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香港再出手!

文摘   2024-10-24 19:30   北京  


来源 | 水母研究

(ID:FoF-Research)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下称《施政报告》)中,李家超表示,香港政府未来将引领市场资金加大创科产业投资。具体思路包括:

1.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

2.优化“创科创投基金”,调拨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投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进一步提升香港初创生态圈建设;

3.发挥香港投资公司“耐心资本”力量,继续引导和杠杆市场的资金,合力吸引创科企业落户和扎根香港。

通读下来,给圈内人士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施政报告》提及投资的对象,既有国家鼓励的战略新兴与未来产业,更包含了初创企业的扶持,与目前各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的方案如出一辙。可见,香港政府也是下定决心自我改革,与时俱进,开始抄内地政府的作业。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香港寻找二次增长曲线与各地争抢新兴产业的决心。

而这一切的发生,早有端倪。

01

香港高校争当LP

早在今年3月份,香港大学就以LP身份投资了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参股的子基金——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香港高校入股内地私募股权基金的先例。目前该基金已经选出首批联合基金和合作基金的投资伙伴。首批联合基金合作方包括DEFTA Partners、戈壁创投和中科创星

今年4月份,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投放5亿港元成立「紅鸟创新创业基金」(Redbird Innovation Fund, RIF)同时吸纳市场化资金共同创立规模高达20亿港元的风险投资基金。

该基金已由港科大先行注资2亿港元,未来将通过与其他投资方合作的方式达到20亿的基金规模,并且将会以设立多个子基金的形式进行投资,基金专门服务于港科大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

提起高校LP,就不得不提香港本身的科研优势:香港拥有5间国际排名在前100位以内的世界名校,拥有顶尖的科研技术和人才。而且香港大学与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频繁合作,进行联合研发。这些研发也在源源不断转化出科研成果,香港是全球20大专利申请中心之一。

02

发挥金融中心作用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A股IPO收紧以及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的大背景下,依然有30只新股登陆港交所,首发募资超133亿港元。

港交所为了提高企业在港股IPO的吸引力,放宽了上市要求,方便尚未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港交所在2018年修改《上市规则》,引入18A章,突破性地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50多间公司成功上市。2023年,港交所正式发布关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加入一章——第18C章,准许让特专科技公司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对高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大增。

03

政府扶持政策不断加码

实际上,香港特区政府早已布局。2022年,香港政府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强化创科产业布局。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创科生态的四个方向,包括加速创立科创生态圈、壮大创科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到近期设立的100亿港元科创产业引导基金,香港政府目标明确,背靠香港金融中心以及教育资源优势,从科技创新中寻找香港的二次增长曲线。为创投圈熟知的李泽湘教授,便源于港科大的产学研探索。1999年,港科大与北京大学、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深港产学研基地。李泽湘由此走出校园,创立了百亿市值的固高科技,并陆续带出了大疆创新,孵化投资了正浩EcoFlow、海柔创新、希迪智驾等一批耳熟能详的独角兽企业。2023年,香港的初创公司数量接近4300家,约为十年前的四倍。这些早年出身于香港的科创企业,也在“反哺”香港科创产业与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上,截至2024年7月,共有超过60家生物科技公司依据第18A章上市,首次上市集资规模约1200亿港元,再融资规模超800亿港元。此外,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按照18C章实现上市。“特区政府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发展联盟’,构建香港新型工业合作平台、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成立‘低空经济工作组’等措施。

据悉,本轮香港政府宣布设立的百亿科创基金将会交给有“港版淡马锡”之称的香港投资公司(下称“港投公司”)管理。港投公司成立于2022年,李家超在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时,宣布了成立港投公司的计划。2024年3月,香港政府发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到,明确十大举措支持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计划斥资百亿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投入,还提到在香港政府“未来基金”下设立的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港投公司管理。其中,共同投资基金规模为30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基金规模22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规模均为50亿港元。

港投公司在今年创投圈频频亮相。2024年6月,港投公司与AI(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思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港投公司投资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百度风投总裁刘维创立的初创公司百图生科;7月,港投公司又投资了银河通用机器人,同时还引进了自动驾驶AI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8月,黑芝麻智能通过港交所上市,成为第二家18C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这些企业除了将国际总部与境外研发中心落地香港,还会通过香港政府与本地金融机构资源对接,将新股上市地点选在香港。

04

与内地合作不断加强

联系愈加紧密

自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愈加紧密,这其中自然包括创新创业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港科大在深圳便设立深港产学研基地、港科大深圳研究院两个科研院所基地。同时,在广州有南沙霍英东研究院、港科大(广州)校园。并与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合作,实现前沿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这些合作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孕育了丰硕的成果,据悉,港科大(广州)成立一年多就已经培育出20多家公司。

金融合作方面,今年6月,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的批复,其同意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其科技公司总部,并计划在港投资高达1.5亿美元。据悉,微众银行设于香港的科技公司总部,将作为研发活动的基地,为全球市场提供商业化科技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内地科创企业也纷纷选择香港落地研发中心。

2023年9月1日,哪吒汽车官方发布消息,将投资32亿元,在香港成立国际总部。根据其与香港科技园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哪吒汽车计划未来五年逐步投入32亿元,建设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智能研发中心和大数据中心,预计聘用600位研发人才。同时,哪吒汽车同时宣布将在香港寻求2亿美元(约14.58亿人民币)的股权投资计划。

2024年7月19日,科大讯飞及旗下讯飞医疗与香港数码港签约,宣布落户并设立国际总部。科大讯飞表示未来计划5年内在港投资4亿港元(约3.5亿人民币),建立150人团队推动研发及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宁德时代香港研究院正式进驻香港科学园。据悉,宁德时代香港研究院计划首期招聘200人从事科研工作并将启动近百个研发项目。同时,宁德时代还计划与香港当地大学合作,包括共同开发研发项目及打造应用场景等,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

7月初,香港回归27周年之际,香港科技园与11家先进制造策略伙伴企业举行签约仪式。在这11家企业中,包括一家初创公司——普渡科技。普渡科技宣布,将在香港成立全球研发中心与国际运营总部。

如此多的内地企业积极去香港建立研发中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融资,更是为了出海的需求。落地香港,旨在借港通道,辐射全球业务。

当然,香港发展科创一直以来都面临两大痛点:一是社会创业氛围不浓;二是创新资本不够。这也是批量香港创业青年走出香港走进深圳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重要原因,此前有不少香港本地创业者将公司主体从香港迁至深圳。但在香港政府开始正视问题,全面改革创新,加码科创的政策力度之下,创新的种子能否在香港发芽,迎来二次发展的第二春,拭目以待。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
特邀独立的专家与编委,分享中国风险投资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探讨、实务案例、政策法规及发展回顾等内容,与中国风险投资领域第一本学术与实务相结合的杂志《中国风险投资》相配合,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研究由成思危基金赞助。
 最新文章