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千古□
“本以为来南开迟早可见先生一面,却在今日断了念想,只道先生千古。”
听闻叶嘉莹先生去世的消息,是在今晚。
最近两天一直忙于准备团课的材料,直到今晚才得到一丝闲暇,我前往大通观看京剧《霸王别姬》和《二进宫》。本着浓厚的兴趣,我是带着欢喜与放松来的。
刚到会场,坐定,叶嘉莹先生逝世的消息刷屏朋友圈。我怔愣了一下,心情猛然变的沉重,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叶嘉莹先生,吸引我来到南开的人,逝世了。
我曾经想过,来南开,无论学什么专业,迟早有机会可见先生一面,却在今日,猝不及防地,断了念想。
最初识得先生,已不记得是何时了。只知高中时多次在作文里写过“续易安灯火,继静安绝学。”为此,我专门看了李易安的生平详解,也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着实甚美。后来,我开始自己写诗。
请将叶嘉莹先生
还给诗词
真的很喜欢,“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先生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她还说,我像一条吐丝的蚕,希望我的学生和热爱古典诗词的年轻人能够把我吐的丝织成美丽的云锦。
所以我以为,与其称先生为词人,倒不如称她为学者。先生有教无类,一心育才,不曾嫌弃学生愚钝,亦不吝啬谆谆教诲。先生此行逝去,当是无憾的,她作柔蚕,已可观得桃李满天下,天孙织锦成。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姿。”曾经有幸读过先生得自传,其余皆是旁观,唯独此句,我泣不成声。人生易老,情意长存,我虽将落,痴梦犹新,来者无穷,生而无憾。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这是先生为南开题得诗,如今,我算是南开人,便也厚脸皮当作为我题的。先生说,她所盼望的是她们仍都能保有当年那一份充满了理想和期待的纯真的本心,所以说“未应磨染是初心”。先生说到了,也做到了。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面对这句诗,我是佩服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先生道出如此决心。
后来,先生又在自传《沧海波澄》中写道:“我从小就说出‘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这样的话,我那时候其实也不过20岁,但是我早已准备接受来自家国的所有忧愁和苦难。
在艰难的战乱日子,我想要入世,为国家,为人类做一些事情。我不追求世俗的一切,这不是高自标榜,我生来就不喜欢那些东西,但是我不会离世隐居,到荒山之中去修行。我可以不追求世上的一切,但是我活在世上,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
不管有多少苦难、灾祸,我都可以承受,而且我内心的操守不会乱,‘逃禅不借隐为名’,即我不需要到深山老林里去隐居,就是在尘世中,我的心也可以不受打扰。我很喜欢这两句,它代表我做人做事的态度。”
不为世俗利益左右,一生追求心中所愿,这是叶嘉莹,也可上溯至屈杜,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往往会用一生去践行他们的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
常常看到一些对先生称谓的争议,有人认为该称“先生”,也有人认为该称“女士”抑或“教授”。在我看来,如此辩驳是毫无意义的,有此番精力,倒不如细细研读先生诗文。
先生二字,起先问世,为先出生之人,后引申为父兄,再后特指年长有学问之人。古时,老师多为年长且有学问者,所以“先生”也常指老师。如《礼记·曲礼》记载“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这里的“先生”就是指老师。
社会发展到今天,只要是男性均可称一声先生,但是这是近现代以来西方思潮涌入所造成的,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可是我们中华古典文化里本来就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中含义,自是不必多言。再者,向前回溯百年,即使为男性,少了学问,也是担不起这一生“先生”的。
再言之,先生一词确有自古以来学子对师门长辈、人民对学识渊博的年长者的敬重和推崇,是不可消解的。不论是学者或是女士都显得词不达意。
还请将先生还给诗词,自此方可安然长眠。
先生千古,百世流芳。
缅怀,致敬!
I'm here.
生活要有光
你要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