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献解读】基础教育公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学术   2024-11-08 00:00   新疆  


【每日文献解读】基础教育公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以下是今日推荐的文献标题(原文链接、关键词等详细信息请见推文末尾):


 

基础教育公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摘  要:

2020年我国已实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然而,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和市场化教育相互强化产生的累积效应,以及基础教育不公平在社会稳定、人口结构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引发的经济社会后果,并从教育资源分配、影子教育约束和教育评价3个方面给出改善劣势累积效应,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可行途径和对策。


一、动机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投资和质量提升成为国家发展关键,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核心,承担人才培养和文明传播重任。


各国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以参与全球化竞争,但教育普及扩张同时带来阶层固化和代际传递等教育公平难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要着力点。


我国教育机会快速增长,但教育不公平问题未解决,人们对教育公平需求提升,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本文旨在分析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现实问题,探究其累积效应及经济社会后果,并提出改善对策。

二、背景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即“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同年11月,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2030行动纲领》以落实该目标,并为各国面临的教育问题提供宏观方向和战略布局。


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2019年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首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其中明确指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已完成从教育弱国发展为教育大国的历史进程,建立了全世界最为庞大的教育体系,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阶段教育趋向普及,高等教育正由大众化迈向普及化。


然而,教育机会的快速增长尚未解决我国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随着大众、媒体,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批评持续升温,人们已不满足于享有教育机会,而是希望公平地享有优质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

三、理论框架与假设



本文基于罗尔斯的公平理论构建理论框架,该理论强调基础教育公平应涵盖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维度,


横向公平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均等化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纵向公平则强调基础教育质量的差异化公平,以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刻画。


在此框架下,本文提出假设:


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和市场化教育扩张会导致教育公平问题加剧,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人口结构和发展潜力。具体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会加剧社会阶层间的竞争,增加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市场化教育扩张会加剧家庭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生育决策,进而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


教育功利化倾向会削弱教育的培养功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本文进一步假设,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约束影子教育和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改善教育不公平现象,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后果的负面影响,实现基础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从样本选择和指标测度两个角度展开。


在样本选择方面,文章聚焦于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体教育经历的基础,对个体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文章综合考虑了城乡、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以及不同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生,以确保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在指标测度方面,文章采用了多维度的指标来衡量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教育机会等多个维度。


具体而言,教育资源分配指标涉及教师资源、财政投入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教育质量指标则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的教学效果等;教育机会指标则衡量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差异。


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测度,文章旨在全面评估基础教育公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此外,文章还考虑了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现实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机制及其后果。

五、实证结果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基础教育资源总量虽扩张,但优质教育资源积聚现象明显,城乡间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农村教育呈现“空心化”。数据显示,城乡小学之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差距从1997年的46.81元扩大到2019年的515.99元,城乡初中之间差距从62.6元扩大到1467.2元。


其次,校内教育减负政策导致校外市场化教育扩张,家庭教育成本增加。2016年中小学阶段的影子教育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全国校外培训机构22万所,参与培训的学生累计1.37亿人次,占中小学生总数的73%。


再次,应试教育指标化评价下,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最后,基础教育不公平对社会经济后果产生影响,包括加剧社会阶层固化、抑制家庭生育意愿、影响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文章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约束影子教育和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六、结论




文章得出结论,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社会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还对社会稳定、人口结构和发展潜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具体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市场化教育的扩张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抑制了家庭的生育意愿,进而影响人口结构;教育功利化倾向削弱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


文章的贡献在于,从教育资源分配、影子教育约束和教育评价三个维度提出了改善基础教育公平的可行途径和对策,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政策建议,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管理世界》


关键词:基础教育 市场化教育 优势累积 劣势叠加 公平原则


题目:《基础教育公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码住!!!】如何快速检索并下载外文文献


 教育论文写作投稿交流群来了!

【SSCI】教育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最新论文推送


2024年度教育学SSCI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人文社科论文速览
教育中英文顶刊论文速递 + 每日教育C刊论文速递 + 精选文章讲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