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国际道德文化论坛·麓山哲学坊·学术报告(第71期)精彩回顾!

文摘   2022-11-16 12:55  
 
穿越四季的“夏虫”
——关于时间感的自然迷思
精彩回顾
      2022年10月26日晚,由麓山哲学坊举办的第71期学术讲座“穿越四季的‘夏虫’——关于时间感的自然迷思”在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15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教授丁三东老师作为主讲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张含老师为与谈人,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胡好老师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
      本次讲座展示了时间尺度与人的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提出理智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历史演进的时间尺度与个人生命的时间尺度之间的不匹配,由此,面对时代的困境,我们应该更加精彩的“生活在此处”。

一、报告部分
      首先,丁三东老师借用《庄子·秋水》篇中“夏虫”的事例引入,“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夏虫生活的时间段比起更大尺度的时间段来说微不足道,在面对这种更大尺度时间时,人与夏虫的处境是类似的:比起夏虫,人知道四季,但在更大尺度上,人是难以知道“时代”的。对“时代”的理解不应该停留在某种清晰的人为划定的数字年份,而更应该是黑格尔描述下无声无息的一种模糊的变化,某某“时代”这样的用法也更多地是一种回顾历史的事后确认。
      接着,丁三东老师将思考从夏虫转向人类的时间感。人类对于时间的刻画往往是和自然事件相关的,比如一日,一月,一年分别根据太阳升落,月相变化或作物成熟来刻画的,在干支纪年出现后,可以按照六十年一甲子刻画时间,然而这样的时间尺度在更大的社会变化的尺度下则显得不足。人的自然寿命本身也影响着人的时间感,基于此更会影响对生活中诸如爱情等事物的认知。在人的寿命之外,对于不同事件历程,其时间尺度也是不同的,若对其进行描述的时间尺度与其不匹配,则会出现“时间感尺度上的错位”。
      这种错位的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点是,历史演进的时间尺度与个人生命的时间尺度往往是不匹配的。时代通常会长于人的自然寿命的尺度,往往会使得我们很难理解它,设想一个特别的问题:“生于汉末的人可怎么活”?其言下之意是,回看历史,一个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和平安定时代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人的寿命相对于历史的动荡变化太长了,在人的寿命的时间尺度下,每隔一些年就会有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社会运动等等,而人的寿命相对于更大的时代又太短了。
      最后,面对这一状况,丁三东老师认为理智的力量可以从三个方向帮助我们面对这种不匹配带来的困境:1理智可以让我们对于时间尺度探索的更远,例如现代科学能够推测天文时间尺度下的宇宙变化;2理智可以让我们通过思考历史的进程看到某种“历史的趋势”;3理智可以通过塑造“自我”来塑造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虽然理智的力量可以使我们的思想穿越时代,但是我们真实的生命仍然处在此刻的时空之中,我们仍然“生活在此处”,而苏轼则是这种使得此处的生活变得精彩的极佳范例:即便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也可以让当下的时刻过得更美好,其生活态度令人心向往之。
      丁三东老师的讲座如散文一般为我们讲述了他对于时间尺度与人生意义之关系的看法,以及如何运用理智的力量处理二者间的张力,报告主体结束后,丁老师与在场及线上的师生们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回应了大家的问题。

二、讨论部分
      报告主结束后,与谈人张含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张含老师说这次讲座的风格让他感到亲切,感受到散文一般却不失厚重的风格,值得学习。在内容方面,张含老师特别关注的是难以抗拒的时代变化下我们每个人如何自处的问题,这是每个人实际上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张含老师结合他个人的生活实践简述了他对于理智的力量在三个方面所起作用的个人感受,相较而言他认为自己态度较不乐观,认为理智的力量可能不足以支撑巨大的时代变化下的个人,但自己仍在精彩生活并以此对抗时代变化中的负面因素。
      丁三东老师对此的回应是,理智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大尺度的世界,正如卡尔萨根说到的,人类的所有的一切、一切纷争、一切美好都只是发生在宇宙中名为地球的暗淡蓝点之上。理智让我们走向远方,但我们的肉身却仍然还在这里,因而这是一种二分的处理方式,或许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如果不想放弃对于更大时间尺度进行理智上的理解,而后塑造自己的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周围的人,那么就尽管去行动。如果不想让生活因为更大的尺度而无处安放,那就活在当下,让心灵得到慰藉。
      张含老师接着回应道,最幸福的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的理想与更大尺度甚至宇宙尺度上的探索融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如此,可以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发现生活的很多乐趣与意义,更可以创造、赋予自己的生活以独特的意义。
      在场的王大封老师紧接着对本次讲座以及上述讨论做出了激情洋溢的回应,他认为这场讲座讨论着哲学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即人要如何生活的问题。他认为张含老师对抗的是某种“虚无”,王大封老师自己则认为更重要的是“希望”,这种信心和希望是他从康德哲学当中汲取到的力量,通过希望是可以对抗虚无的,赋予意义对抗虚无就是活在当下。
      在三位老师一番激情又厚重的讨论之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随后相继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想法,丁老师一一进行了回应,并回答了线上听众的提问。而后,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丁三东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黑格尔哲学,实践哲学,心灵哲学与演化论。

主持人:胡  好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老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

与谈人:张  含

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交流访学,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老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

//////


注:部分图片和素材来自于网络



麓山哲学坊
麓山脚下,“工匠精神”与“爱智慧”的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