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高:青年陈伯达与厦门文化教育的不解之缘

旅行   2024-09-22 09:10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青年陈伯达与厦门文化教育的不解之缘

文/范世高

近现代著名文胆陈伯达从惠安农村走出,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代文胆,得益于青年时在厦门与文化教育的一段重要经历。

15岁那年(1919),家境贫寒的陈伯达冲着不要学费,参加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结果因没有学过算术而让算术得了零分,第一次考试宣告失败。第二次再考,算术仍是零分,但因作文出色,陈伯达被破格录取,最终以正式录取生最后一名的成绩上了集美师范学校。

陈伯达在集美师范学校学习了两年半后毕业,这也是他的最高学历。毕业后,他先回到惠安老家教了仅仅一学期的书,就经惠安同乡介绍,来到厦门教书。传记上说,陈伯达当时同时在厦门三四所学校教书,既教国文、英文,也教美术,居然还教授曾经得零分的数学。不过,具体到底是哪几所学校,传记中语焉不详,还请方家指正。

神奇的是,尽管教学异常忙碌,18岁的陈伯达居然还挤出时间同步在厦门同文书院学习英文。这一年,他还在《学生》杂志发表了文学处女作《兵?匪?》,在《惠安旅厦学会月刊》上发作了诗歌处女作《我觉悟了》,一首献给家乡惠安的诗。

19岁开始,陈伯达开始积极向厦门本地报纸《厦声报》投稿。20岁(1924),陈伯达与几个朋友创办了《厦门通俗教育社半月刊》,从作者转变为编辑。当然,这期间的创作也并未稍少,写出许多篇有分量的政论文章。这一年的7月,陈伯达成为了《厦声报》驻沪记者 ,离开厦门,到了更加海阔天空的大上海。正是在上海,他接触了马列主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人生传奇。

厦门这座小城,见证了一个乡村寒门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作者简介范世高,厦门人文学者、作家。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