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共研促提升,蓄力赋能共成长 ——“康宁杯”大单元情境化教学课堂展示暨课例解读课标研讨活动(数学篇)

文摘   2024-11-13 16:46   河南  

“康宁杯”大单元情境化教学

课堂展示

暨课例解读课标研讨活动

(数学篇)

互学共研促提升

蓄力赋能共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学共研的平台,2024年11月6日上午,康宁小学第六届“康宁杯”教学展示活动如期拉开了帷幕,第一场活动是由康宁小学数学组承办的“数学大单元情境化教学课堂展示暨课例解读课标研讨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郑东新区数学教研员陈莉、谢蕾蕾两位老师、康宁小学校领导以及全体数学教师。


本次活动由王文婧老师主持,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课标解读、专家点评三个版块。


第一节课是李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课《植树问题》。李玲老师以“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界开幕式”作为情境背景,引出有关立彩旗、排队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了情境的作用。同时,李老师在基于课标分析、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大胆将“植树问题”中三种类型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两端都立彩旗”的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类比与迁移中自主探索“一端立彩旗”“两端都不立彩旗”的问题,感悟植树问题的本质,从而建立起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型,发展模型意识。


第二节课是王婷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王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角”,然后从生活中的角逐步过渡到图形中的角,再由图形中的角进一步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紧接着,王老师创设了三个任务,这三个任务本质上是“认识角”“画角”“比角”,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有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进阶,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第三节课是胡丽丽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课《烙饼问题》。胡老师以食堂招聘烙饼师傅的情境引入“烙饼问题”,把探究烙2张饼的最少时间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口,学生在“实际烙”“分组说”“动手算”“集体评”的过程中感悟用时最少的实质是要使锅得到充分的利用。紧接着,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烙3张饼、4张饼、5张饼......”的问题,学生在动手烙饼与实际计算间穿梭,让规律的探索过程不再是抽象化的过程,学生的推理意识在自然而然中得到了发展。同时,胡老师这节课还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悟”的教育理念。


 

在课标解读环节,杨琳琳老师以“角的初步认识”为课例做了一场题为《依据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的课标解读微报告。杨老师分别从单元知识结构分析、核心素养及课标解读、学习心理过程预设、单元大概念及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整合及关键课、大单元素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在专家点评环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谢蕾蕾老师首先对三位老师的课例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三位授课老师的研究精神表示赞赏。同时,谢蕾蕾老师也给参会的老师们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要更加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充分的利用问题情境;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或展示交流的机会等等。最后,谢蕾蕾老师还现场为老师们进行了答疑解惑。


陈莉老师也首先对授课教师的研究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年轻教师们要“深耕细作,站稳讲台”。然后,陈莉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并给三位作课教师给出了相关建议,如:要变转述学生的话为评价的语言;要把自己的语言变成儿童化的语言等等。最后,陈莉老师又给大家进行答疑解惑,普及如何做课例式的课标解读报告。两位专家的点评,让与会老师们受益匪浅。


独行快,众行远。康宁小学举办“康宁杯”教学研讨活动旨在给老师们搭建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集思广益,让更多好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得以传播开来,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实现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相信,在这样一种“互学共研”的氛围中,康宁小学教师的成长之路必将会更加广阔。






图文 | 课程教学部

编辑 | 信息中心





康宁小学
做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