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藩《心知肚明》:盐水羊头为何能成美食?

文摘   2024-09-09 12:35   甘肃  

朱振藩《心知肚明》:盐水羊头为何能成美食?

西方人不怎么吃头蹄下水。是否如此,我没去过,未知真假。不过,这些年倒是吃过不少域外来的头蹄下水。诸如,德国猪肘,澳大利亚凤爪,以及某某猪蹄,某某猪肚……

在东方饮食文化中,是一道重要的食材。头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美食。可谓是,头头是道。



猪头,能做出猪头肉,扒猪脸,卤耳朵!牛头,能做水晶牛头,香辣牛舌,也有扒牛头。多年前,在兰州某川菜馆,吃过一次凉拌牛头肉,很是不错。厨师是位高手,椒麻味使的好,麻中带香;香菜、青椒丝,清脆提气;牛头肉,很有弹性,轻轻一咬,香韧麻脆,满口留香。有猪头,有牛头,自然也少不了羊头。

说实话,羊头制作菜肴,有些尴尬。因羊头上肉比较少。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羊头上肉少,这就限制了厨师的发挥。故而羊头不易做好。羊头的菜肴,虽不如猪头牛头那么多,但故事很惊奇。

羊头制菜,走了两个极端,要么高大尚,要么低端。叫得响的羊头菜肴,有爆炒羊头肉,就是把羊头煮熟了,肉剔下了,切片,炒之。或麻辣,或酱爆,均可。

不过,宋代有一道羊头菜,却非常奢侈。这道菜,非达官贵人不能食。为何?花费大,一般人吃不起。这道菜,名叫羊头签,做法比较简单,类似现在的烧烤。就是把羊脸颊上的肉,用猪网油包裹,外面放蛋皮,包裹,放锅中炸。长长的拿在手里,像根签。

这怎么就贵了?看着简单啊!不过,到了大官贵人那,这道菜就不简单了。因为高明的厨师,会运作出一道普通人吃不起的羊头签。

宋代理宗年间,有个太守致仕返乡,请来一位知名厨娘,专门做了一道羊头签。厨娘,用了5个羊头,50斤葱,花了一天功夫,才做出羊头签。原来,厨娘选菜,专选羊脸颊两侧的两块,葱自然也是最好中心部分。至于脸颊之外的其他食材,就丢弃了。厨娘还嘲笑,捡她们丢弃羊头的仆人。太守无奈说,用不起,吃不起。

现代人吃羊头,就没有这么豪奢。朱振藩在《心知肚明》中,讲了一道:盐水煮羊头。盐水菜肴,听着简单,但做起来绝对不简单。南方的盐水鸡、盐水鸭,都非常讲究时间的拿捏,盐味的咸淡。盐水煮羊头亦是如此。


朱振藩介绍的是台北将军牛肉大王店,张北和的做法。

其实,依我看,这种盐水煮羊头,应该源自于北平。朱先生似乎,也是这样认为。他在讲,台北张北和的盐水煮羊头之前,先讲了一段昔日北京人的吃羊头的细节。

冬天的羊肉绝佳,尤其羊头绝美。朱振藩先转述唐鲁孙记忆中北平吃羊头的细节。其中说,核心吃法把盐水煮的羊头切片,切薄薄的片,沾着椒盐吃,其风味令人难忘,这时再来几两烧刀子,那就是滋味就是冬天穿上小皮袄,既温暖又惬意。

张北和将军牛肉大王的盐水羊头,则又是另外一种风味。朱振藩写道:羊眼睛要吃中间的汤心儿,羊耳朵要吃脆骨,羊舌头要品尝细腻肥腴的口感……简单的盐水煮羊头,在他的笔下,散发着浓浓风味。

不过,在朱振藩的笔下,最美的羊头还是妈妈做的羊杂汤。他写道:冬天,家母从南门市场买回现宰杀后的羊头羊蹄,白水煮成一大锅,然后加入粉条,寒冬腊月,一碗这样的羊汤再美不过!

朱振藩的书《心知肚明》,日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朱振藩祖籍江苏靖江,平生雅好文史,酷爱书法,以“爱吃、能吃、敢吃、懂吃”享誉台湾。人们送他“食圣”“现代食神”“台湾首席美味鉴赏大师”等称号。他在饮食一道,究饮食之源,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目前已出版著作 40 余部。

《心知肚明》融美食、文化、典故为一体,共分“异国好食味”、“沪菜展雄姿”、“奇菜大观”、“名士食经”、“两岸馔文化”、“全台吃透透”六辑。尤其是,最后一辑,吃遍全台,新店活鱼、鹿港虾丸,十七条美食路线,各式名产与独家餐馆介绍,带领读者轻松品尝浓浓“台湾味道”。

整本书,内容涉及东西方饮食文化,日本、台湾、韩国、越南、上海、广州等地的风味特色,一一走入他的笔下。有学术深度,有世俗乐趣,真值得读读。


9日,兰州下雨,我喝茶翻书,遂成此文。和诸师友共享此乐。

不过,这本书对西北的羊头没有涉及,殊为遗憾。西北羊头,尤其兰州的羊头,以红烧为主,讲究味道浓郁,爽滑细腻。吃的时候,要用一碟子,整个羊头在手,边拆羊头,边吃肉,捎带喝点羊汤,那真痛快。



《心知肚明》朱振藩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陇史荟
王文元讲陇史:在这里读懂甘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