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4年8月值日生分享 | 2:虫虫与植物——一名西双版纳植物园动植物组志愿者的实时分享(干热河谷元江站)

乐活   2024-09-03 06:47   北京  

上接: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4年8月值日生分享 | 1:虫虫与植物——一名西双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志愿者的实时分享(布龙保护区)


大家好,今天8月3日了,我们在元江的干热河谷已经热了三天了,我们住在版纳植物园下属的元江生态站,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首先要步行过元江。车停在江边,然后背着所有物资和行李,先过这个吊桥
大包小裹的,还很欢乐
元江,颜色黄的
过了吊桥,汗流浃背地在37度干热的风筒中,爬了2公里的坡路。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是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河谷型萨王纳植被、典型的干热河谷生态地理景观、较完整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丰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简称元江生态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一个野外台站,归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管理。2011年9月挂牌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元江生态站位于云南省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点为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南昏村委会普漂村(旧址)。海拔481m。元江生态站于2017年成为云南省生态网络首批成员站,2019年成为首批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现有固定职工4人,员工3人,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余名科研人员长期在站开展科研工作。
文字有点多,总结一句话就是一个非常厉害而且与众不同的生态站。
在去站上的路上就看到这个,猜猜这三张照片的灌木是啥?
希陶木(Tsaiodendron dioicum)大戟科希陶木属
版纳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在对元江干热河谷进行植被调查时发现一种未能定种的大戟科植物,通过对其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深入研究,确认这种大戟科植物属于风轮桐族下一个全新的属。为了纪念版纳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将该种植物命名为希陶木。
通过对该物种的分化时间进行研究后发现,该属在大约在10.42个百万年前与白大凤属分离,该时间正好与哀牢山的隆升、红河河谷开始深切、和干热气候随之在这里形成的时间正好吻合,因此,希陶木属的形成可能与这一地质历史事件对其祖先类群的隔离有关。目前,希陶木仅被发现分布于元江海拔350-550m干热河谷热带季雨林和稀树灌草丛林下。
在站里的山上有很多霸王鞭、梨果仙人掌和龙舌兰,它们构成了肉质多刺灌丛植被,是国内干热河谷地区特有的植被类型。
这是一段生境的视频,身临其境时,更能感受萨王纳植被,很是奇异。
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大戟科,大戟属。在云南、四川的金沙江、元江河谷常成大片群落。样地里也都是巨大的霸王鞭,很威武
霸王鞭的茎跟火龙果有点像,但是火龙果是一个长条,霸王鞭的茎不管长多高都是一节一节的,相对短很多
这是火龙果
大戟科都有的白色乳汁,霸王鞭也有
横断面是这样的
我很好奇,都有谁拿霸王鞭当食物,当房子呢?看见不少象甲在上面散步、睡觉、发呆、理毛(清洁触角)……
和象甲有着同样行为的还有个别的竹节虫
在节的地方,观察到密密麻麻的网和好多虫虫的便便,这肯定是谁的家!
原来是住着一只螟蛾,大概是一种专属霸王鞭的螟蛾,它会用它的口器在咬一个洞,然后钻进去,喝“牛奶”,吃嫩嫩的“肉”,吃累了的时候,它就像视频里那样,拱啊拱地爬进它自己织的网里面,睡觉、发呆,而且不会掉下来,真是聪明极了。
以上是关于霸王鞭。接下来看看龙舌兰。
龙舌兰太美啦!龙舌兰( Agave americana L.)天门冬科 Asparagaceae 龙舌兰属 Agave,龙舌兰是一种大型肉质草本,叶缘具有疏刺,顶端有1硬尖刺,刺暗褐色。
龙舌兰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在云南已逸生多年,在红河、怒江、金沙江等干热河谷地区有大量分布。有着“世纪植物”之称的龙舌兰,在度过漫长的营养生长期之后才会开花,其营养生长期一般为8-25年甚至更久。我没有在龙舌兰上面发现任何昆虫,是不是因为它是栽培的种,没有原生态的伙伴?
群友互动-骆老师:发个美国拍的龙舌兰
张一:响尾蛇,美国有超过三十种响尾蛇
骆老师:其实只有十四种,这里有不少产地和亚种,还有sistrurus属的侏儒响尾蛇(其实他们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不会响尾的食鱼蝮)
张一:感谢骆老师科普。准确说是包括了三十多个种和亚种。
接下来是梨果仙人掌( Opuntia ficus-indica (L.) Mill.)
捡了一个果子,解剖了,它的果皮上有许多毛刺,扎在手指上,很毛细,要仔仔细细一个个拔下来
发现一只螟蛾,但是没有看到它的家,这只,不能确定它吃梨果仙人掌,因为没有看到这只螟蛾在上面织网,有很大可能是从上面树上掉下来的
还有一只蜥蜴

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分享元江生态站后山的植物和昆虫
终于在牛角瓜上面找到了五只小狗
解剖了它的“牛角”
红蝽的幼虫?
山里有马氏网
有很多疏序黄荆
蚂蚁在访花
夜蛾也来啦

叶巢简单又不失优雅
叶片上有很多螟蛾的叶巢,跟弄蝶的叶巢有点像,路路博士说她们五月份来这里的时候看到好多螟蛾在这些叶巢里
这个植物,路路博士称之为调料九里香,它给我印象太深了,叶子上有浓郁的炒熟芝麻味,香飘九里……据说是做咖喱的原料,叶子上的凸起就是油点吧?
昨天分享的霸王鞭上,看到了一个蜗牛,我以为它干死了,把它拿下来一看,竟然是活得好好的,真是耐干耐热啊!看了一下,马上给它放回原处,它就开始爬
生态站上的老师说这里的干热河谷的年降雨量只有700mm,一年也就几场雨……
有这样一棵有刺的树,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树皮
有刺
好奇想看看果夹里的豆子长啥样,捡了一颗
打开一看,里面有只小小的螟蛾,它的妈妈是把卵产在幼嫩的果夹上,然后宝宝出来后,用它的小小口器刺出一个小洞,然后钻进去,所以它的妈妈和它真是聪明,有效利用了果夹作为它的小窝
地上的果夹里面的种子都发芽了,在不久的一场阵雨后
这种带毛的羊蹄甲也有很多
大家都知道,羊蹄甲的叶子幼嫩的时候是对折的,这种结构给喜欢编织叶巢的螟蛾带来了许多便利,所以好多螟蛾都会把它当成寄主。
接下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访一下螟蛾宝宝在羊蹄甲的家,螟蛾宝宝很害羞
这是一棵心叶木小苗,它是一种天蛾宝宝的寄主,路路博士说天蛾宝宝吃这个心叶木的柔软叶片,会长得很快
心叶木的幼叶
这只天蛾宝宝还是一龄,小小一只,尾巴很有特色,有一个小黑尖尖
在心叶木的叶片上,草蛉的幼虫背着它的伪装小房子
这一枚像项链坠一样精致,这是悬茧姬蜂的蛹。
下午收工时,在站外面的水泥地上看到了一只大蚕蛾,路路博士说这种大蚕蛾生活在海拔1000以上更高的海拔的山上,也就是生态站的后山的后山
它的状态不太好,我们把它抓起来放在盒子里了。它的寄主是一种壳斗科的树,那它为什么飞到400米海拔高的生态站来了呢?


群友互动——雨晴:昨天最后的问题「卷尾-丽江 24年8月值日生:它的寄主是一种壳斗科的树,那它为什么飞到400米海拔高的生态站来了呢?」
路路博士提到的大蚕蛾可能是在寻找食物、繁殖地或者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迁移。一是食物来源,大蚕蛾可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没找到食物,就下山到海拔400米的生态站找食物。还有可能是不是那个大蚕蛾的寄主植物在那附近变得多啦?有更适合繁殖的环境在就可能是环境变化,气候变化之类的,有时候也会是偶然事件,有时候,一阵大风刮来,被风吹离了原来的飞行路径。就比如像很多时候台风把鸟给吹过来了,最后可能是一些人为干扰。
卷尾:雨晴厉害啊,在你猜测的四种可能里面,最后两个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最后一个——可能是一些人为干扰。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
在逃避天敌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而这只大蚕蛾可能是在逃避天敌的路上,看到站里的灯光,认为是“月光”。于是,它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所以,它迷路了,最后很累的停在站里的水泥地上。好在我只发现了一只。晚上,我们灯诱了一次,来的蛾子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干热河谷的生存环境很恶劣,我们这几天在样方和样线看到的鳞翅目昆虫也不多,有时候一上午不超过10只,一个上午看2个样方(一个样方600平),毛虫多的时候,一个上午只能看一个样方。最多时候数量大概100只鳞翅目的幼虫。
大家早上好,今天分享我们现在的驻地,生态站后山的后山,一个叫都督村的地方,这里也属于元江保护区的范围之内。海拔到了1000,也就是到了昨晚分享的那只大蚕蛾的家。
这是一个小村子,没有客栈,也没有生态站,我们住的是护林员住的地方。也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为艰苦的地方。所以,天上忽然出现的彩虹和样地里各种生灵都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所以,天上忽然出现的彩虹和样地里各种生灵都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
应要求分享一些这个志愿者的工作,工作内容每天基本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遇到的昆虫、植物、生境,白天出野外,去样地或者样线,在样方里大家分好位置,地毯式搜索所有能够得到的植物,寻找鳞翅目幼虫和蚂蚁。

大家好,今天早上继续分享在元江生态站的400海拔的地方的一些所见干热河谷的生境残酷,前天说过年降雨量才800mm,生态站当年还是选取了相对湿润,植被相对好的地方。在2400平方米的样方和3公里样线上,我只找到2种蕨类植物
毛叶粉背蕨
这个卷柏,最开始以为是个新种[捂脸],后来是令人叫蕨老师给定的:狭叶卷柏。这个卷柏的睫毛实在是夸张,而且生境相对湿润,叶子没有缩得厉害,很迷惑人。也是因为相对湿润的生境,上边那毛叶的鳞片也不算是特别多的。这两种都没有被昆虫打扰,静静地零散地生长着。
牛粪上的蘑菇
鸟巢菌

这个很像是缝叶莺的废弃的巢

螟蛾总是这样
所以在样地里找毛毛虫的时候,看见这种卷卷的叶子,对折的叶子,都会去挨个打开看看
这个跳蛛长得真像赵本山啊[捂脸]这小表情,把我给整懵了
早餐,吃的米线,里面的小肉条,长得真像一只螟蛾啊,因为天天找毛毛虫,10天下来,看啥都像毛毛虫……
有群友想知道我们穿什么衣服?短袖+冰袖+长裤
这是生态站后山的一棵芒果树。我们清早爬上山,特意去看了这棵树


今天开始分享我们在都堵村的工作和生活,还有有趣的所见所得。我们在都堵村已经住了4个晚上3个白天了这几天,一直是3个人睡床,2个人睡帐篷,1个人睡车里,各种生活条件的不方便,大家也都是以苦为乐,没有人抱怨。前天下午,我们有2个伙伴被这种胡蜂咬了,幸运的是,一个人被咬了一个包,另一个人被咬了2个包,都在四肢上。下午遇到胡蜂后,所有人都停止工作,送被咬的伙伴撤离了,这张照片是第二天清晨又杀回去样地,继续把没做完的做完了,早上的时候,气温低,胡蜂比较消停,所以拍了这张照片
都堵的样地,各种波折,下面的视频,录下了我们遇到的一条繁花林蛇,在样地里,我最先发现了,当时这蛇离我只有2米,我立刻呼叫伙伴不要过来,先迅速拍了一张照片,然后退开去。观察了一会儿,见蛇没怎么动,大家就稍微围过来一下,七嘴八舌地围观了好半天。这条蛇,它一直闭着眼睛,但是已经呈现出准备攻击的S型。围观各种拍摄之后,蛇还是没动,我们继续工作,过了几分钟,我回头一看,蛇消失了。
群友互动——老蒋:浙江也有分布的,不过比较少见。保持距离,不招惹,一般不会主动攻击,这是明智的应对。
接下来再跟大家分享路路博士(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在样地给我们讲如何识破带蛱蝶属的伪装。路路博士说这是带蛱蝶属的,习性是咬断叶脉,拟态枯叶尖。穆蛱蝶属的是装屎,不咬断叶脉使其尖端枯萎。都是拟态,套路有差别。
路路博士给我们几个志愿者现场演示的教学视频:如何在野外快速寻找毛毛虫(鳞翅目幼虫)这个演示就是我们每天白天的工作内容啦,看似很枯燥,实际上相当有意思的,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令人惊喜的发现。(可以去视频号:卷尾  里面自己找来看看)


大家好,今天继续分享都堵村后山,这里(海拔1100)就是前一阵发的那只飞迷路(飞到海拔400)的大蚕蛾的老家。这个就是那个大蚕蛾的茧,在这边的样地里看到了好多,都是在栎树上面。
在这边的样地里看到了好多,都是在栎树上面。这个是我的同伴拍摄的,毛毛虫为什么用这种收尾相连的方式爬行呢?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毛毛虫在叶子上爬行的时候,是一边爬一边吐丝的,然后它在自己的丝上爬,这样摩擦力大,抓地力强,不容易掉下来,即使掉下来,也会有丝连着,不会彻底掉下来。但是这个视频的毛毛虫太有趣了,它们为什么以这种方式排排队爬呢?我也不知道,路路博士也不清楚,群里老师们有知道的吗?
1天了,最大收获就是不怕毛毛虫了。同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毛毛虫和植物是有专属的关系的。一类毛毛虫,甚至一种毛毛虫就只在一种或者两种植物上,就是说它只吃特定的植物叶片。
某种灰蝶的卵,就只在椎连栎的粉色嫩叶上面
这一枚白色的灰蝶的卵,它其实不是光滑的,它上面有美丽的结构
然后发现,山合欢的嫩叶上,也有灰蝶的卵,目前看卵的形态是一样的,等把灰蝶幼虫养大了,羽化以后才能鉴定出来具体的种,也才能知道椎连栎和山合欢上的卵是不是同一种灰蝶产的
这一张看,卵的表面结构更加清晰一些,在样方里面,不方便,也没时间带相机进去工作,所以很可惜,目前的图片都是手机拍摄的,如果有时间用相机微距拍摄,效果会更好。
可能每种灰蝶的卵都不一样的呢。再推荐给大家一本有趣的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The Natural History of Caterpillar-Ant Associations 》,里面有讲灰蝶和蚂蚁的关系,这一对物种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有趣,相爱相杀,套路很多。
这是在样地里手机拍的几段视频,忙里偷闲剪辑在一起的,当时在现场,我们观察到,有灰蝶幼虫在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很多蚂蚁。大家应该能在视频里看到灰蝶幼虫,其中还有一直很大的幼虫,在27秒之后

我们在都堵村已经住了6天了,最近两周,村民都在忙着收割烟草。
这里属于玉溪市,大家都知道云南的玉溪烟吧?没准就有来自于这里的烟草呢
这个村非常穷,比西藏的阿里地区还穷呢。把烟叶固定好,挂进烤烟房,村民用这个烤烟房是免费的,一年中最大的收入是来自烟草
接下来,分享一个弄蝶的叶巢,这个植物是这种弄蝶专属的,但是我们不认识这个植物,它是藤本,茎、叶柄、叶子上下布满了腺毛,摸着很粘,手上会有很浓郁的柑橘味香气。弄蝶的毛毛虫就住在两片嫩叶中间。弄蝶的毛毛虫就住在两片嫩叶中间。但是它不会啃食自己的叶巢,它一般都是爬出来吃别的叶子,吃饱了以后爬回来睡觉。
这几天又看到好多蓑蛾,今天拍了一个大生境,这张照片里有2个大蓑蛾的房子,分别是不同材质的,看看谁能找到
不知道大家在野外是不是也会看到好多蓑蛾,这个样地里的蓑蛾都很大,而且也很大胆,动不动就冒出头来。
这个跟蓑蛾长得很像的是袋蛾。袋蛾的房子跟蓑蛾有点不一样。
蚁舟蛾,拟态蚂蚁的毛毛虫
天蛾,所有天蛾都有翘起的小尖尖尾巴
这样密集的毛毛虫,不总能见到,好几天只见到了这一次,刺蛾
蚕蛾
密集的毛毛虫就是在这样的样线上看到的
在这个路边,这么普通的生境里,我们今天看到了一只让路路博士尖叫的美丽奇特的毛毛虫
当时我正在附近找毛毛虫,路路博士忽然大叫“哇!——”她声音都不一样了,哈哈,我们立刻扑过去,路路博士很少尖尖叫的,她一尖叫,绝对要毫不犹豫地扑过去,哈哈。它很硬实,它的头的“龙角”我摸了一下,是硬的
路路博士管它叫:小青龙,她说她猜测可能是针尾蛱蝶那一类的
小青龙的生境照
一晃,跟着项目组天天找毛毛,找了两周啦,回顾一下我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不再爬毛毛虫了,连带着竹节虫、螽斯等等好多昆虫都不害怕了,这主要表现在,只要路路博士用手拿的,我也都敢让它们上手了,今天中午在野外吃午饭的时候,一只竹节虫爬到我的帽子上,又顺着帽子爬到了脸上,不但没有害怕,还甚至感到很荣幸,一种被它信任的幸福油然而生。

大家好,今天转场,下午时候离开了都堵村,住到了元江的豪华酒店,洗衣服洗澡整理,一直忙到现在(半夜十二点)。
最后一天的样线
一只神奇的虫
看到一棵好粗的清香木,丽江棒棒会有卖这么粗的清香木,我记得标价好几万……
一只红蜻蜓
禾本科上的毛毛虫——带蛾
盐肤木上的毛毛虫的叶巢
叶巢“缝”得相当仔细,里面住的是一只螟蛾
最后的半天时间,路路博士带着我们全体志愿者,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做了一次以毛毛虫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
路路博士在给孩子们讲毛毛虫的故事
志愿者伙伴在演示和昆虫的亲密接触
这是我拿着一只翠蛱蝶在为孩子们展示
孩子画的天蛾,把天蛾的特点都画出来了,村里孩子们的观察力很令人惊叹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的小小心灵播下一颗种子[加油]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行人回到了元江县城,大吃了一顿鱼火锅,还吃了好多不很甜的小蛋糕。
昨天太晚了,没来得及分享,其实昨天在野外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一只4龄的灰蝶幼虫,比较大一些,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它的触手。
它的触手的作用是释放蚂蚁报警信息素,让蚂蚁们接受到“同类的报警”迅速从各地赶来。灰蝶不会让蚂蚁白来,蜜腺器官分泌蜜露,是它给蚂蚁做的“奶茶小甜点”,蚂蚁非常喜欢。所以,灰蝶幼虫理所应当地得到了蚂蚁们的保护。
而灰蝶的指定宿主山合欢上也有蜜腺
山合欢的嫩叶上,本来就会有蚂蚁。所以灰蝶妈妈产卵在这里,之后毛毛虫再来个双重套路,这就很保险。所以,在野外的某些树种上看到很多蚂蚁,就值得凑近去看看。虽然大部分都是蚧壳虫之类的,但是万一有个灰蝶毛毛虫呢?
灰蝶幼虫的拟态也特别好,很像山合欢的嫩叶,几乎可以乱真。我有一次都把它当做嫩叶捏了一下。它手感并不很软。
自然界的关系学,真是很玄妙而有趣。
群友互动——小丸子:关于这个蜜腺和蚂蚁的,我也拍到了
精彩继续……
分享、校对:卷   尾
收集、整理:清香猫
编辑、发送:一   帆

壹木瞭然
杭州壹木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联结,以科技手段降低联结成本。以建立完善的自然教育人才培训体系为近期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