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娜拉出走之后 | 《“娜拉”在中国》新书分享会·上海
活动嘉宾:许慧琦、陈雁、祝羽捷
时间:11月8日(周五) 19:30
地点: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4楼传记图书馆(上海市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
报名方式:扫码填写报名表
“娜拉”在中国
•
✦
✦
•
2001年,陕北平原上的农村妇女刘小样,通过一封封寄往北京的信,喊出对生活和世界的不满。她那句“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通过国家电视台广泛传播,触动了无数人。
近二十年后,56岁的河南女性苏敏,开着一辆大众Polo,独自穿行中国几百座城市,用四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走出家门”。
从1879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第一次走出“玩偶之家”的呐喊,到1923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的疑问:“没有经济独立的娜拉能走多远?”百余年来,娜拉的出走,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的觉醒。
在五四运动的激荡下,女性知识分子首次登上文学舞台,带着她们的真实生活和独特思考,书写关于挣扎与渴望的故事。而在今天的中国,苏敏的出走便是对这一呼声的有力回应,她的故事唤起了无数女性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探寻属于她们的自由。
百年过去,当代的“娜拉”们将走向何方?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重重制约下,现代女性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或是重新定义她们的自由?
11月8日(周五)19:30—21:30,理想国和建投书局特别邀请到本书作者许慧琦、复旦大学教授陈雁以及文化学者祝羽捷,一起聊聊“娜拉出走之后”。
“娜拉”在中国
•
✦
✦
•
许慧琦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近代跨国史、近代美国史、近代中外社会文化史、妇女史、性别与性欲史、民国史。
陈雁
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妇女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社会性别与妇女史、口述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祝羽捷
作家、策展人,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文化、批评和策展专业,复旦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候选人,代表作品有《万物皆有欢喜处》《世界从不寂静》等。
“娜拉”在中国
•
✦
✦
•
活动时间
11月8日(周五) 19:30
活动地点
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4楼传记图书馆
(上海市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
活动费用
A组:购书VIP席位
78元/人
(含《“娜拉”在中国》一本+作者亲签)
B组:饮品VIP席位
38元/人
(宾得宝果汁/巴黎水/依云矿泉水 三选一)
C组:免费席位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参与方式
以上套餐可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活动当天请凭有效报名码核验入场)
报名须知
1.观众到场需凭借报名信息,现场签到
2.入场后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请勿接听电话
3.请勿使用闪光灯、自拍杆、三脚架等拍摄设备
4.现场活动请遵守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引导并积极配合
5.请保管好随身物品,勿将危险物品带入场内
线上观看方式
预约“建投书局”视频号,线上观看
“娜拉”在中国
•
✦
✦
•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
1900—1930年代》
作者:许慧琦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年: 2024-7
内容简介:
娜拉,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本是一名家庭主妇,为救丈夫不惜伪造文书,却只换来丈夫的辱骂。她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玩偶,最终毅然决然离开家庭。
20世纪初,《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娜拉以其反抗与自立精神鼓舞了许多中国女性走出传统、寻求独立。然而,她也被各种男性本位的大叙事利用,来塑造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新女性形象。
为了深入思考这种现象,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娜拉”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演变的历史,剖析中国女性解放思想与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末民初,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国族自强大叙事,虽然致力于让女性冲出礼教传统,却优先强调她们强国保种、贡献社会的责任。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启蒙觉醒大叙事,呼吁女性过独立生活,却忽视她们特有的经验与视角。20世纪20—30年代,以发扬西方恋爱观为主的自由婚恋大叙事,鼓励女性反抗包办婚姻,却未能提供解放她们的社会条件。北伐后到抗战前,由国共两党主导的妇女运动将女性解放融入国家大业,以解放平权大叙事号召女性投身革命、奉献自我。
一百年来,中国女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掌握在她们手中。她们仍要压抑个性化的性别诉求,走一条男性引导的路,同时还要面对男性及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对待。这正是中国女性所面临并依然有待解决的困境。
“娜拉”在中国
•
✦
✦
•
理想国,2010年成⽴,是近年中国最具影响⼒和前瞻性的⽂化品牌之⼀。成立以来,理想国以优质书籍的出版为原点,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尝试以实体书籍、数字化多媒体节目、线上及线下活动、文化衍生产品,将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与观念公之于众,成为众多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