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 | 9.28读书会回顾暨第二次活动预告

学术   2024-10-19 16:00   上海  




















亲爱的书友:

感谢您对通几读书会和沧浪国学社的支持与关注!
本学期第二次读书会将于2024年10月19日上午9:00(本周六)开始,欢迎各位同学和朋友前来参加!



















第一回 理科生墨子 

引言


在中国的语言文化系统中,“名”是一个极为特别而重要的术语。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以严复为代表的翻译家发现Logic一词源于希腊语Logos(逻各斯),而西方学科后缀“-logy”亦源于“Logos”,意为“学的学”,在中国文化中寻相应的表达,当为“名”字,逻辑学(Logic)就被翻译为“名学”。胡适撰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现先秦各家都各有一套“名学”,但其后仅重视从逻辑与知识论的视角理解“名”,便掩盖了“名”的一部分面貌。在研究方法和心态转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视角投向“新名学”,重新来看待名。

讲名必须要名实对举的讲,简单举例,儒家谈“正名”,“名”作为价值理想,是要去成就而非认知的,而仁就是“名”背后的实,是君子要去成就的;道家谈“无名”,主张超越物的思维,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名,认为存在常名与可名之名的区别,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并非固定;墨家讲“取实予名”,认为名实可以结合,因不满“礼”之烦琐,注重实际和知识的作用。本期读书会主讲墨子,我们就由此展开对墨子的了解。



墨子生平


墨子及其学说在战国时期极盛,但后世关于墨子的生平知之甚少。《史记》中也并没有为墨子列传。仅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用了寥寥24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後。”记载墨子言论和墨家学说的文献也在后世失传,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版本是在道藏中被发现的,因墨子被道教视为地仙,相关文献才得以保存下来。

关于墨子的姓名,有很多种说法。一说墨子姓墨名翟,这是最传统的说法;一说墨子姓翟名乌,这与其母亲生产前梦到金乌有关。而关于墨家之“墨”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墨为木匠用具,学派讲究规矩因此定名为墨;而钱穆认为墨是一种将墨水刺在脸上的刑罚;亦有人推测,是由于工匠累日在外做工,皮肤黝黑所以被称为黑子,墨子——后成一学派后便自称为“墨家”。

关于墨子出生地也论说纷纭,一说其为鲁国人“以迎墨子于鲁”(《墨子·鲁问》);一说其为宋国人,如司马迁;一说其为楚国人,清代毕沅注《墨子》时,推定其楚人;而近代胡怀琛撰《墨翟为印度人辨》、《墨子学辨》等论著,首次提出墨子为印度人。



理科生墨子


相较于以“事”观之,墨子更注重以“物”观之,注重物的思维,强调逻辑性与实用性。这一方面可以从其对于光、声、气、几何学的关注和相关发明试验看出,另一方面可以从其起对于概念和逻辑关系的关注看出。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墨经》以《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6篇组成。而《墨子》则包含全部墨家著作。以经1为例,“故,所得而后成也”原因是得到它就会有一定结果的东西,同时还对“故”进行了分类,小故相当于必要条件;大故相当于充要条件。同时也明确的对各种概念进行了界定,如“仁,体爱也”,“卧,知无知也”,“梦,卧而以为然也”,从中可看到其对认识活动的思考。



书籍阅读推荐


1.(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

2.梁启超《墨子学案》

3.伍非百《墨子大义述》

4.谭家健、孙中原《墨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5.孙中原《墨子趣谈》

6.陈为人《兼爱者:墨子传》作家出版社

7.方勇 《墨子》

8.(日)浅野裕一 《墨子读本》




来源:通几读书会

—END—

思想与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思想与文化》集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