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马晓见:“重论魏源的开眼看世界”

学术   2024-10-18 08:33   上海  

2024年10月15日18:00,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校庆报告暨“慕后席明纳”第22讲在线上举行。本场讲座题为《重论魏源的“开眼看世界”》,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马晓见老师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梁剑教授主持,并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雷天籁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韩莉老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蔡添阳担任与谈。校内外师友六十余人在线上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马老师指出,以“器物”“制度”“思想”三阶段刻画晚清改革,并将魏源的思想限制在“坚船利炮”的“器物”层面,过于脸谱化。基于这一质疑,他追问《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中“世界”的具体所指。

在魏源看来,当时的英国是世界的中心,因此《海国图志》的核心问题是“志英吉利”。全书唯有外大西洋部分涉及弥利坚国(美国),因此相对英吉利具有独立性。魏源之所以“志英吉利”,是由于英国作为西方现代世界的引领国家,其强大首屈一指。作为海洋文明,英国突出展现了西方文明的海洋性色彩,重贸易轻军事,具有先进的技术文明。在制度层面,魏源记录英国以议会为核心的上下院制,强调“议”作为其国政制的一大特色,和新教一道影响了英国的文明形态。在英国外,《海国图志》花了更多的笔墨描述美国,从整体上看可视作一个相对于英国青出于蓝的未来。魏源注意到美国在科技层面更为先进,在政治层面则采取无君民主制,反对帝国主义,带有建构性的理想色彩。

在马老师看来,魏源对英美两国的认识体现其思想中的颠覆性,结合其诗可注意到他的反传统性格与怀疑精神。基于对魏源思想框架的考察,马老师以特别以“经世”“改制”总结其思想特征。“经世”上承晚明思想遗产,指的是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或改革令共同体变得更好。在《海国图志》中,西洋国家善于经世,因而可做大清国的老师,故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师”的说法。基于经世学对物质条件的关注,魏源认为应学习英国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工业机器生产模式,这也对应“长技”的说法,而不局限在“坚船利炮”层面。“制”字则对应更为先进的美国反扩张的理念。马老师强调,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源于对世界的整体性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从最底层事物上升至最高事物,与魏源对曾子和净土宗的兴趣相符。“改制”涉及魏源对待中西文明的态度,马老师引入公羊学的背景,指出魏源借对董仲舒的诠释,将改制学视作一切儒学的顶点,强调对国家根本结构和形态予以变革。具体来说,其改制首先体现为对英美经世经验的吸纳,其次是对“教化王”“治世王”两次改制点的模仿,最后超越单纯的模仿学习,使中国之可能性向未来开放。

就《海国图志》改革思想与东亚近代变革的问题,马老师考察魏源思想对东亚改革的影响,指出除洋务运动外,《海国图志》也极大影响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更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革命的进程。,魏源的改革思想同现实之间有些距离,但不应以此质疑其理论缺乏实践的维度。

最后,就“中国内生现代性”问题,魏源曾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刺激回应说的重要例证。重审魏源思想,通过重释“师夷长技以制夷”,反对以“坚船利炮”扁平化其思想的做法,可以令《海国图志》与中国内生现代性问题相互发明。

在与谈环节,刘梁剑教授提出,魏源的改制发生在文明的整体层面,可视为一种文明论的改制观。其以经世统摄器物、制度层面,折射出一种技术中心的视角。

雷天籁老师认为,马老师抓住魏源这一近代思想的起点,检讨了现代性的冲击反应说和线性叙事。但也就“经世”的概念是否能通用于对西方的描述、魏源对“经世”的理解是否一定程度上溢出中国传统等问题提出了质疑。

韩莉老师针对《海国图志》的参考材料发问,提出可对魏源所获得的国外文献材料加以考察。针对中国内生现代性问题,韩老师认为以“民主”为线索,魏源对英美议会制、民主制的思索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晚明庶人阶层的觉醒,清代以及民国对满汉一家等民族问题。

蔡添阳认为,“经世”原则背后对普遍性的追求构成魏源思想中现代性的标志,据此重审“器物”“制度”“思想”的传统论述,与其说我们错误窄化了魏源的思想,毋宁说未能理解“坚船利炮”这一概括背后的时代错置。

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主持人刘梁剑教授向在座师友表达了感谢。


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

立于中国,面向世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22年度CTTI高校百强智库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思想与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思想与文化》集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