语言名词,而现在为小孩的付出心力的“母爱”已经不再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价值。别人会觉得你为什么不爱自己?你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这个话让已经付出那么多的人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这样的争议,大家在公共空间很容易吵起来。


妈妈们觉得我已经付出很多,但也不一定收获好的结果;而未婚未育的人认为,这种付出与结果是不成回报的,这种否定是非常激烈且残酷的。


当我们在沉浸在母爱里,当你在付出的时候,一边痛苦一边体验到一种神性,因为你可能很难为另一个人付出这么多了。对孩子的付出是至少在某一个阶段是求不了任何回报的,这个阶段是如此具体、繁杂,但又禁锢你。如果有人否定这一切毫无意义,是一种自我囚禁,那就相当于否定掉了母亲的所有付出。双方的矛盾现在就在这里。

现在大家在公共场域上讨论这个话题时,往往会在这个点上争论。当了妈妈的人觉得自己已经在努力,而不当妈妈的人质疑前者努力的意义,认为你将自己奉献给了孩子而忽略自己,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背叛。


雨白:延展出怀疑自我的主体性在哪里?


荞麦对,我认为这个矛盾是新颖且有趣的。


      

3

母子矛盾,从普通妈妈到普通小孩

雨白:我有一期录播客也曾向一个分享育儿经历的女嘉宾提问,我问她是否担心万一未来把孩子养大,小孩加入了“父母皆祸害”这种小组,去表达自己其实对自己的父母的诸多不满与怨恨。


荞麦我觉得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我经常思考这件事情,我现在对你这么好,但也许有一天你会骂我,长大后可能会抱怨我。


因为小孩的记忆力,或说是人的记忆力,对坏的事情容易记得格外牢固。每个人选择记住的内容都不一样,妈妈会选择记住自己付出的部分,而孩子只会记得妈妈责备自己。


雨白:我跟我妈大部分的矛盾都来源于此。


荞麦每个人的记忆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刻,总有一天他会铭记那些我对他不耐烦,或是控制他意志的时刻,并且孩子会将你对他的付出视为正常的、理所应当的,他不太会刻意记住前者。


如果我们认为养育是一个虚无的过程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确实挺有意思。


雨白:我觉得在座各位也是想来现场收获一个答案。


荞麦之前好多人问,孩子以后要是成了一个远去的人,或者是跟你截然相反的人,或者超出你想象界限的人,不是你想要的那个小孩,你怎么办?


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此刻我会觉得这场战役我现在是要非赢不可,我要把他养成一个我喜欢的人,而不是一个我讨厌的人。如果没有成功,但我已经为这场战役付出自己的努力了,而他的成长就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到那时,我也可以重新捡起我的生活。我现在想象起来,觉得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


生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书里面我也提到了很多,我觉得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个体的经验,没法发散到每个人的身上。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能让我这个人稳定下来。我年轻时非常漂浮、无知,自私自我,对别人缺乏了解和体恤,我其实没有想到是通过养育来克服了这些问题。至于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达到?我现在不知道。


如果我没有生小孩,比如只是重新去建构我跟爸妈的关系,会不会也会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我不清楚。好像人总归是在这种生命的流转里面,才能更理解生命本身。你不能说其中蕴含着多大的意义,而是说我的生活有了更有意思和更深刻的部分。


这个是每个人都要追求的吗?不一定,你也完全可以不去追求这个。


但我自己是因为生小孩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个更复杂,更沉得住气的人。这是一种被搓磨的过程我以前没有耐心,喂小孩吃饭多年之后自然有耐心了。我将这个视为我自己人生的一个试炼:养育一个生命,在这整个过程你去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还是说它注定没有意义?可能我等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我会再写一本书来讲主题,这就有了新的题材。


雨白:从《普通婚姻》到《普通妈妈》到《普通小孩》。


荞麦我也很好奇孩子可能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他拥有自由意志,有了自己的方寸天地,开始反抗你的时候,届时又会如何,这是我所好奇的部分。



近期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听她的采访最关注的一点是,她获奖时在与儿子一起吃饭。她写《白》的时候,带着她14岁的小孩去了布拉格。以前我肯定不会注意到这部分,但现在看到这里我会想,14岁的小孩之后的学业怎么办?


栗鹿:你第一反应是关心孩子的学业问题。


荞麦我当妈妈之后看事情视角很具体。我会想14岁怎么去布拉格?怎么学习?他还回韩国吗?会想她可以自由地带她14岁的小孩去布拉格呆一年。韩江还在首尔有个和她儿子一起开的书店,我因此对于她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非常好奇。


栗鹿:那如果是爸爸跟儿子开一个店,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关于孩子继承了爸爸的店。


荞麦:我觉得他们这种好像不是一种继承的关系,也不是商业合作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生活,例如开一个共同书店……我现在会逐步好奇这些东西,但以前我对此没这么想知道。


栗鹿:期待她会把这个事情写一写。


荞麦小孩长大了是什么样?我现在当然也好奇这个,总有一天他可能也会变成我的题材,我可能也会因为他而做一些我以前想象不到的选择。也许未来我会跟他产生巨大矛盾,这个矛盾促使我不得不反观自己。这个生命变成照见我自身的镜子。他对别人不一定有意义,但他对我注定意义非凡,因为我需要这个体验。我不需要有人教导我,我需要有人启发我。


雨白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寻找反馈,有些人可能是找父母,有人找伴侣,有人找朋友,而你的小孩恰好成了观照你的镜子。


荞麦是,我是充分肯定这个意义的,但是我不知道将来我是否推翻今天的想法。比如在《暗处的女儿》中,女主有一天忽然谈起恋爱,扔下她的小孩和家庭,离家出走了。她去和一个评论家、一个更能理解她作品的男人生活了,后来她又回来了。我当时看了之后很羡慕费兰特可以写这样的小说,以后我也想尝试此类写作,把亲子关系写进虚构作品里,从妈妈和女儿那种特别绵延流长的关系写到女性身份。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从孩子身上收获更多的东西,把她当作素材。


栗鹿:敬请期待《普通小孩》。



4

宇宙另一端发出的信号是《无尽与有限》需要在身边多放两天来感受


雨白:其实我明白这本书背后,包括种种修改实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荞麦我去年8月开始写,很快初稿就完成了,但收到了很多意见便一直在修改,我本是打算早点出版,跟出版方一直沟通春天就出,但没有成功。


后来我们找陆智昌老师做封面,陆老师是一个用邮件才能联系到的人,跟他的沟通就像你等待宇宙另一端发出信号。但是我们对陆老师的等待是无比值得的,我看他在封面上写了mama/me,我由衷喜欢这个设计。后来我们把纸样寄到香港,让陆老师确定是否能用这些纸。陆老师说,我要在身边放两天,我要感受这个纸到底对不对。这就是手艺人的匠心!


雨白:希望大家拥有本书后可以多多触碰纸张,感受力透纸背的文字力量与温柔触感,也在身边放两天。


荞麦:放两天之后,陆老师说,没错,就是它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买盗版,没有质感。


观众提问环节提问的读者


排队等待荞麦老师签名的读者们


大合影



《无尽与有限:36岁当妈妈》
作者:荞麦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方: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作者亲签版,门店已上新

库存有限,先到先得

欢迎来店/留言询问



注:图文资料均由合作方·明室Lucida提供

本文在原文上略有删改,特此说明


建投书局客
建投书局线上公众平台,致力于提供文化资讯、深度观点、新鲜书讯、书店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