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午休宛如疲惫心灵的“充电站”,能让我们在午后重新焕发活力。然而,你是否曾思考过,为何 30 分钟被视作午休的黄金时长呢?
图片源于:@睡睡云
很多研究表明,最佳午睡时长为15-30分钟。例如,2023年4月发表在"Obesity"期刊上题为" Lifestyle mediators of associations among siestas,obesity,and metabolic health "的研究论文表明最佳的午睡时长为30分钟。
研究显示,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与高BMI、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41%相关,特别是腰围、空腹血糖和血压方面。而午睡小于30分钟的人,代谢健康风险则不存在,且在血压方面表现得更好。
从睡眠周期的角度来看,人的睡眠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期(REM)。30 分钟的午休时间,大多处于浅睡眠阶段。浅睡眠对于大脑的休息和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个阶段,大脑能够得到适度的放松,一些因上午工作学习而积累的疲劳感得以缓解,思维活跃度得以重新提升,仿佛为大脑进行了一次快速的“系统优化”。
从身体机能方面分析,30 分钟的午休不会使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从而避免了因深度睡眠被打断而产生的不适感,如头晕、乏力等“睡后综合征”。它能恰到好处地调节身体的疲劳感,让肌肉得到短暂的松弛,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也能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平稳调整,为下午的活动做好准备。
再者,与更长时间的午休相比,30 分钟的午睡不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节律,导致夜间入睡困难或者睡眠变浅,反而得不偿失。而 30 分钟的短暂休憩,既能补充精力,又不会打乱夜间的睡眠节奏,让我们在夜晚依然能够享受高质量的睡眠,形成一个良性的睡眠循环。
综上所述,30 分钟的午休时长,在恢复大脑活力、调整身体机能以及维持良好睡眠模式等多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平衡,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午休的黄金标准。掌握这一黄金法则,让我们在每个忙碌的工作日都能通过午休“满血复活”,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午的挑战。
申明: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