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通识课】第十三季第二讲简报 | 周建忠:端午节的历史原貌与屈原的人格魅力

文摘   2024-10-09 10:00   上海  


端午节的历史原貌与屈原的人格魅力


2024年9月24日,光启通识课迎来了第十三季第二讲。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楚辞研究中心主任周建忠老师应邀来到光启通识课,为奉贤学子带来了主题为“端午节的历史原貌与屈原的人格魅力”的一场演讲。


周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屈原与楚辞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2013);一般项目2项《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2002)、《楚辞文献语义化研究》(2010)。专著《楚辞考论》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2012)。先后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楚辞论稿》《兰文化》《楚辞学通典》《楚辞考论》《楚辞讲演录》《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等楚辞系列著作14种,在《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讲座由人文学院宋莉华教授主持。


周建忠教授(右)与宋莉华教授(左)


周老师详细阐述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指出端午节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节日。他提到,端午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其形成与农历五月初五的气候特点有关,这一天被视为恶月恶日,需通过各种仪式来禳毒消灾、避瘟驱鬼。


接着,周老师对屈原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阐释。他详细分析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和《天问》,指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哲学思想。《离骚》作为屈原的自传性政治抒情诗,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九歌》则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屈原对爱情和自然的赞美;《天问》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辨的长篇抒情诗,体现了屈原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主讲人周建忠教授


最后,周老师对屈原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将其定义为一位致力于忠贞、有才华、有能力、有个性、但也有明显性格缺陷的政治家。因为其同情心、同理心、共情心太重导致其缺乏政治家的杀伐果断。又因为其感情过于细腻深沉,对祖国过于深沉眷恋,对自己的理想过于执着自信,对生活中的复杂不平衡无序乃至残酷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应对的办法,使得其缺少政治家的宽容、克制、冷静、耐力,缺少政治家的审时度势、心胸雅量。


通识课现场


问答环节,周老师对端午节的起源、屈原与芈姓家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加深了师生对端午节的历史与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稿 | 孙启航

图片 | 贺昭曌

排版 | 常   远

审核 | 陈   玲

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以“探究学术、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开启新知”为宗旨,秉持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徐光启的精神遗产,继承和发扬其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办成国内外优秀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和碰撞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