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杂事洞明记公众号记录的第349件杂事儿
今夜,多个媒体报道,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好熟悉的名字。
对于很多特别有名的文人,我们大多普通人总会面临这样情形,提及名字,总会觉得好熟悉,就像鲁迅、史铁生、莫言等等,可真谈起他们的作品,却又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课文中选读的《少年闰土》、《藤野先生》以及《孔乙己》等文章,我们终其一生,都不会翻开他的作品,也就不会理解,对于许广平和周海婴而言,鲁迅就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一切都是生活中的细节,没有宏大的叙事。
那么,叶嘉莹是谁?我们为什么要读叶嘉莹?
没错,我就是那个提起叶嘉莹觉得很熟悉,也大概知道她是在中国古诗词方面特别有建树,可并没有完整读过她的任何一部作品。
叶嘉莹,1924 年 7 月 2 日(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北京,本姓叶赫那拉,满族,后成为加拿大籍华人。
叶嘉莹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 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 2020 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 「穿裙子的士」 「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我们看到多处「迦陵」论诗、论词,迦陵就是她的号,那叶嘉莹为什么取号为「迦陵」?
根据她自己所讲述,她的先生顾羡季教授她唐宋诗,有一天,打算将她习作的几阙词交给报刊发表,就问嘉莹有没有笔名或者别号?可是嘉莹自称性情简率,素无别号。正巧刚刚读佛书,见《楞严经》中有鸟名迦陵者,说它的声音通十方界,而「迦陵」与「嘉莹」之音,颇为相近,所以就取为笔名了。
原来,就是为了第一次词作发表特地取的笔名。
那么多人讲中国古诗词,为什么叶嘉莹那么受到大家的喜爱?
我也不理解,就去找豆瓣,「散步咏凉天」在十年前留下的文字里,有那么一段:
有人曾经问叶嘉莹,学习古典诗歌到底有什么用呢?它饥不能为食,寒不能为衣,也不能帮人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要学习它?
叶嘉莹引用庄子的话:「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她说学习古典诗词的最大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沉溺于物欲之中,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那实在是人生中第一件值得悲哀的事。
嘉禾到下个月初正是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词考级,今天在路上跟她一起背诵李清照的那一阙《声声慢》,车窗外下着细雨,正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背诵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千百年时空穿越,彼时的词和今时的雨,融为一体。
特地翻阅叶嘉莹对于《声声慢》的品评,她说这是李清照词中,「美感特质表现得最为女性化的一阕」。
她用五百多字,引用所考据宋代张端义的《贵耳集》、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明代杨慎的《词品》、沈际飞的《草堂诗余·别集》,清代沈雄的《古今词话·词品》、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许昂霄的《词综偶评》、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以及近代郑骞的《词选》等近十本书,对易安居士此词之连用十四叠字,前人相关的品评,有溢美之词,更有反对之声。
我跟嘉禾在背诵《声声慢》之前,特地寻出一段视频,呈现了词人李清照的一生,而这正是她晚年的作品。独坐窗前,容颜已逝,那种三杯两盏淡酒都压不住的孤寂,无尽无休。
小雪已至,天渐冷,而今斯人已逝,怀念她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她的文字。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