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自然读书会 | 第364期 | 《久在樊笼里,出门即自然》

乐活   2024-11-08 08:30   广东  

本期海报


壹木自然读书会第364期《久在樊笼里,出门即自然》,由胡勇老师分享,以下根据腾讯会议室和胡勇老师提供的资料整理。


本次分享的视频:



主持人一帆

大家好,我是一帆,今晚将由我主持胡勇老师的分享,他分享的题目是“久在樊笼里,出门即自然”。我跟胡勇算是老朋友了,深交许久,这两年更是多次见面,尤其是八月份,有幸在宁波跟着胡勇参观博物馆和他的一些作品,听他讲故事,上个月,在中山更是见识了胡勇老师的“光芒四射”,估计有些人对他不是很熟悉,下面我还是跟大家介绍一下。


胡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项目经理,汇绿园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园科中心总工程师,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宁波市林学园艺学会自然教育分会理事,宁波植物园科普导师。


这些年,胡勇担任宁波植物园科普志愿者,组织“身边的自然” “让花园玩出新花样” “生物多样性城市微体验地”等科普活动,长期在社区、城市绿地进行园林、植物、生态文化科普,目前已形成“自然绘本体验课” “小小科学家” “自然艺术家” “美好生活家” “公园是如何建成的”等系列课程。胡勇已组织科普活动100多场,直接参与人数2000多人。


参与策划多场植物文化展览,观展人数达10万以上。他组织策划各种科普系列讲座、自然教育系列活动,并担任部分场次讲师;参与策划宁波植物园 “见证百年·草木华滋”庆祝建党百年植物主题展并担任讲解员。


最牛的是,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推荐的科技志愿者,胡勇荣获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胡勇:

我听到一帆大师这个介绍,我有点惭愧,有点笑场,不管怎么说吧,在自然教育这个行当里面算做了一点点小事情。废话不多说了,我开始我的分享。题目是“久在樊笼里,出门即自然。”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我们宁波大学的陈建平院士说的,他到我们社区来参观我们的微植物园的时候,提了这么一句话。今天晚上主要讲的是在我们宁波市南门街道的万安社区故事。


18年的时候,我们万安社区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人人都是幸福社区的幸福规划师。”从2018年开始,我就在我们社区做一些自然教育活动。


开始我带着我女儿去玩了一些,那时候在社区还没有开始做,主要是在北仑、我们所住的这个社区之外做的一些自然教育活动,后来2020年的时候开始在社区带一些活动,主要是因为觉得在外面上的课多了,有那么一点经验了,在自己社区上课。不觉得会丢人,那么就开始在社区里面做一些课程,但那时候人很少,3-5个人,就算1个人,我也做。



后来参加一些朋友的展览,也会在商场里面做一些讲座。这个是2021年9月份在印象城做的一个讲座,我在小区里面锯了一段天牛蛀干的木头去讲,讲着讲着呢,慢慢人就围上来了。说明讲的水平有提高,也说明当时宁波市民所看到的东西可能确实没那么多。


在我们很多人的努力下,自然教育应该在宁波市开展的是如火如荼,影响慢慢大了起来。




这个是在望春的活动,带着他们讲故事,还有讲桥梁的,这是叫了一个师妹上海市政总院的,在我们江夏街道讲一个桥的讲座。



2022年那年疫情刚好放开了一点,我在我们社区组织了一个舞龙队,自从这个舞龙队开始,我在社区就变得有点名气了。




我还被华茂教育基金会邀请去舞龙,带着一帮小朋友,从上午到晚上,从制作龙开始到晚上表演。这个节目得到了当天的第一名。我们宁波市实验小学也把我们这个舞龙队邀请去做开学第一课的那个表演。从舞龙队开始我在社区好像突然有点小名气了,做这个自然教育慢慢人就多了。



所以从2022年春节以后,这个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我跟社区的居委会产生了更多的联动。



我那时候在宁波植物园做科普老师,宁波植物园的万博士也很支持我的工作,我们就想着是不是在万安社区设立一个植物园的园外科普基地。



刚好在2022年的3月份,有个植树节的活动,于是我就把万老师请到了我们万安社区,在我们的那个三角地一块废弃的土地上面,他捐了两棵国家一级还有二级的保护植物,一个是珙桐,一个是银缕梅。但是珙桐树当年就死掉了,银缕梅一直就活得很好,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小小的珍稀植物园吧。


我跟万博士就一直在商量,这个园外科普基地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微植物园,然后我们就在网上搜一些资料,有没有这种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微植物园,万博士后来确定一个事情,我们可以在宁波市做第一个有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微植物园。



我们开始论证,万博士想把一个小小的中庭绿地改造成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万博士带着植物园的老师过来定种,拿着这个标签牌,一棵一棵树定种,我们打算挂上去,但是原来的那个绿地,它不是很丰富,我们想丰富它的植物。



在3月份植树节开始种树以后,我们就跟社区提出了一个微植物园的做法,在7月份。南门街道邀请了陈建平院士到我们社区来考察。


他在考察的过程中就写下了这句话:“久在樊笼里,出门即自然”。他肯定这种在家门口做微植物园,实现这种自然教育的做法。



但是这个事情一搁、又搁了一段时间,一直到2023年的3月份,我们微植物园的1.0版本才做好,它做好是这个样子的,讲真话,我是从做园林的,它这个还是太园林化了,跟普通的街心公园口袋公园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可能物种上稍微丰富了一点,但是它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就想着怎么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植物园做出来,但我们也只能等待机会。



我们一直跟社区在沟通。有这么一个事情来了,有钱了,在2023年的时候,万安社区启动了未来社区的改造,我们也是沟通了很多次。这里社区就安排出了一些钱,作为自然科普馆跟微植物园改造的费用。



一开始是这个样子的。在公园里面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林下空间基本上都是麦冬的天下,没有种其他东西,因为阴了以后其他东西都长不太好,或者说其他阴生植物,它养护成本相对比较高,或者比较贵,所以很多地方都选择了种麦冬一了百了,但种麦冬有个问题就是人很不方便进去,作为我们自然观察来讲,它不是一个很友好的草,它长出来是一大坨一大坨的,脚踩下去可能会踩空。


但是我们这个老小区,万安社区的书香苑小区,园子的上层很茂盛了,社区的居民不愿意把上面的树砍掉。我觉得把上面的树砍掉,再种进来,那也是太浪费了,钱也不够。于是我们就确定对林下的空间进行改造,万博士跟植物园的陈越老师一直在指导,这个就是当年的情况。




改造之前就把它下层的麦冬基本上去除了,做了一些专类的园子,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微植物园呢?这个我在这里也不多做解释,我们万开元博士在这里做了一个标准。微植物园的建设导则,发布以后,到时候请他把它发到群里来,大家都可以看一下什么叫微植物园。



把这些处理掉以后就建成了这么一个园子,一个自然科普馆。把原来的麻将室跟乒乓球室做了一个自然科普馆,做了一条植物的进化之路,双子叶的阴生花园,单子叶的禾本花园。别人在这里观察植物的时候,他能了解到植物的这个发展过程。至少有这么几个小小的专类园以后,我觉得它跟那种微植物园或者跟植物园的建造方式,它是比较相似的,这个留空的地方都是我们留下的石子路,是为了方便孩子去观察。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就是原来的物业办公室。叫书香苑居民自治服务站,里面是放了麻将桌跟一个乒乓球室,我们也没有占用他的其他的空间。我说了一个词叫做盘活存量墙面资产。



什么叫存量的墙面资产?就是它有些墙是没有用的,那我们就把这个墙面做起来就可以了。你不要跟社区的阿姨去抢空间,那你抢不过的。就用他们认为没用的这种墙面来做一些科普馆,于是我们就做了这个白墙,做了一些可以活动的的架子。



这个也考虑到一楼比较潮湿,那么我们是用的铝合金的架子,这个框子是可以拆卸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展品拆到别的地方去,这个就是我们做的昆虫墙、种子墙,还有鸟类墙。



这个地方我们看一些视频介绍就可以了。





怎么在这个微植物园跟这个自然科普馆里面实现自然教育的功能呢?我们是这么想的,作为微植物园,它有将近1000多平方的一个场地,我们那时候想是联系我们一个技术能手来开展一个花木医院的项目,社区的居民可以把他家里种的不好的,养的不好的,拿到我们这个植物园来,我们给他看病,做一个花木医院。


小孩子可以到这里来进行自然观察,也可以来共建这个博物馆,这些种子,这些昆虫它都是易耗品,都是要消耗掉的,那么这个展品怎么来补充呢?你不可能一直靠街道来补充,靠社区来出钱。


我们会带领小朋友来收集他身边的种子。收集身边的这个蝴蝶或者说其他的昆虫标本,这样我们能保证我们这个展品它是经常在换,它经常是一个新的,有活力的自然科普馆。



我们做过共建种子博物馆的自然教育活动。他们拿过来的是什么呢?都是吃的水果,比如说这个榴莲,菠萝蜜。但是他没有拿一些比较奇怪的种子,比如说草莓种子,还有那个百香果的种子,我不知道你们大家有没有见过那个百香果,应该都吃过,对不对?百香果的种子是很漂亮的,那个看起来有点像西北人嗑瓜子一样,在那个大门牙上有两个缺口一样。


我们就发动这些小朋友把家里的瓶瓶罐罐,你们看到我们那个种子博物馆上的这些都是瓶瓶罐罐,他们家里过年吃过的坚果的那些瓶罐子。都拿过来放在这里,然后把他家里吃过的那些种子慢慢的拿回这里以后,我们会贴个名字,这是谁谁捐赠的,这个就是我们共建这个种子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所以这里可能展品经常会换,但是它有不同的故事。跟每个社区的每个小朋友或者跟其他的人会有链接,他可能去旅游了,他会想着带一个种子。虫子也是一样的,我们会上一些昆虫课,上两个星期我们就上了那个养独角仙的课,这个独角仙发给大家以后那经过七八个月的养殖,他们会把可能会死掉,死掉以后做成标本,他愿意的话,就捐献到我们的标本馆里面来。这样的一个共建博物馆,它是可以互动,有成长性的科普馆。



我刚才也说了,我们的设计是那种模块化的。比如说我们这个社区建了个自然科普馆,



另外的一个社区可能建个海洋馆,贝壳馆或者是建个鱼类馆,那这个鱼类馆的这个标本就可以换来换去了,那么我们一个街道,可能有十个社区,那么十个社区各建一个这种科普馆,那么相当于就是他拥有十个科普馆,因为他的展品是可以轮换的。他的课程也是可以轮换的。



我们在公园里面建了一个馆,这是我们参与的另外一个馆,在北仑的凤凰公园,叫城市绿野生态馆。那我们这个就是以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为主题,从外面这个木墙上的画也可以看得到,是我们人在种树的这么一个过程。



它这个展馆我们设计的比较独特的就是这些帷幔,这些展板是可以升降的,它可以升上去,可以降下来,升上去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大厅,可以开会,可以搞各种培训,降下来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展厅,而且这个展厅的内容也是可以换的。这个帷幔是可以换的。这个我们是以植物跟人类的关系作为展览内容,下一次我可能是做鸟语,再下一次是做虫鸣,主题可以换,但是这个硬件设施是投资到位了。



我们邀请了一些画家对花粉的传播,画了16幅画。


然后也做了一个二维码,我们这个展板上也是有二维码的。有大朋友扫的二维码,也有小朋友扫的二维码。小朋友扫的二维码就是儿童叙事风格的,大人扫的就是相对正式比较科普的。大人跟小孩子扫的码不一样。



这个也是王东超提供的标本:香料、纤维跟染料植物,



这是一些展板,我们举几个例子,有植物跟人类的关系,我们分成了两大类,一个是物质方面的一个是精神方面的,我们取的题目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这个葫芦是在道教里面经常会用到,我们就给它取了个题目,“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就是那个西游记里面经典的那个葫芦。



为什么我们一直想在社区、公园里面做?这种自然教育的目的,也就是用古道尔的一句话,我们只有去了解了,知道了以后才会有行动,行动以后才会有希望,所以我们是一直想在社区跟城市公园或者说城市绿地里面做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个基数做大。让他们不出家门,或者说到楼下他就可以接受这种自然教育,像在我们社区,我可能五点钟在群里发个消息,我们七点半就有十来个小朋友到我们的自然科普馆,到我们的微植物园做自然观察,就是实现了这种自然教育的目的,这个我觉得比较好。



我们有个小目标,叫推动城市绿地自然教育的发展,因为我觉得这个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这个最基本的一步。你不要想着去那些荒山野岭,不要想着去自然保护区,也不要想着去国家公园,那都太远了,对大部分人来讲那都太远了,他们能够出现在哪里?就是在社区。就是在城市公园,这种容易到达低成本,低风险的这种自然教育活动。当然了,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推广,毕竟这个钱比较难收,可能做公益相对来做好一点。



我还做了一个后备箱的博物馆,叫自然行走体验馆。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做了很多这样的箱子。应该有一些朋友有见过,这个箱子拿出去很拉风的。



打开箱子里面有很多展品,展品是可以用来讲故事的,像这个箱子就是我收集的各种的蜕皮昆虫的痕迹。这些展品小朋友很多人没见到。他能见到蜻蜓,但是他没有见到它退的皮。


像蝴蝶,他只能看到蝴蝶,但蝴蝶是怎么从蛹里面来的?他的蛹长什么样子他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就收集了这些它退的这些皮的这些痕迹或者虫的痕迹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都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因为他们没见过,或者没注意。对吧,还有蚕蜕,这个中药里面经常见的。



我也总结六个一的模式,我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有抄袭的成分。那时候我们就想建设一批道场,就是社区城市公园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自然教育基地,这个在深圳、武汉这些地方就做的特别好,然后要培养一支队伍,比如像我们宁波的队伍,我觉得宁波的队伍就很强大了,很高端的老师我们也有,像李修鹏老师,万开元老师。小山老师,张海华老师这些都是很高级的,像基层的,像我、紫叶,我们属于在基层服务的,我们也带活动,但是不一定有他们讲的好,但是我们也在带,只要有人来这个事情就好了,我们就负责把这些小小白带成小白,小白再跟着那些大师去学习。


我是做基础的,要创造这个教材。我们壹木自然读书会就有这个尝试。比如说这个可以玩一年的自然游戏第一本,第二本还有那个古画中的自然游戏,这个就很方便。不管是谁,你就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自然教育的人,他拿到这个东西他也很容易上手,而且他不费钱,非常非常省钱,所以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有一本是可以有卖的,有其他的三本好像都已经绝版了,有一本叫《可以玩一年的四季自然游戏》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的,这本书应该是网上有卖的。


如果有兴趣的还可以探索观察自然的方式。自然笔记我觉得是最成功的,我们宁波市也开展了,今年应该是开展第三年的自然笔记了,第一年是自规局组织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是生态局组织的,我想明年可能规模更加的盛大。我能够看到作者水平,而且他关心的点都是身边的点,比如说杨梅,比如说他去赶海看到了招潮蟹。要打造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那这个可能是商业模式。也可能是公益模式。


其实我作为园林企业来讲,最后的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可能是运营维护的模式,因为现在作为政府的投那种公用设施投入是越来越少的,那么在这个养护费打折的情况下,怎么保证园林企业能够活下去呢?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拿我们自然运营或者自然教育或者其他的场所运营来弥补这一块的损失呢。那这个就涉及到收费的问题了,总要有一部分挣钱才能弥补因为经费减少带来的养护费的减少,这个就是倒逼着我们的养护企业要做一些改变,还有倒逼着我们的城市管理部门,在建设公园的时候,它要建设一些低维护的低成本的一些花园。这些模式从源头上让养护费可以减少。



我现在打造了一个道场,以万安社区自然生态教育中心为中心,把课送到公园里面去,送到社区,送到学校,送进企业送进乡村,也想找一帮这样的朋友能够一起来做。不管是公益的还是收费的课,想把它做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不管是谁,只要来,我们都愿意合作,都愿意把这个自然教育往外输出。


用我们小丸子经常在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希望所有热爱自然教育的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城市绿地的自然教育推广做的越来越好。


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在社区自然教育里面做的一些探索,在万博士的指导之下,建了一个微植物园,配套了一个自然科普馆,做了一些自然教育活动。目前小区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那我也希望能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


一帆: 谢谢胡勇老师今晚精彩的分享!



END

海报设计 |  紫叶

图文整理 |  汪远方

校对 |  胡勇

图文排版 | 徐育超

视频合成| 汪远方

发布 | 一帆

壹木瞭然
杭州壹木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联结,以科技手段降低联结成本。以建立完善的自然教育人才培训体系为近期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