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谈玄天上帝的文武造像及其它

旅行   2024-10-04 15:31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真武像》拓片 宋代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且谈玄天上帝的文武造像及其它

林鸿东

从2021年年底开始,我对闽南玄天上帝(或称玄武、真武)信仰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闽南人的“上帝”》,文中提及玄天上帝是闽南人的“上帝”,是闽南民间信仰中具为核心、最为流行、最为普及的信仰,与妈祖一样,都对闽南人精神世界影响深远。这和闽南文化中极为发达的航海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忽略玄天上帝信仰的重要性、核心性,闽南文化的精神体系就会因缺少支柱性的信仰,而显得支离破碎,凌乱无序。

玄天上帝的宫庙,在闽南地区,数量极为惊人,远远超过其它信仰。多到什么程度?如漳州龙海一个区就有数百座(据一位本地的道士统计是三百多座),可说是“社社皆有上帝公”。这样的普及度,连妈祖庙都望尘莫及。不只是在闽南的滨海村庄成为标配式的存在,连山区的村庄都寻常可见。

一年前,看到鹭客社相关文章后,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许金凌博士找到了我,跟我了解闽南的玄天上帝。同样,她也给我发来不少与玄天上帝相关的学术论文,供我深入研究之用。近日,我看到了许博士(现为湖北美术学院讲师)的学术作品《宋元真武图像、信仰的演变与内涵再探》这篇论文很有价值,我感觉有必要跟鹭客社的读者介绍下。

论文指出,玄天上帝神像有“武像”和“非武像”(也可称为文像)之分,分属于两条发展序列。宋代已出现少量文像,但仍以武像居多。元明时期则出现了多样化的文像。以下为宋代遗存的三类玄天上帝像:



第一类玄天上帝像为披发、仗剑、跣足并配置龟蛇的形象。

第二类真武像为束发戴冠、仗剑、跣足并踏龟蛇的形象。与第二类比,只是差别在发式。此类型多见于四川地区,许博士认为可能有地域性。

第三类真武像为披发、跣足、着广衽衣、无盔甲与剑的形象。

许博士指出,宋代以来的真武武像,延续了披发、仗剑的特征,到元代开始出现大量服饰变化的例证,由盔甲演化为外披玄袍,直至盔甲完全消失,故文像成熟时间应当在元代。许博士还指出,宋、明两朝较为注重玄天上帝护国的武神属性,特别是明朝,明成祖便认为玄天上帝有助其“靖难”起义之功。元代则有所忌讳,比较重视祥瑞一面

此论文,对于我们研究闽南的玄天上帝信仰,包括断代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探索其它信仰的文武神像起源,也有较大的启发作用。

闽南玄天上帝庙中的神像造型,确实是文武像皆有,晋江博物馆便有展示不拿剑的玄天上帝像。然而,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是武像,这符合闽南人尚武、敢冒险的特质。


此外,我们知道疍民自古有蛇崇拜的传统,与龟蛇有关的玄天上帝信仰恰好巧妙地包容了蛇崇拜的存在。


一切耐人寻味!



左:《真武像》三彩陶俑宋代李家坝宋代纪年墓 

夔州市博物馆;右:《真武像》陶俑 1091

李彬夫妇墓镇江市博物馆


 左:《真武像》线描 南宋 安丙家族墓;

右:《真武像》石刻 南宋 大足石门山第10窟


 左:《真武像》铜像 宋代 武当山博物馆;

右:《双髻真武像》石像 宋代 晋江市深沪镇崇真殿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之“天真圣像”之五》明代,

采自翁连溪、李洪波主编:《中国道教版画全集》

第八卷,中国书店出版社2019年版,第47


 《真武坐像》玉雕 元代 武当山博物馆


 左:《真武像》绢本设色 明代 美国国立
亚洲艺术博物馆;右:《太子读书像》
铸铜彩绘饰金 明代 武当山博物馆



 《佑圣真武像》壁画 元代 永乐宫三清殿,

采自金维诺:《中国殿堂壁画全集》

第三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


 《真武像》壁画 元代 平阳府壁画东壁,

采自景安宁:《神仙赴会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4页


 《真武像》石像 元代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玄天上帝”》,采自(元) 

秦子晋撰:《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北京图

书馆出版社2005年元刻本影印本,第14页


以上图片与相关介绍源自许金凌论文《宋元真武图像、信仰的演变与内涵再探》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