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的纽卡斯尔市(New Castle)和清王朝同年生,悠久的北欧文化影响使它有独特的风韵。小红砖街道、小红砖建筑掩映在初秋的绿荫里,斑斑光影点缀出“保守”、“老派”的气息;传统小店仍然开在市中心,做的大多是主客有多年友好关系的买卖。
最近本人在eBay上小小打拼,卖出去一些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有点儿收获,便满心得瑟,想进些更“渴望”的东西。在周围找了一圈儿没啥收获,最后9月12日,转到纽卡斯尔市小店(因为店里东西一般又精又贵,所以安排“最后”拜访)。
进到店里,一眼看到走廊昏暗处一把清做明式大椅的框架。当时上面摞满画框 —— 不奇怪,这个店一项主要业务是裱装艺术。即便是这一窥,也让我看到了它漂亮的榆木花纹、大气的体型和规整的做工。第一感觉是这东西会太贵了,和我没关系。嗯,好奇 —— 没见到标价啊,大概是非卖物件吧。便走开、又回来再欣赏欣赏…... 来回几次,最后看椅子在店里的“地位”,觉得明显不被“重视”。再看到它腿上带着拍卖标签,咦,别不是如今这附近简单人家没地儿摆这么大的椅子,流拍了吧?嗯,这可能是我的机会,便问店员这椅子怎么卖。
我听见他找到帮我修改过画框、大概比我小十岁的Rodney。哦,是他的东西,Rodney好说话 —— 我了解他,信任他。不过人家正在和客户商量艺术品展示,并不知道问价的是我,传话说让客户等一等(那意思是觉得某位随机顾客只是顺口问问,不是认真的想买)。我说不着急,心里高兴他不知道想买椅子的是我,连个思想准备都没有;再一个想到自己克制住了没过分显示出对椅子的喜爱,这是一个好的开头。过了一会儿,瘦高、优雅的艺术家出现了。他看到是我感兴趣这把椅子,很意外,说要查“资料”定价,于是又等了一会儿,我震惊又窃喜地听到报价是市面价格的十分之一,还听到是“每把”的价。便问还有一把吗?他说仓库里还有一把。他看出我真心想买,便和我一起查看这把椅子的细节。啊,他查价钱的功夫,已经把椅子上的乱东西清走了。之前我已经看到,右前腿的“扇”是后修的,Rodney也指出了这一点,并没有轻描淡写地去掩饰。嗯,其它没毛病,历经这么多年,不松不晃的架子很难得。又问那把和这把比怎么样呢?“那把更好!” 哇,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 两把加起来只是最近业余收钱的一小部分,那就都买吧!这样连第二把椅子还没看到呢,就先交了一对儿的钱。俩人欢欢喜喜地把椅子放到我停在店门口的车上,店里那位雇员都看傻了 —— 老旧椅子能成交得这样痛快。最后发动引擎时,我才想起问他什么时候到仓库里去取另外一把椅子,他含含糊糊,我想他是不愿意为一件东西跑一趟仓库吧,我又要电话催了(上次让他改个画框,可得催呢)。被惊喜冲昏头脑的我在回家路上,首先盘算的是怎么在家里腾地儿。拿好主意后,就暗笑这也就是“信任”吧,把没看见的老家具也买了。年代太久,这类东西都会有毛病啊。哎,不管了,看运气吧。把椅子搬进家里,量了尺寸:24英寸(55厘米)宽、45英寸(101厘米)高、19英寸(48厘米)深、20英寸(51厘米)坐高。老公埋怨家里刚出一些东西,轻松一下,又得挤了,不过品味这大椅子,说真好看。嗯,椅子虽然来自早已远去的19世纪的中国,和餐厅里的现代椅子还是挺般配的。占着个角落,不吭不响。
令人奇怪的是,古人个子小,为什么用这么高大的椅子?早先收的、另一种风格的椅子也如此宽,红木质地更沉重(我搬不动)。
最初古中国人“席地而坐”,椅子是外来货。被中国本土化后,一些装饰概念又出口到国外 —— 如“狮爪”、“鹰爪”和大致骨架。下图展示的安妮女王(Queen Anne)风格的椅子,即借鉴了中国家具的元素,尤其是简洁的上半部。(参考请看:https://en.m.wikipedia.org/wiki/Queen_Anne_style_furniture)
其他的标准则落后时代,追求的不是西式的实用、舒服、漂亮、轻巧,而是“高大上”、“四平八稳”,不适合西式生活。在外国看到的这些中国古董椅子都不是商业进口的,而是被少数喜欢它们的家庭带入的“外来”品种,收藏在老外家里的反而比华裔家的多。老外对它们呵护有加,不做一般家用,所以保养得很好。
老公一般不愿和我去本地古董店,所以不认得Rodney,问我这人靠得住不?别不认账。我不是没有这个担心,但主要觉得盘算别人、赖账不像热心文化的Rodney的为人。折腾好家,便忐忑不安地去催另一把椅子的消息。艺术家有艺术家的“滞后”,对激情不在的事儿没兴趣。被紧催了几天后,才去仓库把另一把椅子拿到店里。我去领,一看,真如他说的,更完美。他再次帮我装车时,问我坐过拿回家的那把椅子没有?我告诉他坐上去感觉舒服极了,并告诉他我会珍惜这两把椅子。他说很高兴它们去的是着迷它们的人家。握手告别时,我说非常感谢他卖给我这么好的东西,感谢多年来他的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Rodney听了好感动啊!
对于业余中国古董爱好者,收上古家具是大事儿,这回又捡了一个质量高的“漏”,值得小文纪念。今后再接再励、“化零为整”…...
推荐阅读
梅笑:我家的20世纪“中国风”
投 稿 邮 箱 | editor@pku19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