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线上思辨阅读课引发的思考

教育   2024-11-05 11:59   北京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童行推出了思辨阅读课。


思辨、思维,这些话术在现在的各类广告中频频出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其实都看到麻木了。


但是,什么才是思辨?为什么孩子需要学思辨?家长们可能也说不出来。


思辨能力的培养,跟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具体的,例如:清晰审题不被干扰、逻辑合理严密思考、错后复盘及时到位,等等能力,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那童行的思辨阅读课,能让我的孩子获取这些能力么?


下面这张课程详细图,让我决定试一试:



 周二

视野 🌏

全文共3578字,阅读时间11分钟


🌿🎨🌏


一、这堂课为什么这么有趣


课堂上芳芳老师先带领小朋友们共读了《和甘伯伯去游河》,通过问答的形式和孩子们交流了最喜欢绘本中的那幅场景?如果让自己来选一只动物,在那幅场景下,自己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对比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去了】和【餐桌前大家安静喝茶】的场景,询问孩子们是否发现了两幅场景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也开启了课堂的思辨话题讨论:有规则好,还是没有规则好?

整节课上下来,老师通过多角度的提问,引导孩子们用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倾听他人的想法、理解了“规则是对我们的帮助和保护,有时规则也是我们的限制与痛苦。”、理解了“我们要灵活制定和应对规则,让规则来帮助我们,而不是成为限制与痛苦。”


聚精会神上课


课堂结束时,老师引导孩子们课下可以从【生活应用】和【课后亲子互动】两个方面,和爸爸妈妈进行家庭规则的进一步探讨和制定:在家使用产品的规则,以及和爸妈一起制定家庭规则。

因为是在家上的线上课,我和孩子共同参与了整节课的思考与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及思辨问题的设置,进一步了解了孩子对规则这个概念的理解与内化。

更让我意外的是,通过具体思辨话题的深度交流,我真切地感知到在通向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道路上,有一扇门正悄然为我打开。

我可以开始尝试着不带评判地和孩子对话,更有耐心地询问孩子的想法和观点,更愿意用心用眼看着孩子,倾听他的稚嫩表达,为他的主动思考和口头输出称赞鼓掌。

在那个课堂互动的当下,我惊喜地嗅到了和孩子活在当下、同频共振、彼此倾听、滋养内心的亲子互动模式,也是在那个当下以及课堂结束后的一周时间里,我不断地开始思考有关思辨与生活、思辨与当下、思辨与成长、思辨与阅读、思辨与思维跃迁,以及思辨与幸福的关系。也借着今天的书写,一一梳理出来。


二、思辨与生活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为了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会因为对这些在脑中自动成形的思想有一种天然的笃定感,往往在看待问题、面对冲突时,执着地相信自己认为的就是真理,毋庸置疑,无可争辩。进而会为了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不惜据理力争、恼羞成怒。

而思辨的介入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思考空间扩容,给大脑注入了更多允许和改变,给心灵注入了更多看见和接纳,也给身心注入了更多松弛与自在。




在思辨讨论对谈的过程中,彼此真诚地互动交流,互为内心看见自己的一面镜子。既可以深入了解对方的真实内在想法,也能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觉察和认识。

思辨松动了僵硬的头脑,让生活和无穷的可能性链接起来,生命随之流动起来,生活也可以在思维的舞动中创造无限可能。



三、思辨与当下


无论是和人相处,还是一个人独处,我们的头脑中会时时刻刻思绪纷飞。就以辅导小孩学习为例,过去一再上演的场景是:


先用无限的耐心陪伴引导孩子,某个时刻,头脑中有一个声音浮现,这个声音带着指责和不满不停地控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到位,不及时调整会有哪些不良后果。但凡这个声音在头脑中占据上风,整个人也就形同被绑架一般,立刻变脸,语气冰冷、动作粗暴,和孩子的冲突也就一触即发了。

事情过后,通过自我反思,发现在那个想法冒头的当下,我没有在头脑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自我对话,没有把自己从想法中抽身,更客观地分析这个想法是否能站得住脚,是否是源于恐惧的挟持,是否还有对眼前事情的不一样的解读,是否头脑中的糟糕后果并不真实存在。

所有这些思考的缺失,导致了思维的僵化,进而体现在了对关系的破坏上。

相反,在那个头脑思绪纷飞,无法恰当言行的当下,如果能让自己深吸一口气,给思维减减速,慢下来,抽身事外,看到更多的现实,觉察事实与观点的区别,用思考带动理解,又会是怎样一副舒心自在呢!




四、思辨与成长


童行的思辨阅读课会围绕12种思辨素养和5大核心能力,深度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善于沟通的能力。




课程下了大功夫,以孩子都喜欢的故事为导向,启发式问题让孩子看到故事本质。



每节课都会基于一个或多个思辨性问题展开,如

“人应该永远保持诚实吗?”

“快乐是最重要的事情吗?”

“被人欺负了我应该打回去吗?”

“男孩子可以穿裙子吗?”

“人类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吗?”

“小学生应该拥有手机吗?”……


既有和孩子们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也有和社会、未来、自然环境等相关或脑洞类问题。因此也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好评↓↓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思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才可以真正实现对孩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在系统梳理思辨阅读课课程内容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这些思辨阅读的主题类型和孩子们的心智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度。


无论是第一期课程中的多元视角、换位思考、反思霸凌、抗挫心态,还是第二期课程中的自我认知、成长型思维、自我接纳、价值观,都是连我们成年人都避不开的成长课题。

过去的我们,不曾有机会思考探讨过这些人生课题,一路跌跌撞撞长大成人,还需要在成年后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育儿的冲突碰撞中,倒逼自己去直面、去反思、去痛并快乐地成长着。

也亲身经历了在解决好这些人生课题后,生活是多么地轻盈无负担,好似多年来怀揣铅球奔跑在人生这条马拉松的赛场上,终于有能力看见怀中的铅球,也终于有智慧和勇气把铅球义无反顾地从怀中放下,尽情拥抱扑面而来的多彩生活。

这种走在人生大道上,轻装上阵的感觉,我想让孩子从年幼时就能切身地感受着、体会着、经历着、成长着。



思辨与阅读



阅读一直是我喜欢做的事,在阅读中,我认识了自我。遇到成长难题时,阅读帮我疏通了解决问题的路径。甚至在关系到心灵成长的课题上,也是阅读带我披荆斩棘,突破心灵的层层防御机制,得以直面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在阅读的过程中,头脑会因为阅读内容的持续输入与更新,触发思维的启蒙与迭代。

最近,我开始对经典文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十点日历上听完了维克多·雨果的《九三年》,在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上看完了《悲惨世界》,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面对人性拷问时的坚定抉择,也引发了我对阅读经典的更多思考。

阅读是思辨的开启,思辨是阅读的延续。由阅读和思辨串起的人生会是多么的有质感,人生的深度和广度由此而来。


思辨与思维跃迁



爱因斯坦说,我们不可能在发生问题的层面解决问题!

曾几何时,在被生活胖揍到鼻青脸肿时,心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为此,我开始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心智模式与思维层次,过程中,我链接到了童行书院的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课程,两年多的系统性学习让我对自我有了深刻理性地认识。

在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道路上,在无时无刻的反思和觉察下,得以和真实的自己迎面而立,过程中,思辨是我最大的助攻。


思辨与幸福



身而为人,追求幸福是一切之本,但路径在哪里?

这几年在线上的学习与浸润,为我的身心松绑注入了强心剂。就在前几天,我深刻觉察到了这么多年来自我防御机制在我身上上演的剧情多么滑稽幼稚,而我却迟迟没有辨认出来。

当看清我是在利用愤怒寻求内心对关注、关心、关爱的渴望时,用来保护我的那层愤怒的外壳竟然悄无声息地裂开碎掉了。


时隔多年,我又一次把真实地内心渴望展现给这个世界看,不再惧怕被拒绝后的无力面对,换来的反而是更融洽的家庭氛围,更亲密的家庭关系,更自在的成为我自己。


童行这次给大家的福利真心超值!

名额有限,姐妹们一定要抓紧机会入手,千万不能错过,这个阅读宝藏绝对是物超所值!


常规课双十一大促

立减385元

↓加送价值99元好好学习培养营↓


今年寒假特别短,童行书院推出思辨阅读课线上寒假营,快快给娃囤起来!一个假期让孩子爱上阅读!


↓寒假囤课立减200↓


我在想,或许,这就是我一直寻觅的幸福的样子吧,用真实的自我与这个柔情的世界交互,带着一颗勇敢的心,借助思辨的威力,让自己稳稳地站立在人世间。不负此生,不负韶华。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读完了本文,你对“思辨能力”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由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以可持续的公益教育为己任,助力中国教育发展。涵盖科学、人文、艺术、社会4大学习领域,以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式的项目制学习(PBL)为主要方式,立足中国,面向未来,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文化热爱的创新型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