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海报
▼本期视频
主持人:
陈瑶:
我先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说,然后大家如果说有什么想探讨的,我们结束了之后也可以稍微探讨一下。
《菜市场》这本书为什么要写?这要从我个人的很多经历来说;也是之前咱们读书会何老师在线上的那次分享,有很多启发,我们很多事情也都是一步一步才做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也在回顾为什么要做这个。首先,我跟自然同行了十年,看这个画风大家也能知道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少儿教育的内容,都是偏比较可爱卡通的这种风格。
2014年召开了第一届自然教育论坛,我也是从那一年起开始了解自然教育的,到我上研究生做科研,然后做一些校内的---比如说带学生、带小孩子做一些自然教育活动,再到我毕业之后一直在从事自然教育这个行业的工作,到21年、22年,我后面做少儿线上平台的一些内容。这两天,在做跟少儿教育有关的素质教育。自然教育整个贯穿了我这些经历,才会有这样一个书籍诞生。
我之前的经历稍微讲一下,大家可能会知道为什么这个书现在是这个样子,以及我从哪一些方面逐渐积累了这些内容,一是从本科一年级到硕士毕业---2018年,这就有将近七八年的时间,都是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面学习,在这当中积累了比较多的专业知识。
研究生的植物学,很多时间我们要野外考察、采样,基本上都是跑全国各地,因为我的样品基本上国内为主,我跑国内整个过程还是蛮辛苦的,需要到野外和各个山头,拖着几个大行李箱,最右边这个图就是-----天天晚上压标本可能压到凌晨才能睡觉,这是研究生期间的常态。在这个过程当中,锻炼了自己的一些心性,就是这个时候坐得了冷板凳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这也跟我后面能做内容研发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生开始这个工作之后,一直在做自然教育内容的实践。第一张图,是我最早在浙大校园里带一些老师的小孩子,带他们认植物。到后面更多,因为我的专业课还有其他的昆虫学这些等等都会涉及到。毕业之后,带小朋友们还有家长,有非常多这样的自然教育经历,在这个过程当中,为我有些方面做了铺垫:一是我对自然的理解,另一个是我跟这些真正来参与活动、想要参与活动的人建立了比较深度的连接。我知道这些小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以及这些家长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能够被激发出来跟孩子一样的好奇心。这样,在实践过程中,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包括我后来为什么能做线上内容,也是在这当中积累起来的,对于用户的一些洞察也好,对于跟儿童实际打交道当中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才做后面的一些事。
后面,我做线上这些少儿教育的内容,是有一个小小的跨界,因为之前相当于我还是在科普自然领域,到了线上平台是更靠近出版这个行业了。我们接触到的内容基本上是少儿绘本、动画课程、电子书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接触到了非常多国内国外的优秀绘本。对于少儿绘本,可能一年会看不说几千本吧,五六百本还是会看的,会有非常多的内容,包括很多是需要我们到了站内之后都要各自审核。
在这个平台呢,还是蛮幸运的,有了一个机会能够自己主导策划,做一部动画片。大家知道,我之前也分享过,做动画片的成本很高,大部分公司不会主动投入太多精力做这个,除非是专门动画公司。当时很幸运,这个项目落到我头上,挑了自己擅长的植物这个方向来做动画内容。它跟我后面这个书,我现在回想是有内容承接跟关联的,虽然它们是两个时期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你能看到之前在动画设计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拟人的角色,我要求插画师、动画师做设计的时候还是要贴近真实形象。但是给他卡通化,我相信很多群友都是植物达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是谁。卡通形象更多的是会让孩子感兴趣,他能够愿意看,平常我自己带活动,就有很大的感受。在线下的时候,孩子对于植物的兴趣是远远低于对昆虫、对动物的兴趣的,因为植物是不会动的。那在动画里面,我们赋予了它这样一个形象,能够拟人,能够动态,让植物也能够跟动物一样,比较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这个基础之上,考虑到我们是科普的内容,会做一些实景的东西。比如这个部分是跟前面的考虑类似的,我们在设计里面会做一些故事,还有一些冒险闯关这样的行动。这个也是符合孩子的认知以及他认识事物的方式,设置了一些现在很多小孩子喜欢的各种各样的集卡、游戏,那我们的科普也可以借鉴这一些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做。
还有知识点这一块,这本《菜市场》绘本---可能大多数人对绘本的认知,如果没有翻开这本绘本的书友或者老师会觉得说: 一本绘本基本上是几千字吧,大众对于绘本的认知可能是五六千字、三五千字---看年龄段不同,一般都会给他讲一个小故事。但是《菜市场》这本绘本里面有6万多,文字量是非常大的。
这个动画涉及了非常多的内容,虽然我们只有15集---每集六到七分钟左右,但是也讲了非常多的内容。刚刚讲到了,光有动画的形象,可能不能够让孩子真正了解到这个东西实际当中它真的长什么样,我们每集动画里面,还涉及了实景部分,这部分是真实地展示这一集动画当中要重点展现的植物。比如说这个入侵植物水葫芦,还有王莲、石蒜这一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
这个部分也是同样考虑到小孩子的需求。这是我们线上做一些互动的,线下如果说拿到《菜市场》第一版书的,应该也拿到过里面有一个护照手册,是跟北京的首农合作的,可以去各个店里面打卡的,也是类似的效果。在动画里面呢,我们更多的是让他每一集要完成一个任务,在任务的这个环节当中,我们能看到,比如说右上角有个小狗、有椰子、有个蒲公英对吧,这里熟悉自然教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这里是要讲种子传播的部分。“植物妈妈有办法”,大家都知道,这个部分是让他们做这个,比如说椰子应该在哪里,是水力传播,就是把椰子拖动到水中,它会有一个动效,随着水漂走了。然后会有风把蒲公英吹起来,我们了解了风力传播。包括动物,小狗把苍耳带走是动物传播,那就通过动画这些比较有意思的互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当中学习了。集卡的过程,我们也设置了每一个卡的难易获得程度。当时因为技术有限,也不能说设计得非常高端。这些有趣的形式,《菜市场》也有传承和借鉴。
讲这么多之前的经历,想说的是《菜市场》这本书写出来,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是靠十几年的积累,慢慢的各方面不同维度能力的积累,慢慢地促成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很重要的一点是2021年,这本书当时要写,是朋友推荐跟出版社建立了联系,然后来共同创作做这个内容。现在除了这个《菜市场》之外,也在参与其他内容的编写,还没有出版,后续还会有其他的内容给大家分享。
今天讲的这本书,我不会把所有内容讲一遍,但我想要分享一些,可能大家看书的时候不一定关注到的,我会在这边跟大家分享。
比如刚刚说到了这本绘本,它并不是说一个千字或者几千字的这种小故事形式,而是有6万3千字,里面内容非常多,有海量知识;讲到角色,考虑到整体来说它还是一本童书。但是就它的内容量来说,它对于自然入门,以及对自然这一块感兴趣的人----不管成年人也好,还是年纪比较大也好,都可以看,因为里面涉及到---并不是说教小朋友这个是橙子,那个是芒果---更多的是关于《菜市场》延伸出来的很多内容的分享。整个内容是由角色加故事加科普这些组成的。
先讲一下角色。可能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的,不一定大家看书的时候关注到。大家肯定看到有很多动物形象,因为这本书一开始是想以童话的视角讲科普,主角獾太太---我自己看了,当然群里很多书友也看了《柳林风声》---应该看过,獾的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后面在策划这个绘本内容的时候发现,作为这样的一个角色是非常合适的,为什么呢?在整个绘本里面,考虑了动物的食性来做这件事情,因为獾在自然界当中是一种杂食性动物。由它来带领我们闯入这个星光小镇,带这个小朋友找这些水果蔬菜、找肉,找这些粮油米面是比较合理的安排,让獾太太跟他做了这样的一个链接。另外呢,书里面还有很多其他角色。想要涉及到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动物,当然也隐藏了我个人的一些认知,比如说竹鼠,大家都知道,对吧,网红华农兄弟的烤竹鼠,这样的动物角色有的是中国特色的,比如说大熊猫、能看到金丝猴,还有像竹鼠或者是兔子----兔子可能是一些常规的。包括后面有店铺----那个肉铺里面的狐狸原本是想以藏狐形象出场的。但最早一版这个内容设置的是一个奸商形象,后面如果说看过这本绘本的人会知道,狐狸是一个非常热心的角色,完全跟我们以往对狐狸狡诈的印象是不一样的,这个绘本故事里完全没有这个刻板印象。换成了故事里面的一个热心的角色,正直的形象。这本书呢,有很多朋友跟我反馈,是内容真的很多,一开始因为他们看封面就觉得是个童书,可能一下就看完了。看了之后才发现,里面太多内容了---我自己看过的,如果仔细看一遍,可能都得花好几个小时。在这个内容当中,可能给大家拆一下,如果说家里有小朋友的,可以带他们这么看:如果说年纪比较小的小朋友,可以先带他看故事,因为在每个画面里面,所有三个大篇章里都是有故事贯穿起来的。
小一点的小朋友可以先带他们看故事,会比较好理解一些,因为其他的内容我们能看到的,比如说在这个兔子的铺子里面,有非常多延伸出来的内容。但核心就是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是獾太太带着小怪物来到了兔子蔬果铺,它想要先解决孩子嗷嗷大哭的问题。在这看到了非常多的蔬菜水果,在这个页面里面会有延伸出来的、非常多的知识。可以给大家稍微看一下,像这一类知识点的展示,它不是光讲菜市场;更多的是,在菜市场里面,孩子们可能会吃到花,吃到果实,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他直接科普一些常见花和果实的类型。那是一些植物学的知识会在里面出现。其他的也是一样的,像一些基础的结构,这些都会在绘本里面讲。
刚刚讲到,这个设计是把所有菜市场里面能看到的,跟肉跟荤菜相关的所有东西都集结在这里。当然会有一些分门别类。我们能看到上面这个海鲜铺,斑海豹也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它也会吃这些虾蟹、贝壳。所有摊主也好,出现的一些动物,都考虑他们的食性,才给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的。这个可能我不讲,或许有的朋友可能不会发现,也是想在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下。扬子鳄是国内的一种濒危保护动物,因为它是在河里的,体型相对来说小一些,在河鲜这个铺子安排他当老板。还有其他的也是一样,像这些牛羊铺子就安排的是东北虎。家禽这些鸡鸭鹅安排的是黄鼠狼、臭鼬这一类角色。整个铺子里有很多,每一个对开(左右页)---后面会单独讲,每一个铺子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故事,还有自己延伸出来的一些内容。
仓鼠的铺子,仓鼠的角色不是一开始定的,原来想要定一个更有特色的比如说红白鼯鼠一类的角色。后面考虑到生活当中,孩子们接触比较多的还是仓鼠,然后我们考虑到仓鼠有会打洞的特性,这个铺子就安排在了地下的洞穴当中。那是三个大的不同的场景,我们能看到,也是有一些变化跟设计的。仓鼠还有一个特性,是喜欢囤粮食,它每一个地下洞穴是非常有差别的,每一个会跟我们人住的一样,会有功能分区,还是蛮有意思的。在这里呢,给大家大概展示了一些。
这里面大概的一些展示样式,是图书的内容。它不光是讲述“这是胡椒、那是花椒、这是茴香”,更多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比如香料的传播。还有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比如说合成的香料、天然的香料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五谷杂粮这一块,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之前童书做多了,我们发现不光孩子们,大人对于这种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国内比较有名的彭懿老师,有一本叫《我用32个屁打败了睡魔怪》,非常火,那书里面也涉及了非常多的,这种小的点,有趣,比较有意思,可能大家都会感兴趣的一些点,不是板板正正地给大家讲知识点1234这样说。
刚刚分享了这本书里可能大家一眼不会直接关注到的一些点,希望大家再翻这本书的时候能有一些新的角度看这本绘本。
前面有老师跟我交流,说自己也是经常喜欢逛菜场,但不至于到沉迷逛菜场的程度,偶尔会到线下的菜市场买一些,有的时候不买,是光逛,拍一拍,因为杭州也有这个网红菜场。这是宣传片,大致给大家看一下。我觉得菜市场对于儿童以及对自然万物感兴趣的人来说,它是一座很好的博物馆。对于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疗愈场,我们在这个里面,现在菜市场不光能买菜,还能吃喝。这个是杭州的文二菜市,也是一个网红菜场。我们能看到里面有非常多有意思的。
江浙这边的菜场,尤其杭州应该是比较有特点的,是竹笋。我的家乡临安产非常多的笋,这是我前两天逛菜场的时候拍的。现在能看到左边这个是冬笋,中间这个是春笋,也挺有意思,菜场里面冬笋跟春笋一起上了,还有笋干,可以看见杭州人是多么的喜欢吃笋。
还有,我们这个小葱可能没有放,前几周在北京的时候跟大家聊到说,北方家庭去菜市场买菜,对于小葱可能是不屑一顾,因为大家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买大葱。
在南方菜场里面,大家可能是买三棵两棵小葱,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情。那各地的菜市场,大家逛菜市场的这种买东西的文化,跟人文有很大的关联了。包括饮食的口味,我们也能在菜市场里面看到,跟当地气候,包括种植的果蔬、养殖的肉类也好,都有很大的关系。我这边放了茭白,还有一个莴笋没有放,我跟甘肃朋友交流的时候,他就说他们小时候从来都没有吃过笋,但是一直都觉得哪一个是笋呢,莴笋是笋,包括茭白,很多人也叫它笋了。但在我们的餐桌上,真正的笋是中间这几种,它才叫笋。然后包括现在应季的一些,我们能看到,我不知道北方吃不吃像这个南瓜藤?还有这个地瓜叶;还有这个很多木耳菜这种叶菜,可能有些地方是不会吃的。最近应季的是板栗,像杭州这边板栗现在已经上市非常多了,在北方应该也挺多的。
上次在苏州逛了这个可能是国内第一个网红菜场吧,叫双塔市集。在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快朵颐,有非常多的美食店铺在里面。另外,还有很多生鲜食材。当时为了做活动,我没有把很潮流化的一些元素都展示出来,因为它的设计还是跟现在年轻人的需求匹配的,不管是布置还是氛围也好,都偏向于比较潮流的。它整个环境相较于平常见到的一些农贸市场会整洁非常多。
苏州像蟹这些比较多的----就跟刚刚说的,每一个菜市场可能都藏着当地的一些文化,还有跟气候相关的非常多的饮食。
讲一下我走过的比较有特色的几个菜场。这个是我在昆明---当时转火车还是转机忘了?是中转,中午吃饭的功夫,我就在昆植旁边有一个待拆迁的菜市场里逛了一圈,可能就半个小时,不到一个小时吧,发现昆明的菜场有很多跟杭州不大一样。能看到,比如说这个马蜂也能吃,另外是西南地区经常吃的鱼腥草,是做菜都会放这个,包括云南当地喜欢吃菌子,有非常多的野生菌。
最近走了比较多次的版纳菜场,那版纳的菜市场就更丰富了。当地有一句话“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你能看到在他们的菜市场里很多奇奇怪怪,各种各样你觉得匪夷所思的,居然能吃?!一些动物也好,植物也好---这里展示的是我拍的部分,像版纳当地有吃花的传统,有各种各样的花被搬上餐桌;这边展示的是中间这排,左边是蝶豆花---我感觉它跟北方的槐花类似的,我们临安吃紫藤花,不知道有没有人吃过。各个地方产的东西不大一样,但它们都是一些类似。另外,版纳当地还有个特色,他们特别喜欢吃苦---苦的东西。在这个菜市场里面能看到非常多苦笋,最右边这个是苦果。这些都是带有苦味的,包括当地类似青菜的一些物种,都是带有苦味的,一般到了当地的外地人还是吃不习惯的。然后他们会吃得很生猛,会吃一些生肉。你看这个底下这罐红的不是辣椒酱,是生腌的牛肉、生腌的猪肉,这些东西他们可能就这样拌一拌差不多就能吃的。他们还喜欢吃些酸的。这里没有什么展示,主要是一些水果,还有一些酱料。还有很多的是虫子宴,云南当地,刚刚讲的昆明菜场里也有这个。版纳菜场里也有。这些菜场里面,建议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身边的菜场看,发现本土的特色物种,以及通过这些物种了解本土的一些饮食文化,还有人文的内容。
今天的菜市场里面,我刚刚讲了,不光能买菜吃菜,还能了解其背后的内容。我们当时在双塔市集,做了一场直播,当时在线下,氛围也也挺奇妙的,我们在直播,底下有一大群人,坐在不同的摊位上用餐,还是非常热闹的那个菜场。
我在网上看到也有很多人在做了,包括拿着绘本到菜市场里面,他们自己设计一些研学的,比如说单页或者是手册或者是这个绘本馆里的老师给他们讲完绘本,直接带到实际的菜市场里面,边学绘本,边了解菜市场,这样还蛮多了。今年也有一个契机,我刚好在策划冬令营,《菜市场》这个绘本冬令营的场地我们就放在西双版纳,以这个菜市场为重点,我们打造的内容,会做这个菜市场里面的一个专属途径。那我只分享一些,可能我自己做了,以及看到别人目前拿着这个绘本在做的一些事情。
在菜市场里面有很多种打开方式,年轻人可能纯粹的是想打个卡,拍个照,也有的人是想要找自己喜欢的美食,慰劳一下辛苦的自己。
这个是我的小红书,我最近才开始在小红书上分享一些,比如说博物,还有自然观察相关的内容,如果大家平常也在做这些事情,或者说对这些感兴趣的,我们也可以一起来交流。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黑鹳:
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是一个家长,看到你画了《菜市场》,但是你们是小动物的一些形象是吧?相当于小动物,带着小朋友逛菜市场,我就会觉得很奇怪,好像是动物要吃动物那种感觉。除了蔬菜一类的,为什么当时没有想过,是把它创造成比如说卡通的那种小朋友或者是卡通的大人带小朋友呢?
陈瑶:
这个我刚刚前面有讲过,因为做这本绘本之前做了很多的事情,包括动画这些的。当时设计本来就想着是要以一个童话的视角来设计绘本,也为了让小孩子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吧,如果我们把它设计成人,我们跟小孩子讲,刚刚我讲的动画片里面一样,跟他讲这个是植物怎么怎么样,是一个道理,他本身对这个事情如果不是很感兴趣,我还是以一个常规视角分享的话,很难吸引到他。
另外,因为科普里面,我在动物的身上,不光光它承载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我在里面有一些隐藏的科普成分,比如刚刚讲到这个动物的食性也好。如果愿意探究的小朋友,他可能会想这个为什么是獾,为什么这个吃什么、那个吃什么,他能在熊猫购物的那个场景当中,他就知道很可能熊猫是吃哪些东西。其他一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又是什么,他可能会感兴趣。在我设计的初衷里,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叫《菜市场》的绘本,它更多的是以菜市场作为一个基础,延伸出来做更多的科普内容。
关于人的绘本已经有了,在做这本绘本之前我是没有看,后面我还找了一张图,是《24个菜市场的环球之旅》里面我们能发现,以人来设计的,已经有这样的绘本了,但它的视角跟我们这本绘本展开的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更多的是展示菜市场里面的内容,包括这里面的工具是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国外引进的绘本,它更多的还有语言学习的成分在里面。那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菜市场这个载体,延伸出来更多其他相关的内容,我本心是想让孩子包括看这本书的人---所有的人能够通过在菜市场里面慢慢地延伸到它可以观察大自然当中的很多其他的东西。这里可能更多的是给他们讲了一些观察方法,隐含了一些这种拟人化的角色的话,更好的代入吧。因为孩子认知上来说,很多现在能看到的是文学类的绘本,电子书居多,学校推荐的也是这一类的。我们很难说一个纯科普内容让孩子接受的,还是要有这样的一个方式转化,让孩子轻松地迈入到这个门槛里。
马贝贝|远志:
刚才有老师打字问:他好奇这个文字创作和绘画创作是怎么在进行的,是先有的哪个部分最后怎么统一的?
陈瑶:
是先有内容,文字、故事。所有画的东西都是基于创作的文字内容基础之上展开的。大部分的绘画者可能并不是这个专业领域的老师,我们会在他画之前有明确的比如说场景的需求,以及我这个形象的参考都会给到实物,比如说这个动物长什么样,我就会给他一张照片或者图参考,他在这个基础上创作这个场景里面的内容。是先有文字、先有故事,然后跟画师探讨。要告诉他们,你写这些东西的需求之后,再由绘者把它转化成画面,是这样的。接下来有多轮反复的审核、校对,因为这个绘本的绘图比较特殊,他用的都是水彩,都是在纸上画的,并没有用比较现代,比如说做动画那个AI,或者说在电子产品上面作画。这个改稿会比较麻烦和困难。有一些我们有部分这个形象,每画一张画都是非常花时间的,我们也是在尽量保证严谨的基础之上改动内容。
海报 :紫叶
文字整理 :汪远方
校对:彭灵、陈瑶
排版:邹艳
图文发送: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