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子打砸奢侈品店,病了的孩子,绝望的妈妈,请不要过度共情你的孩子

教育   2024-11-12 13:45   北京  

写在前面

说父母皆祸害?可有的人,只会欺负真正爱自己的人。

 周二

视野 🌏

全文共1452字,阅读时间5分钟

🌿🎨🌏


1

近期,成都太古里一名22岁女子打砸奢侈品店,而她妈妈在店外绝望的哭喊:不要砸,我赔不起.....



看警方通报及视频,才知道事发当天,该女子因抑郁症,在母亲陪同下医院复查后,母女两人来到太古里逛街散心。


女子看中奢侈品店饰品,要求母亲买给自己,遭到拒绝即拿起一旁的盆栽、座椅,狠狠地砸向柜台。


工作人员被吓得跑出店,盯着店里惊慌失措,搁着玻璃努力劝阻黑衣女子;被关在门外的母亲带着哭腔大喊:“不要砸,我真的赔不起!”



不顾众人的劝阻,母亲的哭喊,女子依旧毫不手软地砸着。



甚至在众目睽睽下,从破碎展柜里拿起饰品直接戴在自己的身上,一脸得意地欣赏起来。





如果女子真被认为是没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人,最后巨额赔偿,都会落到她母亲头上。孩子22岁了,还要给她收拾烂摊子。


2

面对生病的孩子,父母往往会不计得失倾其所有。


视频中的母亲,女儿生病,工作日也要陪孩子就医;心情抑郁,那就带她走走逛逛,多见见人。


只因为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家里条件不好,未能满足女儿的要求,就换来了女儿以极端手段,打砸店铺,来惩罚自己。


是,女儿抑郁了,是有病的,但她更知道有人会给她擦屁股,她也是在绑架、欺负真正爱她的妈妈。


事件在网上发酵后,有网友从围观路人拍到的照片里,发现女孩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名牌。



而视频中穿着朴素的母亲,她从绝望大喊,到手足无措呆愣在原地,还要承受网上的各种指责:


同样为人父母,不禁悲从中来,你认为倾其所有的爱,最终化作一把刺向自己的刀。


不知何时起,社会上充斥着对原生家庭的指责,甚至怨怼“父母皆祸害”


父母爱子,更应守住底线,处理好和孩子的边界,不要过度与之共情,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更不能无原则地退让。


3

共情是一种为他人着想友善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同理心”“换位思考”


是能够让他人感受到被理解、被爱的表达关心方式之一。


共情难免会让渡自己的边界感,女性从怀孕开始就已经开始一点点共情孩子了:


先是身体,孩子在母体里吸收营养,慢慢变大挤压器官;再是精力:刚出生孩子胃小,需要频繁喝奶,妈妈再不得一个整觉;更别说孩子需要陪伴,所付出的时间了。


这个阶段妈妈和孩子的边界是重合的,妈妈非常能共情孩子。我经常看到商场里妈妈听孩子哭声就知道娃是饿了、尿了、还是困了。


这种毫无边界感的共情让妈妈和孩子根本无法各自独立。有人说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深以为然。


4

随着长大,孩子探索世界,需要建立自己的边界。父母与孩子之间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妈妈要学会从共情中抽离出来,适当放手,退回到自我的边界之中。


但被以爱为名包裹的共情,有时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旦父母边界一退再退,共情变成了纵容,最终伤人伤己。


“要共情孩子,孩子做错事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话本没错,但是人都是有情绪的,单方面要让父母共情体谅孩子,不能阐述自己的立场和心路历程,那未免也太不把父母当人看了。



过度共情,也会让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纾解,无法看清需要遵守的界限,共情先教会孩子这两点


01


当父母换到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了,孩子是不是也应该试着往爸妈角度“偏一偏”?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过度共情,而是理解,你要告诉孩子也请他理解你。


父母和孩子都在成长,彼此学会控制情绪。


在情绪波动时,保持清醒和理智,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变得更加稳定和成熟。


爱从来都是相互的。


02


共情尊重孩子,不强迫他顺从,父母要先告诉孩子哪些底线是不可触碰的。


可以发脾气,但不能伤害自己,不要骂人、打人……


明确自己的边界,就是在帮助孩子构建和探索自我边界。


我们和孩子的边界,随着他长大,也该逐渐划分清晰


我有我的事,你也有你的事,我们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承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


爱是为之深远的。

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缘分让我们彼此拥有,互相陪伴着走一段路。


不过度共情,相互纠缠羁绊,父母才能过好自己,孩子才能长成他自己,活成他自己。


1元体验童行书院4大核心课程

童行书院引进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体,将数学、语文、物理、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帮孩子告别死记硬背,在趣味音频、互动游戏中扩展知识视野,将知识融会贯通。


扫码1元抢




微信改版啦!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yull@tongxingschool.com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由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以可持续的公益教育为己任,助力中国教育发展。涵盖科学、人文、艺术、社会4大学习领域,以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式的项目制学习(PBL)为主要方式,立足中国,面向未来,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文化热爱的创新型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