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4年8月值日生分享 | 4:虫虫与植物——一名西双版纳植物园动植物组志愿者的实时分享(哀牢山生态站)

乐活   2024-09-05 06:00   广东  

上接: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4年8月值日生分享 | 1:虫虫与植物——一名西双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志愿者的实时分享(布龙保护区)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4年8月值日生分享 | 2:虫虫与植物——一名西双版纳植物园动植物组志愿者的实时分享(干热河谷元江站)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4年8月值日生分享 | 3:虫虫与植物——一名西双版纳植物园动植物组志愿者的实时分享(景东植物园)


大家晚安好,今天是我们进入真正的哀牢山的第一天。
哀牢是傣族的语言,原来这里有一个哀牢国。“哀牢人”的后裔傣族把气味读作“哀”,把酒读作“牢”。如此,“哀牢”就是酒的气味或酒气。“哀牢人”的后裔傣族也有把“哀”作为“老大”的意思,傣族男性的老大一般都叫“哀XX”,那么“哀牢”就应该是一个人名。史籍记载的哀牢国国王世系中也有一个国王叫“哀牢”。我查了一下,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很神秘,由于大概两年前那次事故,哀牢山就更神秘了…在科研样地的范围内,还是安全的。
先来一张哀牢山生态站旁边的一个杜鹃湖的湖光山色。
这是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大门。
非常威武的所在
里面住的全部都是科研人员,图中的几位都戴着安全帽,手里拿着各种工具,他们是搞植物的科研人员,马上要进原始森林了
大院里有专家公寓、职工公寓、食堂、停车场。食堂的饭很好吃,今晚吃了好多红烧肉!
这是餐厅里挂的相框,我拍下来,一个字不落的读了,很是崇敬。大家注意到没有?吴院士两张照片,手里都拿着木棍或者竹仗,真正在野外的时候,登山杖非常容易丢失,好多专家都还是愿意在进山时现搞一根,用于开路,大家都懂得,一棍多用,爬山借力、打草惊蛇、挥掉蜘蛛网……等等用途。
吴院士在回忆中提到:“1981年哀牢山生态站建立以后,参与哀牢山生态站工作的科技人员,除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的人员外,还有云南大学生物系、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研究室、云南微生物研究所、云南地理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协作。1983年完成对哀牢山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其成果是编辑了《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论文集,该书由我主编,副主编是云南大学的曲仲湘和姜汉侨,编委是国内的有关学者:马世骏、江爱良、阳含熙、李庆逵、李文华、何敬真、夏武平、蒋有绪。
哀牢山生态站200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受刘玉洪站长要求为哀牢山生态站写了一段话:“从现有的事实看来.生物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地区生态系统中发生和演化的,被子植物和它相关的高等动物都是在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山区发生和发展演化。哀牢山地处东亚的热带边缘,是云南的热带向亚热带发展的过渡地带,她拥有的常绿阔叶林和中国江南(广至日本西南部)广大的常绿阔叶林是一脉相承,但异地分化的,也是全世界现有生态系统可能是白垩—老第三纪以来的森林的残余或其直接后裔,对全世界生态系统的研究来讲是至为重要的。因为她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唯一地域广大而类型多样的代表之一……” 在吴院士关于哀牢山的回忆中还提到了当初建站时候也有两位科研人员遇难了。
这里面提到的20公顷大样地,我们今天去了,我们的样地在大样地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生态站的海拔是2500,很冷,我们白天都是穿冲锋衣冲锋裤。
进入大样地,亚热带原始森林的气息扑面而来。巨树、厚厚的苔藓、蕨类植物、附生植物、满地的枯叶——这样的工作环境真的是心旷神怡。







我们请了一位认识植物的向导,他同时也是站里的工作人员。曾经带过搞种子植物的、蕨类植物的、两爬的科研人员进山。我们在样地里寻找毛毛虫。
大样地,非常有趣,进去后,我就感觉自己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哈哈
样地里五花八门的实验装置,有的,我都不知道是干啥使的……哈哈
地上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样线,这里面有的样方是5×5,有的样方是10×10,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不同的研究组只能用不同颜色的线。
大样地,有20公顷,当地人和所有科研人员都叫“大样地”,听着很亲切,从生态站沿着小路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是一片原始森林,科学的说是叫: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几乎每棵乔木、灌木都有标签,而且不止一个标签,哈哈。看,这么多标签,是不是很奇幻?
还有不少实验种植
以下四张都是南洋木荷,现在正是它的花季,大样地里面,满地落花。
遇到好多蚂蝗,这只眼看着在我的裤子上向上爬。这只眼看着在我的裤子上向上爬
同伴的武装不够彻底,被蚂蝗咬了,我穿了两条裤子,里面那条裤腿塞到袜子里,就好一些,但是隔着袜子,我还是被咬了
落叶上的蚂蝗
向导穿的雨靴,防蚂蟥,就没事。

昨天走了2个样地,今天又走了2个样地,样地里的植被也是有很大不同。今天有一块样地是路路博士特意选的,里面都是小灌木或者小树苗,我猜想这样的样地比较容易找到毛毛虫,毕竟虫妈妈产卵都是在嫩叶上面的。
每次去样地,都要走一段小路,距离能开车的沙石路要有3公里左右的距离。样地都在比较深的森林里面。
哀牢山的样地有趣的地方在于:样地并不只是我们的,也有其他研究共用着。所以在样地里会发现各种搞不懂的标识。
咱们群的老师说这是收集落叶等森林掉落物的,不知是做什么研究。
今天的样地有一些小桶,埋在土里,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有老师知道吗?
这个好像是个捕鼠的笼子,好像没弄好,里面食物没了,老鼠也没抓到
这个远远看去像风铃……走近一看也可能是实验养殖
这个标签就在我们样地里,我随手翻了一下
正面是这样的,意思是这棵树是硬壳柯
反面的字那是相当好玩,哈哈,“一研为定”有点意思。


这玩意,长得跟封面一模一样。它周围2米×2米的范围内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向导小龙哥说当地人都不吃它的。
还有蛇菰,这个在我“老家”(第三故乡),丽江的原始森林里也有
在瓦山安息香的叶子上,生活着带蛾,是样地里数量最多的一种毛毛虫。
我以为这是瓦山安息香的花或果子,向导小龙哥说这是虫婴,是一位科研人员告诉他的。我把它剪开啦,并没有看到有虫子在里面。
这个云南越橘的果子最好吃,我们找毛毛虫累了,就找这个果子吃,样地里有很多。口感像蓝莓。
这个是芳香白珠,它的果子也不错,云南越橘吃没了,就吃这个果子,入口甜的,过一会儿嘴里就会有清凉油的味道……
这个是珊瑚冬青,像不像手掌?底下的主干是手腕,上面分支是手指。很是奇特的造型,又给哀牢山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森林里苔藓非常多,几乎每棵树从下到上都长满了苔藓,这个苔藓让我印象深刻,搞苔藓的老师说这是大叶藓。这个大叶藓,我之前只在高黎贡山见到过一小群。没想到在哀牢山里有很多。
最后分享一只“会生气”的虫虫,也是在样地里拍的,同伴用手指一碰它,它就叫,非常可爱。

先来一串哀牢山美景
工作场景
向导小龙哥说这个红色的花花是黄杨叶毛芒苣苔
看到了这个神仙花
凤仙花的露珠
这个紫色的小蘑菇,好可爱啊
竹节虫隐藏在箭竹上面
一只夜蛾躲在黄袍果上(向导说这叫黄袍果),有很多刺,夜蛾也不嫌扎
三只都是刺蛾

昨天下午休息半天,我们在向导小龙哥的带领下,爬上了哀牢山一个不知名的山顶,山顶的视野非常好,可以看到生态站旁边的杜鹃湖,可以俯瞰原始森林的树冠层。这里属于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于是拍了一个360度的视觉记录:
后来下雨了,匆匆地下了山,穿过山里的林间小路时,又拍了一段小视频,分享给大家,我拍得不好,实际的哀牢山比视频还要美很多很多
今天主要介绍一位在爬山路上遇到的人,非常有趣的云南人,他是罗康,是一位博士后,土生土长的云南澜沧拉祜族人,非常Open,因为他是在哀牢山研究食物链的专家,而我这段时间对这个专题特别感兴趣,所以聊了很多。在路上,遇到很多蚂蝗,他用我能听懂的大白话讲述了一个在哀牢山,用蚂蝗做的有趣的研究,这个研究还发到了NC(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面。于是,根据罗康老师的大白话,再加上我的理解和检索,我把这个有趣的研究,在一段蚂蝗视频的字幕里写了出来,分享给大家。
这中间插一句,自从今年一月份在斯里兰卡辛哈如扎热带雨林见识了满地蚂蝗(一个落叶上有3-5只),同时有5-7只顺着裤子往上爬,脚腕上,隔着袜子,一个位点同时叮上五只……那是跟蚂蝗的第一次头皮发麻的接触。后来又遇到好几次,最后,没想到在哀牢山解毒了,遇到蚂蝗,不怕、不膈应、也不浑身僵硬了……只是默默地啪叽一下,用手揪下来,甩到远处……如果你热爱热带雨林,如果你热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如果你喜欢独龙江,喜欢墨脱,那你一定离不开蚂蝗的困扰,早解毒早轻松。有时候防不胜防,尤其到了墨脱,蚂蝗是从上面掉下来的……但是,墨脱是真的好,此生必去的地方啊。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为什么不膈应蚂蝗了,有几个办法,不知道是不是对每个人都实用,
1. 多看毛毛虫
2. 多抓毛毛虫
3. 多养毛毛虫
书归正传,和罗康老师,除了蚂蝗,还聊了他的研究
,罗老师的研究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他是研究甲基贡的,通过鸟类来研究。汞(Hg)是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和跨国界传输的全球性污染物,最终以不同形态沉降到水体和陆地环境中。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汞的沉降量增加了3-5倍,严重威胁着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汞具有极强的毒性,其中甲基汞的生物毒性最为强烈。甲基汞在食物链(网)中会逐级富集并放大百万至千万倍,即使环境中只存在微量的甲基汞,也可能引发显著的汞污染。森林生态系统是大气汞重要的汇,也是全球汞循环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关键地带之一。每年大约有1200吨的汞(相当于全球大约60%的人为源汞年均排放量)以凋落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至森林生态系统,这可能使得森林鸟类面临严峻的甲基汞暴露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关于鸟类甲基汞暴露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温带地区和水生生态系统系统相关的鸟类(例如湿地鸟类和海洋鸟类),对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的鸟类的相关研究却非常匮乏。所以,罗康老师研究了鸟类食物链与甲基贡棕腹仙鹟和铜蓝鹟的生态位十分相似。它们体型大小接近,在哀牢山均为夏候鸟,繁殖期高度重合,主要在土坎和石壁的缝隙处筑巢,育雏猎物以无脊椎动物为主。然而,它们在取食层位上存在明显的分化差异。棕腹仙鹟主要在林下层和地表搜寻毛毛虫、蚯蚓等软体无脊椎动物
铜蓝鹟则主要在林冠层和空中捕捉叶甲、大蚊成虫等有翅无脊椎动物。


这两种鸟类食物链主要富集甲基汞;取食层位上的差异(觅食生态位分化)决定了他们的甲基汞暴露风险,下层取食的棕腹仙鹟比冠层取食的铜蓝鹟面临更高的甲基汞暴露风险。换句话就是说,甲基汞对林下鸟类的危害更大。
森林鸟类食物链的甲基汞/无机汞的质量传递(a),以及汞同位素模型揭示森林鸟类食物链汞的来源贡献份额(b)
哀牢山亚热带森林两种夏季繁殖鸟类的甲基汞暴露风险来源和机制
这项研究以“Unveiling the Sources and Transfer of Mercury in Forest Bird Food Chains Using Techniques of Vivo-Nest Video Recording and Stable Isotopes”为题于2024年3月21日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研究领域旗舰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罗康为第一作者。
噢对了,罗康老师说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他说他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在澜沧江边上,他有两个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一位在怒江,另一位在丽江,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组合就是“三江并流”。
所以,在哀牢山不但是深山秘境美丽神秘原始森林,在哀牢山走一走,你遇到的人,也是非常有趣,有深度有广度,且是热爱着这片森林的人。这是王桂老师笔下的罗康:
《时光深处的鸟鸣——记哀牢山生态站鸟类学研究专家罗康博士》——普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文艺作品选登
这次哀牢山之行,收获了太多,当年读星野道夫的《漫长的旅途中》,里面提到了他在阿拉斯加的生活中有许多动植物专家朋友,当时非常的羡慕,他怎么有那么多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直到这次进入哀牢山的深处,看到了这个大山深处的研究站,结识了这些专家学者,才真正体会到了。最后以一只美丽的哀牢山上的毛毛虫结束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精彩继续……
分享、校对:卷   尾
收集、整理:清香猫
编辑、发送:一   帆

壹木瞭然
杭州壹木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联结,以科技手段降低联结成本。以建立完善的自然教育人才培训体系为近期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