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畏难又想赢,你觉得是困境,反而是契机

教育   2024-10-15 08:01   北京  



写在前面


我家有这样一个孩子:


看同学参加游泳比赛得了名次很是羡慕,但是自己游个50米就嫌累,回家就想退课,一问,嫌太累。


看同学练习得了满分,自己想超过同学,告诉她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回家做做题,但也就坚持三天。


你家也有同款娃么?


看到别的孩子取得的成绩,不甘心。


但自己坚持两天,又畏难放弃。



 周二

视野 🌏

全文共3503字,阅读时间7分钟


🌿🎨🌏


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让你觉得挺没办法的:


告诉他有些事情没想象得难,一天做不到,就两天,多练习,总会达到目标的。


但是,真的让他练习又使劲磨蹭,说不好玩,不想练。


家长听到这话会又气又急:你这不是矛盾吗?你想考100分,你还不肯做题,你是神童啊?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1

既畏难又追求优秀?是矛盾吗?


先来说答案,根本不是矛盾,反而是契机。


孩子有很多天性,天性之一就是不喜欢困难但同时又幻想自己超厉害。


比如,我女儿最喜欢整天不上学,不写作业,吃吃玩玩。


但是,你问她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她会说,当宇航员。


每次听到她这样说我都很无语:你不想学习不想吃苦还想上天?想什么呢?


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向往舒适不费力的生活又渴望自己成为奥特曼。


正是因为孩子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特质,给了教育以契机。


看到孩子身上自相矛盾的特质,能让我们看到曙光,相信孩子其实是有自驱力的,只是我们还没找到那个突破口。


这点特别重要。


如果只看到孩子喜欢偷懒舒服,看不到孩子其实也想变得优秀,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悲观状态:这就是基因,生来如此,没办法,躺平吧,爱咋咋地。


一边悲观的无奈接受,一边在心里不停抱怨,进而陷入恶性的死循环。


可能又有人说了,我看到有啥用,我怎么让孩子去战胜他不想努力遇事犯难的那颗心呢?



2

不是孩子本身弱小让他容易畏难,而是

我们觉得他弱小让他畏难


在探讨如何养一个畏难的孩子时,我们先来探讨孩子容易犯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明白这个原因,我们才知道怎么养孩子。


这个导致孩子是否畏难的原因,就是我们是否“暗示”了


如果大人觉得孩子弱小,并且把这种观念无意识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觉得自己太弱了,无法战胜困难。


还有一点,特别是本身体格不够强壮的孩子,我们会觉得,你就是比不过别的孩子啊,你就是力气没别人大,跑得没别人快,这就是事实啊。


这两点加起来,让我们觉得孩子就是弱小的。


然后,我们家长的这种认知通过言语、行动会传递给孩子。


而孩子出于对家长的依赖和认可,日久变也会觉得自己不行,太弱了。


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会反应在具体行动中:一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稍稍失败就放弃。


我是这几年才意识到这种暗示的影响力。


孩子出生非常正常,但是几个月就发现她似乎吃得很少,长得也慢,去医院检查也没检查出什么。


她会跑之后,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我们发现跟同龄孩子相比,差距很明显。


比如,抢玩具力气没人大,玩抓人游戏从来没赢过。


我们大人也没办法,因为感觉这就是先天的差距,否认是没用的。


但可能正是这种来自家长的无意识让孩子觉得自己太弱了,只能认命。


最明显的例子是,有一天孩子下楼拿了一个跳跳球跟小朋友一起玩,别的小朋友都学会怎么玩了,她学了一会儿愣是没学会。让她再试试,她坚持不肯尝试,把跳跳球交给我保管,然后去玩别的游戏了。后来,又有小朋友来借她的球玩,被她直接拒绝了。


后面几天,她都不带跳跳球下楼,也禁止我带球下楼。理由很简单,她不容许别人学会玩跳跳球。


但其实学玩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孩子一学就会,有个女孩开始也不会,但是,女孩没有放弃,而是一遍遍尝试,最终在奶奶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


这件事看起来是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孩子畏难,在意别人看法导致结果不理想,但事实是她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导致她放弃了坚持。


而她对自己的认知其实源于父母主观给她灌输的形象。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首先父母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其实并不弱小,他蕴藏着超能力。


多去看看她画的画,是不是感觉她竟然能画出那么复杂的房子?


多去看看他的拼搭,是不是会感叹他是怎么想到用各种方块拼搭出一只小鸟?


多去看看他写的字,是不是发现他那么小的手竟然控笔比你还好?


多去观察孩子的优秀,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3

如何让畏难的孩子成功


畏难的孩子容易看到一个目标,没有行动就已经吓怕了,迟迟不肯行动。


比如,老师要求一晚上背诵两页课文,还没开始背,就已经崩溃了。


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背不会。无论你怎么鼓励孩子,告诉他能背多少是多少,他就是不肯背。


他被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吓倒了。


怎么办?既然觉得目标遥不可及,那就先把遥不可及拆解成触手可及的一个个小任务。


比如,背两页不行,先背两句不难吧?如果还嫌难,那就先不背,先读总可以吧?


读两遍,然后试着先背两句,两句背不出,可以背一句,或者提醒前两个字试试,背出来就鼓励一下。两句两句背,四句四句背,几遍下来,两页课文很快就能背完。


还有就是,就算这次没背好,没关系,这次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咱们一点一点做得更好。


毕竟,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早给孩子可以一次次够到的小目标,能让孩子越早找到努力的具体方法,找到方法,成长的路才会在孩子和家长面前,都更清晰。


小目标低成本的微量行动可以哄骗大脑,极大提高孩子掌控结果的信心。


而小小的成功也激励孩子去挑战更大的困难,让他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



4

奖赏推动不了一个畏难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之一是非常喜欢奖赏。


比如,写完作业奖励一集动画片,孩子非常高兴立马写作业。第一天这种方法很凑效,第二天,第三天,都可以。


但是等到第四天孩子发现作业太难了,即使有动画片诱惑,也不肯写了。


因为这种“奖赏”只是一种外部诱惑,任务容易时,诱惑很有用。但是,当任务比较困难,需要多花时间和心力,奖赏可能就没用了。


因为畏难的孩子不习惯挑战。当难度系数太高,他会选择回避困难。


怎样的“奖赏”才真的能支撑孩子坚持下去呢?


一定是来自于这个事情本身带来的结果,以及给孩子同时带来的满足感、价值感。


比如,学物理等知识是为了了解喜欢的天文知识。

比如,学语文是为了看更多的好文章,因为喜欢。

比如,为了画画,我要去看更多相关的书籍。

比如,为了这个喜欢的比赛,我必须练跑步,练体能。

……


孩子内心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他们才会自己去努力想办法学习。


冰淇淋,动画片,玩具?不重要。



5

畏难的孩子更需要宽容的父母


当我们看到孩子畏难然后选择躺平回避,会生气,进而会苛责孩子:你不行动,怎么有结果?


或者看到孩子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开始,但是又出现了错误,就怒不可遏:不是说过了吗?怎么又错了啊?你不长脑子啊?


一旦孩子表现出不悦的表情,或者反抗,或者反驳,父母就会更生气:怎么地?你出错,还不能说了!


但事实是,越批评,越苛责,孩子越容易畏难。因为不做这件事,就不会犯错,不犯错,也就不会招来批评。


而且,苛责会让孩子对结果更在意,更是不敢开始了,畏难情绪更严重。


前面提到的跳跳球事件,后来也有了后续。


跳跳球待在家里,一直没带下楼。每天我会拿着跳跳球玩一会儿,也不特意邀请孩子一起玩。


两个月后一天,她竟然自己又拿起开始玩,几圈之后竟然也学会玩了。


没人指导,没有同伴压力,她竟然学会了,而且越跳越好。


当去除了一切压力,很多事情孩子自然学会了怎么做。因为如果压力超出孩子的承载能力,孩子的整个人被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挟持,再也抽不出手来具体行动了。



6

畏难孩子的父母更需要修行


看到孩子畏难,父母很容易产生情绪内耗。


当内心能量充足时,可能还有耐心有方法去牵着蜗牛散步;但是当内心缺乏能量,比如下班人精力已经耗尽,可能就没有耐心拽着蜗牛散步。


所以,带一个畏难的孩子行走世界,父母要保留体力,把身体养好,把情绪养好。


克服畏难情绪,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父母一定得有足够的能量,来进行这场持久战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不是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才艺学习,而是生命中的坚韧。不怕难,不畏难,勇敢往前。


孩子进入学校后,自己要应对校内的一切。只有他不畏难,他才能更好地适应校内生活。家长可以帮孩子,但是不可能帮他应对一切困难,所以培养孩子不畏难的品质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不同的,有的看起来很强壮,有的看起来弱小,有的智商80,有的智商140,这是父母无法改变的,但是家长可以为孩子赋能,弥补先天的劣势,让小小的身躯看起来充满力量。



养育孩子,没有套路,一切都要从心出发。


该如何去引导孩子,给孩子的各种情绪提供坚实的情绪后盾?


又该如何自我调节,接纳自己的不足,找到亲子相处中的核心问题所在?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场所——


这里,有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知识的传授,也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群,这里有景芳老师和专家的定期答疑,也有群友的即时疏导……


欢迎扫码了解!




作者 | 萌小果


亲子教育观察者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读完了本文,你对“孩子畏难”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由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以可持续的公益教育为己任,助力中国教育发展。涵盖科学、人文、艺术、社会4大学习领域,以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式的项目制学习(PBL)为主要方式,立足中国,面向未来,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文化热爱的创新型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