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杨国荣:学人寄语

学术   2024-11-19 09:15   上海  

学人寄语



杨国荣

《中国文化》2024年秋季号



理解和考察世界,可以有不同的视域。“以道观之”侧重于从形而上的层面理解存在,“以事观之”,则主要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沟通中把握人与人的世界。然而,“以道观之”和“以事观之”的主体都是人,从而,在实质的层面,最终乃是人“以道观之”,或人“以事观之”。这种“观”,也就是从人的视域出发,考察世界之在与人的存在。

人不同于神,无法以超越的眼光考察世界;人也有别于动物,难以限定于自身物种的限制。在超越的注视中,万物因神而有,其意义也依归于超验的存在;在物的视域中,则人总是囿于被限定的存在状况,无法走向自由的创造。“以人观之”乃是基于人所作之“事”,所指向的是现实世界的对象,其旨趣在于通过知行过程的展开而敞开存在,并进一步理解其对人所具有的意义。这种意义一方面以存在自身的规定为根据,从而不同于主观的臆想,另一方面,又包含人的赋予,也就是说,人乃是通过概念、理论而与对象积极互动,由此把握对象的意义。

“以人观之”的“观”,并非“旁观”或“静观”:它乃是在作用于世界中考察或把握世界本身。通过人的作用而形成的世界,不同于原初的存在,而是合乎人的需要并打上人的印记的世界,这一视域中的现实世界也可以看作是人化的存在,其生成始终包含人的参与,而在参与现实世界的生成过程中所形成的“观”以及人所作之“事”,则呈现一致性。


既成的世界具有自在性,但不会自发地满足人的需要。化本然存在为合乎人的理想的现实世界,以人自身所作之“事”的展开为前提。“事”具有多样的形式,其实质的内涵表现为人的多样作用或活动。从变革对象的实际践行,到观念领域的创作和创造,人生活于其间的世界与人的观念建构,都基于人所作之“事”。

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

立于中国,面向世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22年度CTTI高校百强智库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思想与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思想与文化》集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